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悄然发生了变化。简单的识字、拼音已不再是核心,更具挑战性的内容——看图写话,成为了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新技能。这对于想象力丰富但逻辑组织和语言表达尚显稚嫩的玥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坎儿。
第一次接触看图写话作业,玥玥面对一幅“小朋友在公园放风筝”的图片,咬着铅笔头,皱着小眉头,半天只写出一句:“一个小朋友在放风筝。”然后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了。她有些沮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知道还能写什么了。”
**就在念晴思考如何引导时,家中的两位“爸爸”——
天赐(生父)和张乾(干爹)——凭借他们各自的专长,默契地组成了一支“超级家教联盟”,用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完美互补的方法,为玥玥的写作之路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启蒙”。**
第一把钥匙:天赐的“故事魔法棒”
天赐是编织故事的高手。他没有直接教女儿“怎么写”,而是先带她“怎么读图”和“怎么想”。
他拿着图画,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玥玥放飞想象:
- “宝贝,你看这个小朋友,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小宇’好不好?猜猜他放着风筝,心情怎么样?是开心得想唱歌,还是紧张怕风筝掉下来?”
- “你看天上的云像什么?风大不大?猜猜风筝飞得高不高?”
- “公园里可能还有什么?可能有嗡嗡叫的小蜜蜂,可能有拍手笑的其他小朋友……”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风筝会挂到树上吗?会和小鸟做朋友吗?”
在天赐充满魔力的引导下,静止的画面在玥玥眼中“活”了起来。她开始兴奋地补充细节:“小宇很开心!风筝飞得好高好高,像一只大鸟!旁边还有小狗在追着跑!”天赐会及时鼓励:“对!就是这样!把你想到的,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他让写作回归到表达的本源——分享一个有趣的想象世界,极大地缓解了玥玥的畏难情绪。
第二把钥匙:张乾的“结构小拐杖”
张乾作为音乐老师,对结构和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在天赐激发了玥玥的表达欲望后,适时地提供了方法和支架。
在一次视频通话中,他了解了玥玥的困难后,笑着说:“干闺女,写话就像我们搭积木,要有顺序。干爹教你一个‘三步法’好不好?”
1. 第一步:谁?在哪里?干什么?(先写出最核心的句子,搭好房子的主梁。)——“小宇在公园里放风筝。”
2. 第二步:加点儿“糖”——环境、样子、心情。(让房子更漂亮。)——“天气真好,风轻轻地吹。风筝飞得高高的,像一只彩色的蝴蝶。小宇拉着线,跑得可开心了!”
3. 第三步:来个有趣的结尾。(给故事戴个小帽子。)——“真希望我也能一起去放风筝啊!”
张乾用孩子能理解的比喻,把写作的框架变得直观有趣。他还教玥玥使用一些简单的“法宝”,比如“好像……”(比喻句)、“开心地……”(描绘动作神态),让句子更生动。
在两把“金钥匙”的合力开启下, 玥玥仿佛一下子“开窍”了!她发现,写话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有趣的“看图讲故事”游戏。她先和爸爸一起天马行空地想象,再用干爹教的方法把想法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再次面对一幅“小兔子拔萝卜”的图画时,玥玥的写话变成了:
“一天,天气晴朗(环境)。小兔子白白来到菜园里拔萝卜(核心)。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萝卜,高兴极了(心情)。它使劲地拔呀拔,累得满头大汗(样子\/动作)。萝卜好像在和它拔河,就是不出来(想象\/比喻)。最后,白白一用力,终于把大萝卜拔出来啦(结果)!它真想马上回家让妈妈做萝卜汤喝(结尾\/愿望)!”
虽然字迹稚嫩,还有拼音辅助,但内容具体、生动,条理清晰,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大力表扬!玥玥拿着画满红星的作业本回家,自豪得不得了。
这次成功的“开窍”, 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家庭教育合力的完美体现。天赐用感性滋养了女儿的想象力,张乾用理性构建了表达的框架。他们一个“开源”,一个“疏流”,共同呵护了玥玥对书面表达最初的好奇与自信。
这扇名为“写作”的新大门, 在两位爸爸充满爱与智慧的引导下,为玥玥轻轻推开。门后,是一个可以通过文字自由创造和表达的、无比广阔而美妙的新世界。而这份始于二年级的、关于文字的热爱与自信,必将成为她未来学习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