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的黎明新城,天空飘着细碎的雪粒,落在钢铁围墙上瞬间融化,却给地面镀上了一层薄薄的冰壳。田野里的小麦和油菜早已被厚厚的防寒毡覆盖,唯有绿谷基地的温室群透着温暖的光——这里种植着联盟冬季唯一的新鲜蔬菜,菠菜、生菜、小番茄沿着陶窑烧制的种植槽整齐排列,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灯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
老周每天的第一站必然是温室,手里的“温室环境监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温湿度传感器和co?检测仪改装)能实时显示棚内数据:“温度22度,湿度65%,co?浓度800ppm,刚好适合蔬菜生长!小番茄再有半个月就能成熟,到时候各据点都能分到新鲜果实。”他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片菠菜叶,叶背没有任何病虫害痕迹,嘴角忍不住上扬——这是联盟第一个能在冬季稳定产出蔬菜的温室群,是所有人的心血。
林墨陪着老周巡查时,看到老郑带领机械师团队在温室顶部加装“融雪装置”——用细铜丝编织成网,覆盖在透明陶板上,通电后能产生热量,防止积雪压垮温室。“老郑说,昨晚的雪虽然小,但下周可能有大雪,提前装融雪网保险;另外,他还在温室的地暖管道里加了‘恒温阀’,即使柴油机余热波动,也能保持地面温度稳定在18度。”林墨指着温室角落的柴油机,机器正平稳运转,排气管排出的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外,避免污染棚内空气。
不远处的温室旁,苏晚晴和陈阳正给蔬菜喷洒“叶面抗冻剂”——这是在之前油菜抗冻剂的基础上改良的,加入了维生素c和葡萄糖,能增强叶片的抗低温能力。“陈阳,注意喷雾力度,不要太大会损伤叶片,每平方米喷20毫升就行。”苏晚晴手里拿着量杯,仔细控制着药剂用量,她身后的陶缸里,药剂泛着淡淡的黄色,散发着轻微的甜味——这是葡萄糖的味道,对人体无害,即使有少量残留也不用担心。
畜牧据点的老牧突然赶着两辆牛车来到温室,车上装着满满的羊粪:“周老哥,这是刚发酵好的羊粪,给蔬菜当肥料,冬天光照少,得多补点养分,才能长得壮!”老周笑着迎上去,指挥队员将羊粪均匀地撒在种植槽的边缘:“老牧,真是及时雨!这羊粪肥力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小番茄肯定能结得又大又甜!”
然而,这份温馨在下午被打破。负责温室值守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发白,手里拿着一片发蔫的生菜叶,叶片边缘已经发黑,上面还挂着细小的冰晶:“周叔!墨哥!不好了!温室里起雾了!雾是冷的,落在叶片上就结冰,好多蔬菜都被冻伤了!”
林墨和老周立刻冲进温室,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原本温暖的棚内弥漫着白色的冷雾,能见度不足五米,蔬菜叶片上覆盖着一层薄冰,有的已经弯曲下垂,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用手触摸雾滴,冰凉刺骨,温度计显示棚内温度从22度骤降到10度,而且还在持续下降。“这雾不对劲!”老周蹲下身,用玻璃片收集了一点雾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里面有微小的冰晶颗粒,还带着生物信号,是变异体!”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赶到,她用特制的“雾滴采集器”收集冷雾,放在实验室里分析:“是‘冻雾变异体’!这种变异体由无数微小的冰晶状生物组成,能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制造低温冷雾,还会附着在植物叶片上,释放冰晶破坏细胞;而且它们能通过温室的通风口进入,普通的滤网根本挡不住,要是不尽快破除,不出两小时,整个温室的蔬菜都会被冻伤冻死!”苏晚晴的语气带着焦急,她指着显微镜下的冰晶颗粒,上面能看到细小的生物结构,正在缓慢移动。
“立刻启动温室应急方案!”林墨掏出对讲机,声音坚定,“所有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到温室旁的会议室集合,各据点准备好加热设备和密封材料,务必在一小时内破除冷雾!”
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老郑拿着雾滴样本,手指在桌面上快速敲击:“冻雾变异体靠吸收热量生存,我们只要提高棚内温度,破坏它们的结构,再加强通风,就能把它们排出去!我可以改装‘热风循环机’——用柴油机的余热加热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温室各个角落,同时在出风口安装‘静电除雾网’,能吸附雾滴中的变异体;另外,在温室顶部加装‘红外加热灯’,直接照射蔬菜叶片,融化冰晶,防止进一步冻伤!”
老周立刻补充:“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雾滴分解剂’!用丙二醇、甘油和食盐按4:3:3的比例混合,丙二醇和甘油能降低雾滴的冰点,防止结冰,食盐能破坏变异体的细胞结构;而且这种分解剂可以通过温室的喷雾系统喷洒,既能除雾,又能给蔬菜补充微量元素,一举两得!”
赵磊站起身,语气果断:“巡逻队分成三组!第一组协助老郑安装热风循环机和红外加热灯,确保设备快速运转;第二组配合苏医生和老周调制雾滴分解剂,通过喷雾系统喷洒;第三组负责密封温室的通风口,加装双层滤网,防止更多变异体进入;另外,我们会联合枫木据点的队员,用枫木制作临时的挡风板,挡住温室外部的冷气流,减少热量流失!”
各据点代表纷纷响应:
- 枫木的老枫:“我们立刻派木工赶制挡风板,用厚枫木板制作,外面裹一层芦苇毡,保温效果好,半小时内就能送到!”
- 陶窑的老何:“我们烧制了一批‘暖陶砖’,放在温室角落,能缓慢释放热量,辅助维持温度,现在就装车送来!”
- 河港的老河:“我们船队去下游的废弃化工厂,找之前剩下的‘防冻液’,加在热风循环机的管道里,防止管道冻结,保证热量传输!”
- 芦苇的老芦:“我们组织队员编织‘加厚滤网’,用三层芦苇纤维编织,能挡住更小的变异体颗粒,现在就开始制作!”
会议结束,所有人立刻行动,温室周围瞬间忙碌起来。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已经开始改装热风循环机,小李负责切割管道,将柴油机的余热出口与热风管道连接:“郑工,管道直径用10厘米的行吗?会不会影响热风输送速度?”老郑蹲在地上,用风速仪测试:“10厘米刚好,风速能达到2米\/秒,能在十分钟内将棚内温度提升5度;小王,你给红外加热灯加装反光罩,提高热量利用率,重点照射被冻伤的蔬菜!”
医疗组的临时帐篷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队员调制雾滴分解剂。大陶缸里,丙二醇和甘油被温水溶解,加入食盐后搅拌均匀,苏晚晴用冰点仪测量分解剂的冰点:“零下15度,刚好能防止雾滴结冰;陈阳,注意搅拌均匀,不要有食盐结块,不然会堵塞喷雾器的喷头!”陈阳点点头,手里的搅拌棍不停地转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他却顾不上擦——棚内温度还在下降,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开始在温室里安装热风管道,他们扛着管道,在种植槽之间小心穿行,避免碰到蔬菜:“小心点,别碰坏叶片,这些蔬菜可是我们冬天的希望!”第二组队员则背着喷雾器,在温室里喷洒雾滴分解剂,白色的雾滴遇到分解剂后,很快就消散了,叶片上的冰晶也开始融化。第三组队员和枫木的木工们一起,在温室外部安装挡风板,用钉子固定在支架上,挡住了呼啸的寒风。
半小时后,第一批热风循环机和红外加热灯投入使用。老郑按下启动按钮,热风顺着管道输送到温室各个角落,红外加热灯亮起,发出温暖的红光,棚内温度开始缓慢回升。苏晚晴用温度计测量:“12度了!还在上升!冷雾正在消散!”她兴奋地大喊,队员们也松了一口气,开始清理叶片上融化的冰晶。
然而,天刚擦黑,意外发生了。负责监测温室的队员突然传来呼叫:“墨哥!西侧通风口的滤网被冷雾冲破了!变异体又进来了,温度开始下降!”林墨立刻带着老郑赶往西侧温室,发现是滤网的固定螺丝松动,被冷雾的压力冲开了缝隙。“我们给滤网加金属边框!”老郑迅速从工具包拿出角钢,用焊机将其固定在通风口周围,再将新的加厚滤网安装上去,“以后每天都要检查滤网的固定情况,不能再出现这种漏洞!”
队员们冒着寒风,连夜加固了所有通风口的滤网。陶窑的老何送来暖陶砖,放在温室角落,砖体散发着温和的热量;河港的船队也运回了防冻液,加入到热风管道里;芦苇的队员们送来加厚滤网,替换了所有旧滤网。苏晚晴和陈阳则留在温室,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温度和雾滴浓度,直到棚内温度稳定在20度,冷雾彻底消散。
小雪过后的第二天,阳光透过温室的透明陶板洒进来,蔬菜叶片上的冰晶已经完全融化,受损较轻的生菜重新舒展,小番茄的枝蔓上还冒出了新的花苞。老周用叶绿素仪测量叶片的活性:“恢复到90%以上了!再补施一次叶面肥,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生长!”他兴奋地指挥队员撒施稀释的羊粪液,温室里再次充满了生机。
苏晚晴则带领医疗组对温室环境进行采样,发现冻雾变异体的浓度已经降到0.01%以下,不会再对蔬菜造成威胁:“我们可以在温室的通风口安装‘变异体检测仪’,一旦检测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提前预防类似情况。”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弥漫着蔬菜的清香。后勤组用温室里刚采摘的菠菜做了菠菜豆腐汤,搭配着畜牧据点送来的羊肉,还有用之前储存的大豆做的豆包,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汤,聊着这一天的经历。老牧捧着一碗汤,感慨地说:“以前冬天只能吃咸菜和干肉,现在能喝到新鲜的蔬菜汤,真是不敢想!联盟的温室技术越来越厉害了,明年我们畜牧据点也想建一个小温室,种点青菜给牛羊补充营养!”
林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他站起身,举起陶碗:“这次能破除冻雾变异体,靠的是所有人的快速反应和协作——老郑的设备改装、老周和苏医生的药剂研发、赵磊和队员们的日夜守护,还有各据点的及时支援。接下来,我们要把‘热风循环机’和‘变异体检测仪’推广到所有温室,还要在绿谷基地建立‘冬季蔬菜研究室’,培育更耐寒的蔬菜品种。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再冷的冬天也能充满生机!”
夜色渐深,温室的灯光依旧明亮,热风循环机的嗡鸣声和蔬菜生长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夜曲。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温室群,月光下,透明陶板泛着淡淡的银光,里面的蔬菜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次克服危机,都让这条路更加坚实。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人类用智慧和团结,一点点驱散末日的阴霾,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