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正如许多刚进入集体生活不久的低年级小学生一样,玥玥的抵抗力似乎正在经历一个“适应期”。这不,周五从学校回来,她就有点蔫蔫的,晚饭也没什么胃口,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我嗓子有点疼。”
念晴心里“咯噔”一下,立刻警觉起来。她用手背试了试女儿的额头,果然有点微微发烫。拿出体温计一量,38.2c。果然,又中招了。
家里瞬间进入了“应急状态”,但这是一种熟练而有序的应急,带着一家人特有的默契和沉稳。
* 念晴作为健康顾问,此刻展现出了专业和冷静。她先让玥玥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喉咙的不适。然后,她仔细询问女儿白天的感觉,判断可能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她没有立刻给退烧药,而是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毛巾给玥玥擦拭额头、脖子和手心脚心。同时,她翻出家用药箱,找出了适合儿童、相对温和的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冲剂。
* 林心大心疼孙女,但她没有慌乱。她立刻去厨房,熬上了一锅清淡的米粥,又切了几片梨子,准备炖点冰糖雪梨水给玥玥润肺止咳。她记得天赐小时候也容易感冒,这些食疗方子她最拿手。
* 天赐的身体最怕感染,他自觉地和女儿保持了“安全距离”,但关爱一点没少。他戴上了口罩,坐在玥玥床边,用他最拿手的方式——讲故事,来分散女儿的注意力。他讲了一个关于身体里“小卫士”如何打败“感冒病毒小怪兽”的童话故事,告诉玥玥发烧是“小卫士”在努力工作的信号,要多喝水、多休息,给“小卫士”加油。
* 小玥玥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小脸烧得红扑扑的,喉咙痛让她不想说话。但在家人的环绕下,她感到无比安心。她乖乖地喝水,皱着眉头喝下妈妈喂的药,听着爸爸的故事,感受着奶奶用毛巾带来的清凉。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心理上却被浓浓的爱意包裹着。
晚上,玥玥的体温一度升到了38.8c。念晴依据用药指南,给她喂了一次儿童退烧药。服药后,玥玥出了些汗,体温慢慢降了下来,人也舒服了些,沉沉地睡去了。这一夜,念晴几乎没怎么合眼,隔一两个小时就起来给女儿量一次体温,喂点水,观察她的呼吸和状态。林心大也起来了好几次,轻手轻脚地送来温水。
第二天是周末,玥玥的烧退了一些,稳定在37.5c左右,但喉咙痛和咳嗽的症状更明显了,精神也还有些萎靡。家里取消了所有外出计划,进入了“休养模式”。
* 念晴坚持给玥玥做物理降温,并督促她少量多次地喝温水、梨水。
* 林心大换着花样做清淡易消化的病号餐,如烂糊面、蒸蛋羹等。
* 天赐虽然不能近距离陪伴,但他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并且通过视频给躺在床上的女儿讲新编的故事,逗她开心。
张乾一家得知消息后,也打来了视频电话。张乾在视频里给干女儿打气:“玥玥,加油!干爹给你唱首歌,听完病就好啦!”他哼唱了一段舒缓的旋律。干妈苏女士也叮嘱了很多护理细节。这份来自干亲的关心,也让玥玥感觉很温暖。
到了周日晚上,在家人精心的照料下,玥玥的体温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喉咙虽然还有点痛,但精神好了很多,已经开始在床上玩玩具了。
这次生病, 虽然让家人辛苦担忧了几天,但也再次展现了林家应对突发状况的凝聚力和科学性。他们没有过度恐慌,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各司其职,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爱意,共同守护着孩子。对于玥玥来说,这也是一次身体建立免疫记忆的过程,更是她感受家庭温暖与安全的深刻体验。
病愈之后,念晴和天赐也开始反思,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帮助女儿逐步增强体质,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成长的路途上,这些小病小痛,如同风雨洗礼,让这棵小树苗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