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和武器库都已备好,下一步,就是锁定目标。一个能够撬动陆砚深坚固堡垒,又能为我创造逃生缝隙的支点。我的大脑像一台高精度雷达,在记忆的海洋里扫描、过滤,最终,一个名字清晰地浮出水面——晨星科技。
这家公司在我的记忆档案中,标记着特殊的符号。近两个月来,陆砚深在书房处理公务时,提及它的频率显着增加。不是那种对待寻常合作方或竞争对手的公事公办,而是带着一种志在必得的、甚至隐隐夹杂着一丝被冒犯后急于征服的戾气。
我回忆起几个关键的碎片。
一次深夜的视频会议,我端着咖啡进去时,他正对着屏幕那头的下属冷声下达指令:“……‘晨星’那个李总,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给他的条件已经是破格,他还敢跟我讨价还价?按第二套方案执行,一周内,我要看到他们董事会妥协的签字!” 他语气里的不耐烦和强势,远超对待一般收购案。
还有一次,他独自审阅一份厚厚的文件时,我曾听到他极轻地嗤笑一声,随手在“创始人团队评估”那一页上用钢笔重重划了一道,旁边批注了两个字:“顽固”。那份文件抬头,正是“晨星科技尽职调查报告”。
更明显的一个信号是,他书桌上那个标志着他近期最重点关注项目的电子日程表,最近一周,几乎被与“晨星”相关的会议、电话、文件审议填满。那种密集度和关注度,表明这已不是普通的商业拓展,而是一场他亲自督阵、志在必得的攻坚战。
“晨星科技”……我默默咀嚼着这个名字。一家专注于前沿新材料研发的中型公司,规模不大,但在细分领域技术壁垒很高。陆砚深看中的,应该是他们一项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潜力巨大的核心技术。这符合他向来喜欢“掐尖”、掌控核心资源的风格。
但,为什么是它成为我的目标?
因为我知道,陆砚深在这件事上,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这些错误,源于他性格深处的傲慢和偏见,以及近期因与顾怀瑾争斗而愈发失控的情绪。
错误一:他严重低估了“晨星”创始人团队的凝聚力和决心。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他与心腹助理的谈话中,助理曾谨慎地提醒:“陆总,我们调查显示,李总和他的几个核心合伙人都是技术出身,一起创业十几年,关系非常铁,恐怕不是轻易能用钱或者压力分化的。”
当时陆砚深是怎么回答的?他头也没抬,语气轻蔑:“铁?那是因为砸过去的筹码不够重,或者压力不够大。技术出身?哼,一群只知道埋头实验室的书呆子,根本不懂资本市场的规则和残酷。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碾压。”
这种基于身份和背景的刻板偏见,蒙蔽了他的判断。他将“晨星”团队视为可以随意拿捏的弱势方,认为只要施加足够的资本和权势压力,对方就会屈服。
他却忽略了技术型创业者对自身心血成果近乎偏执的珍视,以及长期并肩作战形成的、远超利益捆绑的信任和韧性。这种误判,会导致他选择的策略过于简单粗暴,极易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
错误二:他低估了一项未公开的核心专利的潜在价值。
在另一份我瞥见的简报摘要里,提到“晨星”有一项关联专利尚在申请后期,未公开披露,但评估认为对当前收购标的价值影响“有限”。陆砚深显然采纳了这个评估,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但我凭借过往的知识储备和直觉,意识到这项看似“边缘”的专利,很可能与“晨星”的核心技术形成关键的互补或升级,其战略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这意味着,陆砚深开出的价码,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漏洞。如果“晨星”方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有第三方点明这一点,收购的基础就会动摇。
错误三:他的收购策略过于激进,存在巨大的法律和舆论风险。
为了快速达到目的,也为了宣泄近期积压的怒火,陆砚深为此案制定的策略充满了攻击性。他不仅开出了看似优厚实则带有诸多苛刻捆绑条件的报价,还准备了后手——打算利用一些挖掘到的、关于“晨星”创始人早年创业时某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旧事”作为施压工具。这种“胡萝卜加大棒”且“大棒”分量过重的策略,在正常的商业谈判中已属冒险,在对方团队凝聚力强且拥有硬核技术的情况下,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一旦操作不当,不仅收购会失败,还可能引发反垄断调查、商业诋毁诉讼等更棘手的麻烦。而陆砚深近期树敌颇多,舆论环境敏感,这无疑是将自己的软肋暴露在外。
错误四:为了筹集快速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他动用了危险的财务杠杆。
这是我通过零碎信息拼凑出的、最危险的一环。砚深集团近期多个项目同时推进,现金流并不宽裕。为了确保对“晨星”的收购能迅速以压倒性优势完成,陆砚深似乎动用了集团一部分短期流动性储备,并且过度依赖某个海外项目的短期收益来支撑这次收购。这种高杠杆、短债长投的操作,在资本市场平稳时或许能瞒天过海,一旦收购遇阻、资金链紧绷,或者海外项目出现任何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动摇集团根基。
所有这些信息碎片,在我脑中交织、印证,最终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陆砚深对“晨星科技”的收购,看似势在必得,实则外强中干,充满了因他个人情绪和判断失误而留下的致命漏洞。这座他急于攻克的“堡垒”,其城墙远没有他想象的坚固,甚至可能隐藏着反戈一击的暗道。
而这一切,他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觉里。
目标,就此锁定。
晨星科技。
就是它了。
我的心跳,在得出这个结论的瞬间,没有加速,反而变得异常平稳、有力。胸腔里不再是麻木的空洞,而是被一种冰冷的、充满计算性的决心所填满。这不是出于愤怒的报复,也不是情绪化的反抗。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突围。我要利用陆砚深自己的傲慢和漏洞,在他坚固的堡垒上,撬开一道缝隙。
这道缝隙,或许不足以摧毁他。
但足以,让我这只被困已久的囚鸟,振翅飞出这黄金的牢笼。
下一步,就是如何将我知道的这些信息,精准地投递出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足以改变战局的涟漪。
我抬起眼,目光透过保姆房狭小的窗户,望向外面被都市霓虹映照得泛红的夜空。眼神专注,冷静,如同夜行的猎豹,终于锁定了猎物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