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繁忙的日常工作后,一个极具分量的电影剧本被苏墨郑重地放到了沈清梧面前——《无声证言》。
这是一部由国内顶尖警匪片导演操刀,旨在冲击国际奖项的硬核作品。故事围绕一桩跨国洗钱大案展开,骆铭饰演的男主角陈锋,是一位敏锐果敢、背负着过往阴影的缉毒刑警。而沈清梧被力邀出演的,则是本案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角色——聋哑女画家,秦若澜。
秦若澜偶然间用她的画笔,记录下了核心犯罪头目的模糊样貌和关键交易场景,成为案件唯一的“活证据”。犯罪集团对她展开疯狂追杀,陈锋奉命保护这位无法用语言沟通、内心封闭又极度敏感的证人。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刺激的追逐、生死一线的搏杀,而核心的情感张力,则集中在陈锋如何突破秦若澜的心理防线,与她建立起生死相依的信任,并在最后关头为保护她而浴血奋战。
沈清梧几乎是瞬间就被这个角色吸引了。这完全不同于她以往的任何角色,没有一句台词,所有的情绪、恐惧、挣扎、信任与最终的爆发,全部需要通过眼神、面部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手语来呈现。这无疑是她演员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极致的表演探索。
她立刻投入到疯狂的准备中。不仅请来了资深的手语老师进行封闭式高强度学习,力求每一个手势都标准且充满情感,更主动联系了聋哑人士群体,观察、体验他们的生活细节、交流方式和内心世界。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揣摩如何在失去听觉和语言的情况下,用眼睛“说话”,用肢体“呐喊”。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排练室内,骆铭也在进行着他的准备。他不仅要进行大量的体能和格斗训练,以贴合刑警身份,更关键的是研读剧本中陈锋与秦若澜的每一次互动。他需要理解,如何用一个眼神安抚受惊的她,如何用笨拙却真诚的手势尝试沟通,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用身体为她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角色互动的特殊性,导演特意安排沈清梧和骆铭在开拍前进行了多次单独的剧本围读和表演工作坊。
第一次对戏,是在一个模拟安全屋的排练厅。沈清梧完全进入秦若澜的状态,蜷缩在角落,眼神警惕而空洞,对试图靠近的“陈锋”(骆铭)充满抗拒。
骆铭没有急于用语言(虽然剧本里陈锋此时会说话),他只是停在几步之外,缓缓蹲下,让自己的视线与沈清梧齐平。他的眼神不再是平时那种温和或深邃,而是带着一种刑警特有的坚毅,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试图传递安全的努力。他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不是标准手语,而是他自己设计的,代表“安全”和“别怕”的示意动作。
沈清梧(秦若澜)抬起眼,与他对视。那一瞬间,排练厅里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她没有给出任何回应,但眼神里的戒备,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小的松动。
结束后,骆铭收起表演状态,恢复了他平时的沉稳,对沈清梧说:“你的眼神很有层次,从空洞到警惕,再到那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松动,非常准确。秦若澜不是不渴望沟通,她是害怕。”
沈清梧也从角色中抽离,点了点头:“谢谢。陈锋的‘蹲下’很好,消除了身高带来的压迫感。你设计的那个手势,虽然不标准,但比直接用手语说‘我是警察’更有效,更符合他当时急于安抚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
两人就人物心理、互动细节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讨论。骆铭会提出:“我觉得在车库那场追逐戏,秦若澜在极度恐惧下,除了逃跑,应该还有一种源于生理缺陷的绝望,比如她听不到追兵的脚步声,那种未知的恐惧可能更摧垮理智。”
沈清梧则会回应:“同意。所以当陈锋最后抓住她手腕时,她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剧烈的挣扎,然后才通过触感认出是他,那种从绝望到抓住救命稻草的转变,需要在一瞬间完成。”
这种基于专业和角色理解的沟通,高效而深入。他们互相激发,不断完善着对人物的塑造。骆铭欣赏沈清梧对角色的钻研和共情能力,沈清梧也再次确认了骆铭作为演员的专业素养和对表演的敬畏之心。
定妆照拍摄日,沈清梧一身素净的棉布裙,脂粉未施,眼神清澈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惊惶与疏离,完全就是那个被困在无声世界、背负着秘密的秦若澜。而骆铭则是一身干练的作战服,身形挺拔,眼神锐利如鹰,眉宇间带着刑警特有的沧桑与坚毅。两人的形象站在一起,充满了故事感与视觉冲击。
武打训练中,骆铭亲自上阵,武指设计的动作狠辣实用,招招到肉,完美展现了陈锋作为一线刑警的彪悍。而沈清梧也需要学习在“被保护”状态下的应激反应,如何在混乱中躲避、如何配合陈锋的掩护动作。
一次对练中,按照设计,骆铭需要一个环抱的动作将沈清梧护在身下,躲避模拟的“爆炸”气浪。他的手臂结实有力,动作迅捷而稳妥,在完成保护的同时,严格遵守着职业界限,没有丝毫逾矩。沈清梧能感受到他动作传递出的专业和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感。
“看来这两个月的旅行,没白费。”训练间隙,骆铭看着沈清梧即使进行高强度训练也依旧清亮的眼神,难得地开了个玩笑,指的是她在《寻觅山河》中锻炼出的体能。
沈清梧擦了擦汗,微微一笑:“总不能一直待在舒适区。”
《无声证言》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紧张、充实且高度专业化的氛围中推进着。沈清梧和骆铭,这两位顶尖的演员,正将他们从《山河泪》中积累的默契,升华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基于绝对专业和彼此信任的创作状态中。他们都深知,这部电影将是对他们演技的又一次严峻考验,也可能是将他们的事业推向新高度的关键之作。片场尚未亮起灯光,但无形的烽火,已在两人心中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