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新宿区的雨夜,霓虹灯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晕开斑斓的光。
史国栋裹紧黑色风衣,指尖夹着的烟蒂在雨幕里明灭,李秘书长撑着伞跟在侧后,两人站在“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加盟店后门的小巷里,隐约能闻到飘来的汤底香气。
“李秘,你闻这味儿。”史国栋掐灭烟,声音压得极低,“正品底料里的汉源花椒是麻中带甘,这个……只有浮在表面的辣,连牛油的醇厚感都没有。”
李秘书长凑近墙角的排气扇,仔细嗅了嗅,眉头瞬间皱起:“确实不对,上次在大阪总店尝的根本不是这个味。要不要直接进去亮身份?”
“急什么。”史国栋从风衣内袋掏出个巴掌大的录音笔,按下开关,“先按计划来,咱们是来‘吃饭’的,不是来‘算账’的。”
两人收了伞,推开玻璃门。店里食客不多,穿着红色工服的服务员迎上来,一口带着大阪口音的日语:“欢迎光临,两位有预定吗?”
“没有,随便找个座。”史国栋用流利的日语回应,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加盟授权牌——日期是三年前,盖章清晰,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坐定后,服务员递上菜单,史国栋直接点了招牌鱼羊鲜锅底,又加了几样经典涮菜。等锅底端上来时,他故意用筷子搅了搅,装作疑惑的样子:“小姑娘,你们这锅底是不是换配方了?我去年来吃的时候,比这个香多了。”
服务员眼神闪烁了一下,很快笑着解释:“先生您记错啦,我们一直用的是总公司统一供应的底料,味道不会变的。可能是您太久没吃,口味变了?”
“是吗?”史国栋没再追问,转头对李秘书长使了个眼色。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火锅聊到东京的天气,看似随意,实则都在留意后厨的动静——后厨门偶尔打开,能看到里面堆着几个没有标识的白色塑料桶,显然不是总公司统一配送的包装。
吃到一半,史国栋借口去洗手间,绕到后厨附近。走廊尽头的仓库门虚掩着,他悄悄推开一条缝,里面的景象让他眼神一冷:十几个印着“川渝味道”logo的空底料桶堆在角落,旁边却放着二十多桶没贴标的桶装物,还有一摞预制菜包装盒,上面印的生产日期居然是三个月后。
“好啊,连生产日期都敢造假。”史国栋掏出手机,快速拍了几张照片,刚要退出,仓库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厨师服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警惕地盯着他:“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
史国栋不慌不忙地收起手机,脸上堆起笑:“不好意思,我找洗手间,走错路了。”
“洗手间在那边!”男人指着相反方向,语气生硬,“这里是仓库,闲人免进!”
“抱歉抱歉。”史国栋点头哈腰地离开,回到座位时,李秘书长已经把账结了。两人走出店门,雨还没停,史国栋掏出手机给总部发了条信息,转头对李秘说:“证据齐了,接下来按第二套方案走。”
三天后,东京加盟店主佐藤干郎收到了总公司的邮件,说是“底料配方升级,暂停供应两周,期间请门店停业配合盘点”。
佐藤干郎看着邮件,心里犯了嘀咕——他仓库里的假底料还能撑一个月,要是停业两周,损失可不小。
“老板,怎么办?”店员问。
佐藤咬了咬牙:“怕什么?总公司远在中国川中市,怎么知道我们开没开门?继续营业,就说底料还有库存,等新底料到了再换。”
可他不知道,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安排的私家侦探就住在加盟店对面的酒店,每天都在观察,摄录门店的经营情况。
从链接视频中看到店里照常营业,史国栋冷笑一声,拨通了总部法务部的电话:“可以启动合同条款了,证据都齐了。”
一周后的早上,佐藤干郎刚到店里,就看到三个穿着西装的人站在门口,其中一个正是史国栋。他心里咯噔一下,强装镇定:“史总?您怎么来了?”
“佐藤先生,”史国栋拿出一份文件,递到他面前,“总公司接到举报,说你使用非统一供应的底料和过期预制菜,我们经过核实,情况属实。根据加盟合同第十三条,现在正式解除你的加盟资格,并且追究你的违约责任。”
佐藤脸色瞬间惨白,急忙辩解:“史总,这是误会!我用的都是正品底料,您是不是搞错了?”
“误会?”史国栋拿出手机,点开照片,“仓库里的假底料桶、预制菜的假生产日期,还有你这一周正常营业的监控录像,这些都是误会吗?”
佐藤看着照片,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这时,几个工人扛着工具走过来,史国栋指着墙上的招牌:“按照合同,现在拆除加盟标识,店内所有涉及‘川渝味道’的物料全部清理。”
“不要!”佐藤想阻拦,却被法务部的人拦住。看着招牌被一点点拆下,他瘫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史国栋没再看他,转头对李秘书长说:“通知新宿直营店,明天开业。之前准备的优惠活动,今天就开始宣传。”
李秘书长点头:“已经安排好了,附近的写字楼和居民区都发了传单,线上平台也预热了三天,就等开业了。”
第二天,新宿直营店开业,门口排起了长队。史国栋站在店门口,看着食客们满意的笑容,对李秘说:“你看,只要口味正,不怕没人来。佐藤以为躲在偏远地区就没人管,他忘了,我们做的是口碑生意。”
离开东京,两人飞往首尔。首尔的情况比东京更严重,有几家加盟店不仅用假底料,还把“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招牌换成了“重庆火锅酒楼”,偷偷提高价格。史国栋故技重施,先停供底料,再抓现行,短短半个月,就整顿了二十多家违规门店。
这天晚上,两人在酒店整理资料,李秘书长看着表格,感慨道:“东京和首尔加起来,已经整顿了五十多家,赔偿款也收了不少。不过最棘手的是釜山那家,店主金成浩据说在当地有点人脉,上次总部派人去,还被他赶了出来。”
史国栋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人脉?在合规面前,人脉没用。明天我们亲自去釜山,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
第二天,两人刚到釜山加盟店,就被几个壮汉拦在了门口。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男人走出来,正是金成浩,他叼着烟,一脸不屑:“你们就是重庆来的?告诉你,这地方我说了算,想让我停业?没门!”
史国栋没生气,反而笑了:“金老板,我不是来跟你吵架的,是来给你指条明路的。你用假底料,侵犯总公司商标权,要是我们起诉你,你不仅要赔偿,还得承担刑事责任。现在解除加盟资格,还能少赔点,你自己选。”
金成浩脸色一变,却还是硬撑着:“我不信你能把我怎么样!我跟这里的警察局长是朋友,你敢动我?”
“是吗?”史国栋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递给金成浩,“你可以打给你那位警察局长朋友,问问他,知不知道‘知识产权保护’是什么意思。”
金成浩半信半疑地接过手机,刚说了几句,脸色就从红变青,最后挂了电话,手都在抖。
原来史国栋早就联系了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领事馆又跟当地警方沟通过,金成浩所谓的“人脉”,在法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我同意解除加盟资格。”金成浩垂头丧气地说,“赔偿款我会尽快交。”
解决了釜山的问题,两人又去了济州岛、大邱等城市,三个月下来,韩国境内的违规门店基本都被整顿完毕。
这天,史国栋收到总部的消息,说要把“全球十佳火锅底料”和中餐十四大菜系的预制菜引入东亚市场,让他负责对接。
“李秘,你看这个。”史国栋把文件递给李秘书长,“总部选了四川的麻辣、广东的清汤、云南的菌汤这三种底料,还有鲁菜的九转大肠、苏菜的松鼠鳜鱼这些预制菜,你觉得在东亚能卖得好吗?”
李秘书长翻看着文件,点头道:“肯定能!上次在东京,有个日本食客说,想吃正宗的中国菜,可惜找不到。这些预制菜都是经典款,味道有保证,只要宣传到位,肯定受欢迎。”
两人立刻行动,联系供应商,敲定配送方案,又在东京、首尔的直营店做了试吃活动。
没想到,试吃当天就爆了——日本食客对菌汤底料赞不绝口,说“鲜得能掉眉毛”;韩国食客则喜欢麻辣底料,搭配着腌制的泡菜,吃得满头大汗;预制菜里的松鼠鳜鱼更是成了爆款,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份。
“你看,我就说吧。”史国栋看着销量报表,笑着对李秘说,“人类的口味是相通的,只要味道好,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受欢迎。”
整顿完日本和韩国,两人飞往平壤。朝鲜的川渝味道加盟店是五年前开的,店主朴哲是个中国通,一直严格按照总公司的要求经营。
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到店里时,朴哲正忙着给食客上菜,看到他们,急忙迎了上来:“史总,李秘,欢迎欢迎!”
店里的生意很好,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史国栋尝了一口锅底,点头道:“味道很正,比有些中国境内的加盟店做得还好。”
朴哲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按照总公司的配方来的,不敢有一点马虎。食材都是当地最新鲜的,每天早上采购,保证品质。”
两人在店里待了一整天,没发现任何问题。晚上,朴哲请他们吃饭,史国栋拿出一份菜单:“朴老板,这是总部选的全球畅销菜品,有几个预制菜和新底料,你试试,要是合适,就引入店里。”
朴哲接过菜单,眼睛一亮:“这些菜我早就想引进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联系供应商。太好了,有了这些,店里的生意肯定更好!”
半个月后,史国栋接到朴哲的电话,说新菜品卖得特别好,尤其是北京烤鸭预制菜,每天都供不应求。
又过了一个月,他收到了一个惊喜——朝鲜方面邀请他去平壤,金将军要亲自给他颁发“国际通商友谊勋章”。
站在颁奖台上,史国栋接过勋章,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整顿,居然能促进两国的商贸友谊。
颁奖结束后,金将军握着他的手说:“川渝味道不仅带来了美味,还带来了合作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企业来朝鲜发展。”
离开平壤,两人去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川渝味道加盟店主要集中在乌兰巴托,还有几家流动火锅车在草原上运营。
史国栋到乌兰巴托的第一天,就去体验了流动火锅车——车很旧,空调不好用,夏天热得难受,冬天又冷得刺骨,底料也因为储存不当,味道变了质。
“这样可不行。”史国栋对当地负责人说,“流动火锅车是咱们的特色,得升级。
总部已经研发了新型火锅车,有独立的温控系统,底料储存柜是恒温的,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能保证味道。”
负责人皱着眉:“史总,升级需要不少钱,而且蒙古草原太大,配送也不方便。”
“钱的问题总部来解决,配送我已经联系好了,跟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每周配送一次,保证底料新鲜。”史国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只要服务上去了,生意肯定能好起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新型流动火锅车陆续投入使用。史国栋跟着火锅车去了草原,看到牧民们围在火锅车前,吃得不亦乐乎,一个牧民拉着他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以前的火锅车又冷又热,现在这个好,冬天吃火锅也不冷了,味道也比以前香!”
看着牧民们的笑容,史国栋心里暖暖的。他转头对李秘书长说:“你看,不管在哪个国家,只要真心为食客着想,他们就会认可你。”
东亚五国,已经整顿了四个,只剩下中国。这天晚上,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坐在重庆总部的办公室里,看着中国地图,李秘问:“史总,中国的加盟店有上千家,分布在各个城市,怎么整顿啊?”
史国栋看着地图,手指在上面滑动:“中国的情况比国外复杂,很多加盟店开了十几年,跟总部的关系也比较好,不能像国外那样一刀切。我想,先从一线城市开始,做个试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先排查问题,再制定整改方案。”
“那具体怎么排查?”李秘问。
“还是老办法,暗访。”史国栋笑了笑,“不过这次要更细致,不仅要查底料和预制菜,还要查服务、卫生,甚至是员工培训。咱们要把川渝味道的招牌擦得更亮,不能让家门口的生意掉了链子。”
李秘书长点头:“我明白了,明天我就安排人去北京,先做前期调研。”
史国栋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重庆的夜晚灯火辉煌,长江上的游船缓缓驶过,他想起这半年在东亚的经历,从东京的雨夜到平壤的颁奖台,从乌兰巴托的草原到首尔的街头,每一次整顿,都是一次成长。
“李秘,”史国栋转头说,“中国的整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品质第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咱们不仅要让川渝味道在东亚站稳脚跟,还要让它走向全世界,让更多人尝到中国火锅的美味。”
李秘书长看着史国栋,眼神坚定:“放心吧,史总,我跟你一起干!”
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两人的身影在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坚定。东亚的整顿已经接近尾声,中国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史国栋知道,前面还有很多挑战,但他有信心,把川渝味道的招牌,打造成全球知名的中国餐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