在多特蒙德,“Gegenpressing”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指令,它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本能,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仰。
李昊凭借着一股“疯狗般”的奔跑和执行力,初步赢得了里肯教练的容忍,甚至是一丝微不可查的认可。
但他清楚,这远远不够。
想要在这支纪律严明的青年军中真正立足,他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战术板上的一个执行单元,更是一个能理解并创造比赛的球员。
他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
他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U19的训练场。
每当一线队在相邻场地训练时,他总会放慢脚步,或是在加练结束后默默坐在场边,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些一线队球星们的身影。
他观察马尔科-罗伊斯,看他如何在高速奔袭中始终保持对球门的威胁,看他鬼魅的无球跑动和切入肋部的时机选择。
他观察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看他如何用身体扛住后卫完成做球,看他如何在禁区内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
他更专注地观察马里奥-格策,这个与他年龄相仿却已名震德甲的天才。
格策在狭小空间内的摆脱、那种举重若轻的一脚出球、以及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比赛阅读能力,都让李昊感到震撼。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
训练结束后,他会在空荡的场地里,一遍遍模仿着看到的动作,尝试着理解背后的思路。
“他在学你。”
一天训练后,助理教练笑着对里肯说,朝场边努了努嘴。
李昊正对着墙壁练习快速的一脚出球,试图模仿格策那种毫不拖泥带水的节奏。
里肯抱着胳膊,面无表情:
“光模仿没用。他需要理解为什么那么做。德国的足球是建立在思考和纪律之上的,不仅仅是技巧。”
机会很快到来。
一次一线队的队内分组对抗,因为几名球员被抽调参加国家队比赛,人数不足。
教练组决定从U19抽调几人凑数。
当体能教练喊出“李,过来”的时候,李昊的心跳猛地加速。
他跑进那片更高规格的训练场,脚下的草皮似乎都更柔软一些。
克洛普就站在场边,戴着标志性的棒球帽,双手插在口袋里,大声吼叫着,气氛远比青年队紧张和激烈。
胡梅尔斯、苏博蒂奇、斯文-本德、凯尔……这些往常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球星,此刻就站在他身边,呼吸可闻。
李昊被分到了替补一方,任务是扮演“搅局者”。
对抗开始。
强度瞬间提升到另一个层级。
传接球速度更快,身体对抗更凶猛,逼抢更具压迫性。
李昊第一次拿球,试图转身,就被身后的斯文-本德用强壮的身体毫不客气地挤开,丢掉了球权。
“快出球!别犹豫!”
场边传来助教的吼声。
李昊爬起来,甩了甩头,摒弃杂念。
他不再试图展示个人技术,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练要求的“搅局”角色中:
疯狂地奔跑,覆盖空间,用不惜体力的逼抢去干扰对方的传导。
一次,格策在中场拿球,轻盈地摆脱了第一道防守。
就在他准备抬头观察的一刹那,一道红黑色的身影猛地从侧后方贴了上来,用连续不断的骚扰和下脚尝试,硬生生打乱了他的节奏。
是李昊。
格策被迫回传,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这个陌生的东亚面孔。
李昊没有停留,立刻又扑向接球的队员。
尽管这次防守最终未能断球,但确实有效延缓了主力一方的进攻节奏。
“好!就这么干!保持压力!”
克洛普在场边挥着手臂喊道,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
李昊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但眼神却亮了起来。
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感受到,自己的奔跑和压迫,在这种高水平的对抗中也能产生价值。
对抗赛进行到后半段,李昊这边获得一次难得的反击机会。
球经过几次快速传递,来到了李昊脚下,他正处于中场偏右的位置。
他没有选择自己向前带,而是几乎在接球的同时,就用外脚背送出了一记贴地的斜长传,精准地找到了左路高速插上的队友!
这脚传球,带着强烈的即兴发挥色彩,路线选择甚至有些大胆,完全不像一个谨小慎微的“学徒”会做出的选择。
但它撕裂了防线!
左路队友接球后下底传中,造成了禁区内的混乱。
死球后,里肯教练在场边微微点了点头。
他认出来了,这种在高速运动中不假思索的传球选择,带着点格策的影子,但更野,更直接。
克洛普摸了摸下巴,对身边的助手低声说了一句:
“有点意思。那个龙国小子,不是只会跑。”
对抗赛结束。
李昊所在的替补一方自然输了,但他感觉自己像打了一场胜仗。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肌肉酸疼,但他精神亢奋。
队员们散场时,格策经过李昊身边,忽然用英语说了一句:
“跑得不错。”
很简单的一句话,甚至没有停下脚步,却让李昊愣在原地,心脏再次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这是来自那个他默默观察和学习对象的肯定。
虽然微小,却意义非凡。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获得了更多与一线队合练的机会。
虽然仍是“凑数”的角色,但他开始更放松,更敢于做动作。
他开始尝试在逼抢之后,不是简单地将球交给最近的队友,而是会抬头观察,尝试送出更有威胁的传球。
他甚至在一次训练赛中,接到凯尔的分球后,在禁区外尝试了一脚他标志性的“卧射”!
球稍稍偏出远角,却惊出了门将魏登费勒一身冷汗。
“嘿!小子!你想把我的脑袋踢飞吗?”
魏登费勒半开玩笑地冲他喊道,语气里却没有太多责备。
李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训练结束后,诺伊曼再次“偶然”出现。
他看着正在加练射门的李昊,说道: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但不要成为第二个格策,或者第二个罗伊斯。多特蒙德买下你,是因为你是李昊。找到你自己的方式,用它来为球队服务。”
李昊停下动作,若有所思。
那天晚上,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观察。学习。但不要丢失自己。”
“我的武器:奔跑,压迫,还有……卧射。”
他合上笔记本,看向窗外。
多特蒙德的夜空依然被工业区的灯火映照成暗红色。
他感觉自己胸前仿佛别上了一枚无形的“学徒徽章”。
这枚徽章,不是通过语言考试得来的,而是用汗水、观察和一次次被撞倒又爬起来的坚持换来的。
他知道,自己才刚刚推开那扇门,门后的世界广阔无垠,且竞争残酷。
但他已经闻到了那片草皮的气息。他渴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