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二的蓟州城门,寒风卷着沙尘打在人脸上,像小刀子割似的。苏清鸢刚跟着萧玦处理完流民晕倒的紧急情况,转身就看到不远处的流民堆里,接二连三有人捂着肚子咳嗽,还有老人蜷缩在墙角,嘴唇发紫、呼吸微弱——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引发的风寒与肠胃病,若不及时救治,恐怕会有人丧命。
“不能等了,现在就搭临时医疗点!”苏清鸢当机立断,转身对春桃和几名懂医术的下人喊道。她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向马车,将里面的帆布、木架、药箱一股脑搬了出来。暗卫们见状,也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过来帮忙,有人劈木搭架,有人铺开帆布遮挡风沙,有人搬运药材与瓷瓶,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一个简陋却还算规整的临时医疗点就搭建好了。
帆布棚子挡住了大部分寒风,苏清鸢将带来的烈酒倒在棉布上,仔细擦拭着医疗点的木桌,又把针灸盒、药材包一一摆好,动作麻利而专注。“春桃,你去把流民里生病的人都扶过来,优先照顾老人和孩子;李医工,你负责烧水煮药,先把甘草、生姜这些驱寒的药材泡上;王医工,你帮我准备银针,用烈酒消好毒。”苏清鸢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声音清晰有力,让原本慌乱的众人瞬间有了主心骨。
很快,第一批患病的流民就被扶进了医疗点。第一个进来的是个约莫七十岁的老人,穿着单薄的破衣,冻得瑟瑟发抖,还不停咳嗽,每咳一声都牵扯着胸口,疼得他眉头紧皱。苏清鸢连忙扶他坐在铺了棉布的木凳上,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又搭住他的脉搏——脉搏微弱,体温偏低,是风寒入体引发的咳嗽,再加上长期饥饿导致体虚,情况不算危急,但需要立刻取暖和补充体力。
“老人家,您别担心,喝碗热的就能缓过来。”苏清鸢轻声安抚着,转身从瓷瓶里倒出少量灵泉水,又兑了些刚烧开的热水,用嘴唇试了试温度,确认不烫后,才递到老人手中,“您慢点喝,这水能暖身子。”
老人颤抖着接过碗,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疑惑,却还是小口喝了起来。灵泉水刚入喉,一股暖意就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很快蔓延到四肢百骸,原本冰冷的手脚渐渐有了温度,咳嗽也缓解了不少。老人喝完一碗,忍不住又看向苏清鸢,眼神里满是惊讶:“夫人,这……这水是什么做的?怎么这么管用?”
“是普通的泉水,只是加了点驱寒的草药。”苏清鸢笑着解释,又让李医工端来一碗刚熬好的生姜红糖水,“您再喝碗这个,好好歇一会儿,很快就没事了。”
这边刚安顿好老人,外面就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夫人!夫人!快救救我的孩子!”苏清鸢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孩子脸色通红,嘴唇干裂,双眼紧闭,呼吸急促,显然是高烧昏迷了。
妇人将孩子放在木桌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苏清鸢连连磕头:“夫人,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已经烧了一天一夜了,再烧下去就没命了!”
苏清鸢连忙扶起妇人,语气坚定:“你别着急,我一定会救他的。”她立刻拿起孩子的手,搭住脉搏——脉搏跳动得又快又乱,体温高得吓人,是急性风寒引发的高烧,再拖延下去可能会损伤神智。
“王医工,银针!”苏清鸢沉声喊道。王医工立刻递过消好毒的银针,苏清鸢接过,手指灵活地在孩子的人中、合谷、曲池等穴位上快速扎下,动作精准而稳定。扎完针后,她又从瓷瓶里倒出少量灵泉水,用棉签蘸着,轻轻涂抹在孩子的嘴唇上,又一点点喂进他嘴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医疗点里安静得只剩下众人的呼吸声。妇人紧紧抓着孩子的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苏清鸢也守在旁边,时不时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观察他的呼吸变化。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孩子的睫毛轻轻颤了颤,紧接着,他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些迷茫,却能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人。“娘……”孩子虚弱地喊了一声,声音虽小,却让妇人瞬间破涕为笑。
“哎!娘在!娘在!”妇人连忙抱住孩子,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又转身对着苏清鸢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多谢仙人救命!多谢仙人!您就是我们母子俩的活菩萨啊!”
苏清鸢连忙再次扶起她,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语气温柔:“我不是仙人,只是个医者,是来帮大家的。你看,孩子已经醒了,再喝碗补气养血汤,好好养几天,很快就能好起来。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咱们会有饭吃,有暖衣穿,再也不用受这种苦了。”
妇人连连点头,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眼神里满是感激与希望。周围的流民看到这一幕,也纷纷围了过来,原本绝望的脸上渐渐有了光亮——他们知道,自己遇到了真正能帮他们的人。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苏清鸢几乎没有停歇。她一边为患病的流民诊治,一边指导医工们熬制“补气养血汤”——这汤是她特意调配的,用当归、黄芪、红枣、桂圆等药材熬制而成,既能补血益气,又能增强体力,适合长期饥饿体虚的流民。她还让春桃将灵泉水稀释后装在大木桶里,放在医疗点外,让所有流民都能喝到,缓解口渴与疲劳。
有个年轻的流民,因为长期吃不上饭,得了严重的肠胃病,吃什么吐什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苏清鸢先让他喝了点稀释的灵泉水,缓解呕吐症状,又为他扎了几针调理肠胃,再喂他喝了小半碗温热的小米粥。没过多久,流民就感觉肠胃舒服了不少,再也没有呕吐的欲望。他对着苏清鸢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夫人,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恐怕早就死了。”
苏清鸢摇摇头,笑着说:“不用谢我,咱们一起努力,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等过几天,咱们就开始种粮食,有了粮食,大家就不用再挨饿了。”
夕阳西下,寒风渐渐变弱,临时医疗点外依旧热闹。不少流民喝完灵泉水和补气养血汤后,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原本虚弱的身体也有了力气,开始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搬运物资。苏清鸢站在医疗点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虽然燕云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艰难,但只要能帮到这些百姓,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一切都是值得的。
萧玦处理完吏治清查的事情后,也来到了医疗点。他看着苏清鸢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还有她沾满药汁的双手,心中满是心疼。“清鸢,辛苦了,先歇会儿吧,剩下的事情让医工们处理。”萧玦递过一条干净的手帕,轻声说道。
苏清鸢接过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不辛苦,看到大家好起来,我心里高兴。你看,灵泉水和药材都派上了大用场,咱们的救灾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萧玦点点头,看着医疗点里渐渐恢复活力的流民,又看向苏清鸢,眼中满是敬佩与爱意。他知道,有苏清鸢这样的伴侣在身边,无论燕云的治理之路有多艰难,他们都能一起走下去,让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夜色渐深,临时医疗点的灯火依旧亮着,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流民们前行的路。苏清鸢和萧玦并肩站在灯火下,看着眼前忙碌而温暖的景象,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属于燕云的新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