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生活,节奏远比唐山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初来乍到的林心大,像一株被移栽的野草,在水泥森林的缝隙里,顽强地寻找着生存的土壤。
她的“心大美容美发室”开张了。门面狭小,装修简陋,夹在各种时尚的发廊和美容院中间,显得格格不入。起初的日子异常冷清。偶尔有街坊邻居进来剪个头发,看到店里朴素的陈设和老板娘身上那股与城市格格不入的质朴气息,眼神里难免带着几分打量和怀疑。
林心大不急不躁。她深知自己的优势不在门面,而在手艺和人心。她对每一位顾客都报以真诚的微笑,洗头、按摩、剪发、烫染,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力道均匀,手法娴熟。她收费低廉,遇到经济困难的老人,甚至只收个成本价。渐渐地,一些老主顾开始认可她的手艺和为人,口碑像水波一样,在周围的社区里慢慢扩散开来。
“林师傅手艺真好,洗头按摩特别舒服!”
“老板娘人实在,不忽悠人办卡。”
“她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这边闯,大家多照顾照顾。”
这些朴实的话语,成了她小店最好的广告。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虽然赚的不多,但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支付房租水电,已经绰绰有余。林心大很知足。
她的生活重心,几乎全部围绕着天赐。学校离得不远,天赐课业不紧的时候,就会来店里帮忙,或者只是坐下来陪妈妈说说话。林心大变着花样给儿子做好吃的,严格监督他的作息和血压监测。她知道天赐长大了,有自己的空间,但她总忍不住要多叮嘱几句,那份深沉的母爱,化作日常琐碎中无微不至的关怀。
天赐很懂事,他理解母亲的不易和那份失而复得的、近乎小心翼翼的爱。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课余时间还找了份家教兼职,想为母亲分担压力。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清贫,却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偶尔,夜深人静时,林心大会拿出那张模糊的瓦片的照片,久久凝视。省城的夜空,与唐山并无不同,星辰依旧沉默。她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高高的围墙之内,她另一个儿子正在承受着漫长的刑期。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割裂感,时常让她心痛难忍。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崩溃,只是默默流泪,然后将照片收好,将这份痛楚深埋,转化为第二天继续努力生活的动力。
她也会定期给瓦片寄东西,尽管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仪式,一种与远方儿子保持微弱连接的方式,也是她对自己内心的交代。
一年后的春天,天赐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综合表现,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奖学金。他兴奋地拿着钱交给林心大:“妈,这钱你拿着,把店里稍微装修一下,添点新设备吧!”
林心大看着儿子懂事的脸庞,眼眶湿润了。她没有拒绝儿子的好意,用这笔钱给小店换上了明亮的灯具,添置了两张更舒适的美容床,还买了一套像样的烫染工具。小店焕然一新,虽然依旧朴素,但多了几分温馨和专业。
日子,就在这平淡而坚韧的节奏中缓缓流淌。林心大用她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灵巧的手,不仅剪去了顾客的烦恼丝,也一点点修剪着自己布满荆棘的人生;她用那颗饱经沧桑却依旧滚烫的心,不仅温暖了儿子成长的路,也温暖了这城市一隅渐渐熟络起来的邻里之情。
寸草之心,难报春晖之暖。 但林心大这片被命运反复践踏的“寸草”,却用自己的方式,在省城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顽强地绽放出属于她的、微小的春晖。她守护着天赐,也守护着自己内心那份不灭的母爱和活下去的尊严。
过去的暴风骤雨已然远去,生活回归到最本质的平淡。 而这平淡,对于历尽劫波的林心大来说,已是命运最慷慨的馈赠。她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天赐安好,只要她还能靠自己的双手站立,这日子,就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