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很清楚,理论武装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
他那两个Lv.5的技能——【材质欺骗】与【气息模拟】,其核心都在于“模仿”。
想要模仿得惟妙惟肖,就必须要有足够真实的“模板”。
他需要亲眼看到,甚至亲手触摸到,一件真正的、沉淀了数千年时光的古老文物,去解析它那独特的物理属性和岁月沉淀下来的“气息”。
当然,林天鱼看了一眼自己物品栏里的【“群星”】,心中也浮现出另一个备选方案。
那就是用庞大无比的灵能,硬生生地去堆砌“真实度”。
根据技能的描述,投入的灵能越多,伪造的效果就越逼真。拥有两百多万灵能储备的他,理论上可以不依靠模板,凭空想象出一块“古老泥板”,然后用海量的灵能去填充细节,让其无限趋近于真实。
但这个方法,一来消耗巨大,二来……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没有亲身感受过那份来自历史的厚重感,仅凭想象,造出来的东西总归会缺少一丝“灵魂”。
所以,寻找一个真实的“模板”,依旧是最佳选择,苏美尔文明的泥板,自然是最好的模板。
但这东西在夏国境内,恐怕比野生大熊猫还要稀有。
林天鱼的眉头微微皱起,真正的苏美尔文物,大多都陈列在那些世界顶级的博物馆里,比如卢浮宫,远在重洋之外。别说现在,就算是在【幻想】降临前,想要去亲眼看一看都非易事。
就算有极少数被运到夏国展出,那也必然是在京城的国家博物馆里,被安置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展柜外围着一圈又一圈的隔离带,周围还有无处不在的红外线感应器和高清摄像头,别说触摸,能隔着几米远,透过那厚厚的防弹玻璃看一眼,都得在汹涌的人潮中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
在那种环境下,想要解析物品的气息和材质,简直是天方夜谭。
难道,真的要退而求其次,找一件夏国本土的、同样古老的文物来当模板?比如商周的青铜器,或者汉代的陶俑?
也不是不行,但终究差了点意思。
一件来自两河流域的文物,却散发着中原青铜器的气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破绽,很容易被那些嗅觉灵敏的“专家”揪住不放。
正当林天鱼为此感到头疼时,他的手机终端轻轻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来一看,是一条来自【征】的推送消息。
【征酱的小贴士:深市博物馆“文明的黎明——两河流域古代文物特展”今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可免费预约参观。点击查看详情>>】
林天鱼看着这条推送,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的大脑出现了瞬间的空白,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涌上心头。
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不,这已经不是送枕头了,这是直接把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给你安排好了!
他几乎是颤抖着手指,点开了那条链接。
一个制作精美的网页弹了出来,上面用醒目的标题写着:“文明的黎明——两河流域古代文物特展”。展出的文物列表里,赫然就有几件来自乌鲁克和乌尔城邦时期的楔形文字泥板!
“4点幸运,恐怖如斯……”林天鱼喃喃自语,他甚至开始怀疑,这场展览是不是【幻想】为了配合他的任务,特意安排的。
当然,他也清楚,这更有可能是【征】在检测到他频繁搜索“苏美尔”、“楔形文字”等关键词后,进行的精准信息推送。
但不管怎么说,问题解决了!
他毫不犹豫地点击了“预约参观”按钮,选择了今天上午的时间段。
做完这一切,林天鱼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图书馆。
不过,在前往博物馆的路上,他经过一条古玩街时,顺手走进一家日用杂货店,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一个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朴韵味的陶瓷碗。这碗造型仿古,釉色沉稳,若不是碗底那明晃晃的“微波炉适用”字样,倒也真有几分唬人的架势。
怀中抱着这个“实验品”,林天鱼走进了深市博物馆那庄严肃穆的大门。
这里的人比以往的多点,大抵是特展的问题吧?猜测在心底林天鱼浮起。
他没有像普通游客那样,急着去看那些镇馆之宝,而是放慢了脚步,从最普通的陶器展厅开始,随意地走走看看。
他一边漫步,一边将心神沉浸,悄然发动了【气息模拟】技能。但这一次,他不是为了“伪造”,而是为了“学习”和“解析”。
随着他走过一个个展柜,无数道或强或弱、或纯粹或驳杂的“气息”,如同无形的溪流,被他的感知所捕捉、解析,然后储存在他的“气息库”中,等待随时调用。
很快,他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那些保存完好、未经太多后世干预的出土陶器,它们散发出的气息最为纯粹。那是一种混杂着泥土芬芳、窑火烙印与时光沉淀的古老韵味,悠长而宁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而另一些文物,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完整如初的精品,它们的气息却显得有些“驳杂”。在古老的主调之下,林天鱼能清晰地“闻”到一丝丝属于现代化学胶水、修复涂料、甚至是保养蜡油的味道。
“原来如此,这些‘气味’,是文物在流传、修复、保养过程中,被后人不断覆盖上去的印记。”林天鱼心中了然。
更有趣的是,他还发现了几件气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展品。它们虽然在外观上做得天衣无缝,但在他的感知中,却像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扎眼——它们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浅薄得如同纸片,甚至还不如他怀里那个“微波炉适用”碗来得有“历史感”。
“呵呵,看来博物馆也免不了用仿品充数啊。”林天鱼心领神会地笑了笑,“真品,大概率是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库房里了吧?”
这些发现,让他对“造假”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的伪造,不仅仅是模仿“真”,更是要学会如何恰到好处地模仿“旧”与“假”。
一件完美无瑕、气息纯粹的“出土文物”,反而会显得不真实。而一件带有修复痕迹、气息驳杂、甚至在关键部位用“仿品”配件替代的伪作,反而更能骗过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
在展厅里兜兜转转,将各种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文物气息都解析了一遍后,林天鱼的“气息库”已经变得相当充实。
那么,是时候去看看那些洋玩意了。
他穿过几个展厅,来到了位于博物馆三楼的特展区。
“文明的黎明——两河流域古代文物特展”。
巨大的宣传海报下,人头攒动,显然,这场难得一见的海外文物展,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
林天鱼挤过人群,走进展厅。展厅的灯光明显比其他地方要昏暗许多,聚光灯精准地打在每一个独立的展柜上,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他放眼望去,展出的文物种类繁多,有雕刻着精美纹饰的滚印,有镶嵌着青金石和贝壳的“乌尔军旗”,还有各种黄金饰品和青铜武器。
林天鱼的目光没有在这些金光闪闪的物件上停留太久,他径直走向了展厅最深处,一个被隔离带围了好几圈、周围还站着两名保安的独立展柜。
那里,陈列着本次特展的重中之重。
一块巴掌大小、颜色呈深褐色的泥板,静静地躺在天鹅绒的衬垫上。
它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表面布满了细小的裂纹和风化的痕迹。泥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如同钉子和箭头组合而成的楔形文字。
然而,在林天鱼的感知中,这块不起眼的泥板,却散发着一股比展厅里所有黄金制品加起来还要厚重、还要古老的气息。
那是一种混杂着幼发拉底河的泥沙、烈日暴晒的干涸以及五千年岁月无情冲刷的复杂味道。
这就是他要找的“模板”!
林天鱼站在展柜前,装作一名普通的游客,拿出手机对着泥板拍了几张照片。
而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已经将自己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了那块泥板之上。
【材质欺骗】,解析!
【气息模拟】,解析!
一瞬间,他感觉自己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亲手触摸到了那块泥板。它的重量、它的密度、它的温度、它表面每一丝细微的纹理,都在他的感知中被无限放大、解析、重构。
那股独属于苏美尔文明的古老气息,也被他贪婪地吸入自己知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