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拍卖图录摊在桌上,那张模糊却刺眼的照片如同一个黑洞,吞噬着房间内所有的光线和声音。苏晚站在桌前,指尖冰凉,脑海中惊涛骇浪般翻涌着关于导师、关于那张底片、关于那个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危险组织的碎片记忆。
陷阱?诱饵?还是通往真相的裂隙?
发送邀请者,对她过去的了解深入骨髓,精准地击中了她的命门。这绝非陆沉渊的风格,他更倾向于掌控现在和未来,而非挖掘过去。这更像是……“Architect”的手笔?那个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的幽灵?
或者,是第三方?与导师的过去、与那个危险组织相关的势力?
无数种可能性交织,每一种都通向未知的险境。
去,还是不去?
这个问题在苏晚脑中只盘旋了不到三秒,就有了答案。
必须去。
无论背后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她都必须去亲眼确认。那张照片的出现,意味着她一直试图逃避的过去,正以最猛烈的方式追袭而来,并将她卷入一个更庞大的漩涡。逃避毫无意义,只会死得更快。
关键在于,如何去。
绝不能以“苏晚”的身份,懵懂地踏入对方精心布置的舞台。她需要面具,需要眼睛,需要退路。
她需要动用“隐”的力量。
但这在陆沉渊和“Architect”的双重监视下,难如登天。david明面上的跟随,酒店房间无处不在的窥探,甚至那个身份可疑的徐哲教授……她就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蝴蝶,一举一动都无所遁形。
她需要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绝对私密的窗口。
机会在于明天之后,比赛日程中唯一没有官方安排的半天自由活动时间。组委会组织前往凡尔赛宫参观,但她可以借口身体不适或创作灵感需要独处而留在市内。
这是一个合理的、不会引起过度怀疑的理由。
但如何避开可能的跟踪,如何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进行操作,是最大的难题。
她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向楼下。巴黎的夜色璀璨,车灯流淌如河。街对面,一辆不起眼的灰色轿车静静地停在阴影里,已经停了很久。
监视者还在。
她放下窗帘,目光落在房间里的酒店服务指南上。上面有洗衣服务、客房送餐、按摩水疗……
一个计划雏形在她脑中逐渐成形。
第二天,比赛日程照常。上午是户外拍摄实践,地点在蒙马特高地。苏晚表现得全神贯注,如同所有痴迷于光影的摄影师一样,寻找着最佳角度,拍摄了大量看似普通的街景和人像照片。
下午是作品点评会。她安静地听着评委和其他摄影师的意见,偶尔发言也谦虚得体。
整个过程,david如同影子般在不远处跟随,目光锐利地观察着一切。徐哲没有出现,或许是因为平板损坏而暂时无法行动。
苏晚能感觉到那种无形的监视网始终存在,但她的表现无懈可击。
傍晚回到酒店,她向前台预约了明天的按摩水疗服务,理由是“缓解连日来的疲劳和时差不适”。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请求。
然后,她故意在david面前,用酒店电话给叶蓁打了个电话,语气轻松地聊着巴黎的见闻,并“无意”中提及明天大部队要去凡尔赛宫,自己有点累可能不去了,想留在酒店做水疗放松一下,或者附近随便走走找点灵感。
她在主动释放信息,引导监视者的预期。
电话那头的叶蓁似乎有些担心,但被她轻松带过。
挂断电话,她能感觉到,暗中的视线似乎对她“计划”留在酒店区域的意图表示了“认可”。相比于让她脱离大部队独自远行,留在可控范围内显然更符合监视者的利益。
第一步,降低戒备,完成。
第二天,大部队准时出发前往凡尔赛宫。苏晚按照计划,没有出现。david果然留在酒店大堂“待命”。
苏晚换上舒适的便装,背着那个装有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双肩包,如同真的要出门随意采风一样,走出了酒店大门。
她能感觉到至少有两道视线从不同角度锁定了她。
她不紧不慢地沿着酒店附近的街道行走,时而停下拍摄一些街景、咖啡馆、橱窗陈列,行为模式完全符合一个寻找灵感的摄影师。
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她拐进了一家大型百货公司。里面人流如织,正是最好的掩护。
她快速穿梭在化妆品和香水柜台之间,利用镜面和货架的反射观察身后。确认了至少有一个跟踪者跟了进来,是个穿着休闲夹克、看起来像普通游客的男人。
她走向女装部,试了几件衣服,又走向家居用品区。跟踪者始终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最后,她走向百货公司内部标识的“水疗中心”方向。
跟踪者在入口处停了下来,找了个能看到出口的休息椅坐下,拿出手机,似乎是在等待。在他看来,目标进入了只有一个出口的封闭区域,并且预约了服务,短时间内不会离开。这是监视的理想情况。
他并不知道,苏晚在进入水疗中心前台区域后,并没有去更衣室,而是凭借着之前研究商场地图的记忆,迅速穿过一条内部员工通道(利用一个极短的监控盲区和一个伪造的、向工作人员出示的“询问特殊精油”的借口),从另一个连接着相邻写字楼的大厦通道口,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百货公司!
金蝉脱壳!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三分钟,干净利落,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脱离监视的苏晚,并没有立刻放松。她迅速融入街道的人流,连续变换了几次方向和交通工具(地铁、公交),反复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最终目的地——位于塞纳河右岸、玛莱区深处的一家极其小众的、需要预约的独立艺术书店。
书店门面古朴,毫不起眼。推门进去,铃铛轻响,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油墨的独特香气。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太太坐在柜台后,正在整理书籍。
这里,是“谛听”在巴黎为数不多的、绝对安全的联络点之一。代号“白鸽”。
老太太抬起头,看到苏晚,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惊讶,随即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状态,用带着浓重法语口音的英语问道:“需要找什么书吗,女士?”
苏晚走到柜台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指在落满细微灰尘的台面上,快速而清晰地画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不断交错的几何符号——那是“隐”的身份验证标识,每次使用都会根据时间和地点产生微妙变化。
老太太的目光落在那个符号上,停顿了两秒,然后缓缓点了点头,站起身:“有一批刚到的新书在后面仓库,或许有您感兴趣的。请跟我来。”
她颤巍巍地推开柜台后的另一扇小门,示意苏晚进去。
苏晚闪身而入,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
门外是宁静的书店,门内则是一个狭小但堆满了各种古籍和修复工具的工作间。空气中有一种陈年纸张和化学药剂混合的味道。
老太太没有跟进来,这是安全规矩。
苏晚迅速走到工作台前,打开上面一台看起来极其老旧、甚至带着笨重cRt显示器的电脑。开机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启动完成后,运行的却是一个极其简洁、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命令行界面。
她接入自己的加密设备,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登录了一个深埋于暗网之下的通讯平台。
无数加密的信息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
“隐”,终于短暂地接入了她的网络。
她没有时间浏览所有信息,直接进入了最高优先级的指令下达界面。
她需要做几件事:
1. 调查拍卖会图录上那张照片的真实来源和拍卖行背景。
2. 调查酒店工程师皮埃尔及其平板电脑可能隐藏的秘密。
3. 准备拍卖会当晚所需的一切:假身份、伪装、装备、撤离方案。
4. 激活几个处于“休眠”状态的本地应急节点,以备不时之需。
指令一条接一条发出,简洁、清晰、加密等级极高。
她不知道这些指令需要多久能被执行,也不知道“谛听”在巴黎还剩下多少力量。她像是在向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海洋中投下石子,不确定是否能激起回声。
就在她准备发送最后一条指令时——
工作室外间,书店门口的风铃,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不止一个人进来了!
一个粗鲁的男声用法语大声嚷嚷着:“警察!临时检查!所有人都待在原地!”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缩!
警察?临时检查? timing ( timing 应为 timing,已修正) 如此巧合?
她瞬间终止所有操作,弹出加密设备,强行关闭电脑电源(物理断电是最快的清除痕迹方式)!
同时,她的目光飞快地扫过这个狭小的工作室,寻找任何可能的藏身之处或第二条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