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大江虽然得了最低等的武官职位,但也让昌丰村的村民们羡慕好久,茶余饭后都在说:“麦大江真是走了大运!不仅得了五十贯赏银,还成了吃皇粮的官爷,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何婆子自是不会错过在村里奚落李老太的机会,逢人聊天便说:“要说这福气啊,还得看个人造化!有些人啊,放着好好的儿子不疼,去年硬是把人净身出户赶了出去,没成想不过一年光景,现在人发达了,摇身一变成了官爷,看她怎么厚着脸皮凑上去!”
这时候也会有婶子附和道:“可不是嘛!当年麦大江两口子被赶出来的时候,多可怜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人家自己争气,得了朝廷的恩典!”
何婆子见有人搭话就会越说越起劲,见围过来的人多了,干脆放下菜篮子,唾沫横飞地讲起当年李老太怎么苛待麦大江、怎么偏疼大儿子麦庆林的事,说得绘声绘色,引得众人连连点头。
这些话像是长了翅膀一般在村里传开,传到李老太的耳朵里的时候她正坐在院子里纳鞋底,听隔壁的儿媳妇添油加醋地学了何婆子的话,气得手里的针线“啪”地掉在地上,指着门外就骂:“那个老虔婆!满嘴胡吣!当年赶他出去是他自己不争气,天天就知道偷懒不干活,一点出息都没有!现在不过是个小小的武夫,有什么好得意的!”
正来找李老太的钱婆子见她动了气,连忙劝道:“嫂子,别跟她一般见识,有些人啊!就是嫉妒你家庆林是童生。”边说还变拔高了声音。
李老太的气才顺了些,腰杆也挺直了,以后每每听到有同村的人在背后嘲笑他们老两口的时候,都会扯着嗓子破口大骂道:“我大儿子可是童生!是正经的读书人,将来还要考举人、中进士,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大出息!将来比他一个小小的弓手班行的武夫有出息的多!”
本来也只是李老太与何婆子的侧面交锋,没几天李老太又在村口撞见何婆子和一群人闲聊。
何婆子一眼瞥见她,故意大声说:“昨天我去洛南县赶集,看见麦大江穿着官服,跟着巡检司的大人巡街呢!那气派,真是不一样!人家街上的商户见了都点头哈腰的,哪像有些人,天天把‘童生’挂在嘴边,连一文钱的俸禄都没有!”
周围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人小声嘀咕:“话虽这么说,但童生确实金贵……”也有人反驳:“金贵有啥用?不能当饭吃!麦大江现在可是吃皇粮的,比童生实在多了!”
李老太听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冲上前就和何婆子吵了起来:“你少在这儿妖言惑众!我家庆林是童生,将来是要当官的!比麦大江那个小破官强一百倍!”
“强一百倍?”何婆子冷笑一声,“那怎么不见他给你挣五十贯赏银?怎么不见朝廷给他传旨?人家麦大江的官是自己挣来的,你家的童生老爷呢?除了啃老还会干啥?”
“哎呀,我这话说的可不对,童生哪里有被人叫老爷的,我那秀才侄子才配叫秀才老爷!”
一听何婆子又提她那秀才侄子,李老太气得浑身发抖,伸手就要去撕何婆子的头发,却被周围的人拦住了。
何婆子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怎么?理亏了就想动手?我告诉你,做人得讲良心,当年你怎么对麦大江的,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现在人家发达了,你再嫉妒也没用!”
李老太被怼得说不出话,只能站在原地跳脚大骂:“我大儿子是童生!是读书人!比武夫金贵!你们等着瞧,等他以后考中秀才、考中举人,当大官了,你们巴结我都巴结不到!”
可这话听在众人耳里,却没了往日的分量,毕竟麦大江的官职和赏银是实实在在的,而只存在于李老太口中的麦庆林的“前程”,还只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念想。
这天傍晚,李老太坐在院子里发呆,看着西边的太阳慢慢落下,想着自家大儿画的大饼,第一次产生了动摇,庆林以后真的能当大官吗?
这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怀疑。
可转念一想麦庆林是童生,只差一步就是秀才,她又硬起心肠,哪怕大儿子将来只考中一个秀才功名,也比麦大江更风光!
就在这时,姜氏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娘,今个相公从县城寄信回来了,说府试的日子定了,让咱们多准备点银子,给他在县城好买府试的往年题目备考。”
李老太接过书信,并不认识上面的字,但是不由的想到秀才的功名,眼睛又亮了起来。
她把书信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着姜氏说:“我去找你爹,银子肯定会准备好!等庆林考中了,看那些人还敢不敢嘲笑咱们!麦大江算什么?到时候连给我家庆林提鞋都不配!”
可她没看见,姜氏在她背后眼里闪过的金光,哪里有什么往年考试题目?不过是麦庆林想要银子的借口罢了。
自麦大江去了弓手班报到之后,醉仙楼的烤鸭生意就是云芽偶尔去盯着,但是家里做粉条的活计又实在是缺少人手。
虽然李桐儿偶尔也能来帮忙干活,但是麦家的活计还是越堆越多。
云芽想着就将醉仙楼的活计让三个舅舅中的一人帮忙照看着,一个月开固定的工资。
反正到了冬季之后未必还会像现在这样有很多人想要吃烤鸭,且两个学徒已经将火候问题掌握的七七八八,只需要传授给舅舅最重要的部分技巧就能够轻松掌握烤鸭活计。
云芽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后,麦大江就找了徐家的三个舅哥,最后是三人商定,徐二舅每天去醉仙楼看顾烤鸭生意的。
解放了时间的云芽开始为过冬的柴禾做准备,每天都要尽自己所能的从山上背柴禾。
今年是旱年,降水量少,入秋之后也没下几场雨,所以山林中的干树枝很多,方便了上山捡柴的云芽和李桐儿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