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中医康复理疗师资格证后,林心大对中医的钻研更加系统化和深入了。她不再满足于解决简单的肌肉酸痛,开始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各种慢性病的调理。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理念,深深吸引着她。
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儿子天赐。天赐虽然年轻,但因为遗传因素和早年家庭变故带来的精神压力,高血压的问题就像一颗潜伏的种子,一直是她心头最大的牵挂。尽管天赐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算稳定,但林心大知道,长期服药并非根本之计,而且西药难免有些副作用。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坚定起来:她要尝试用中医的方法,为儿子进行辅助调理,希望能改善他的体质,逐步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盲目。她先是查阅了大量关于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的书籍和资料,了解到高血压在中医里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范畴,与情志、饮食、劳累密切相关,病位多在肝、肾。常见的证型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
接着,她在周末天赐和念晴回来时,仔细观察儿子的状态:天赐因为长期伏案工作,颈肩有些僵硬,舌质偏红,舌苔薄黄,偶尔会提到工作压力大时容易心烦、睡眠较浅。结合他的年龄和工作性质,林心大初步判断天赐可能偏向于 “肝阳上亢”兼有“肝肾阴虚”的早期表现。
有了初步判断,她并没有贸然开方下药。她先是运用自己学到的推拿手法,重点为天赐按摩太冲穴(平肝降逆)、风池穴(缓解颈肩紧张、清利头目)、三阴交(健脾益肾)等穴位,并教给天赐一套简单的头部按摩操,让他工作间隙可以自己做。
然后,她在饮食上下了功夫。她查阅药食同源的资料,开始有针对性地为天赐准备食疗方:
* 天麻钩藤饮:用天麻、钩藤(少量)炖鱼头或瘦肉,旨在平肝潜阳,缓解头晕。
* 决明子茶:让天赐每天用炒决明子泡水喝,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 枸杞桑葚粥:加入枸杞、桑葚、山药等熬粥,滋养肝肾之阴。
* 同时,严格叮嘱天赐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少吃辛辣油腻,多吃绿色蔬菜。
最重要的是,她反复和天赐沟通,强调情志调节的重要性。“儿子,工作再忙,心里也别攒火。凡事想开点,身体是自己的。”她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天赐,“妈这辈子什么难都过来了,靠的就是心宽。你现在日子好了,更得学会给自己减压。”
天赐起初对母亲这套“中医调理”将信将疑,但看到母亲如此认真和关切,他不忍心拒绝,便积极配合。令他惊讶的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确实感觉颈肩轻松了不少,晚上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工作时头脑也似乎更清明了。虽然血压值的变化不大(他依然按时服药),但整体的身体感觉好了很多。
这让天赐对母亲刮目相看,也更加愿意配合。他甚至主动跟母亲讨论起中医理论,觉得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他调整工作心态也很有帮助。
林心大则更加谨慎。她定期记录天赐的身体反应和血压变化,并打算下次带天赐去拜访她培训班的那位老中医老师,请老师做个更专业的诊断,看看自己的调理思路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
慈母手中方,凝结的是无限的关爱和刻苦钻研的心血。 林心大用她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儿子的健康筑起了一道温柔的防线。这不仅仅是医术的尝试,更是一位母亲,用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去守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份爱,跨越了时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在药香与指尖的温暖中,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