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击虹口的巨响震动了整个上海。徐砚深立即下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同时继续内部清查工作。
\"外面打仗,里面更不能乱。\"他在紧急军事会议上强调,\"替身计划必须尽快粉碎。\"
杜清晏和沈知意分头行动。杜清晏通过《沪江评论》发布号外,揭露日军挑衅真相,呼吁市民保持冷静。沈知意则组织沈家和其他商界力量,建立战时救济体系。
炮击造成虹口区大量平民伤亡。苏瑶带领医疗队赶赴现场,徐曼华则通过电台用中英双语广播,向外界传递上海真相。
\"日军声称士兵失踪,但这明显是借口。\"杜清晏在社论中写道,\"任何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这是预谋已久的侵略。\"
?
根据日侨医院院长提供的名单,徐砚深带队控制了一批可疑官员。但审讯发现,其中多人确实不知自己是替身,坚信自己就是本尊。
\"松本的心理操控很厉害。\"心理专家评估后说,\"这些人都被深度催眠,需要时间治疗。\"
更棘手的是,有些真官员被替换后,替身已经开始工作,下达了一系列可疑指令。
\"必须立即纠正这些错误指令。\"徐砚深下令,\"所有命令必须经过双重认证。\"
但战时混乱中,许多指令已经执行。特别是防卫部署的调整,给日军进攻创造了便利。
?
山口由纪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紧急情报:日军准备在八字桥制造事端,为全面进攻制造借口。
徐砚深立即加强八字桥防卫,同时安排记者现场待命,准备记录真相。
八月十三日,日军果然在八字桥挑衅。但这次中国军队有备而来,全程有记者录像取证。日军见阴谋败露,干脆撕破脸皮直接强攻。
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战火纷飞中,内部清查更加困难。杜清晏建议:\"不如利用战时管制,宣布所有官员必须接受身份核查。\"
特殊时期特殊手段。徐砚深颁布战时条例,要求所有重要岗位人员重新登记认证。
?
沈知意在核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有几个官员的认证资料过于完美,像是提前准备好的。
\"这些可能是高级替身。\"她判断,\"知道自己身份,但伪装得更好。\"
他们设下陷阱:发布假情报,称发现明月会秘密金库。果然,那几个可疑官员很快有异常举动。
徐砚深带队伏击,当场抓获试图传递情报的财政局副局长。审讯后挖出更多潜伏人员。
\"就像挖土豆,拔出一个带出一串。\"徐砚深感叹。
但战事吃紧,他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前线指挥。内部清查工作主要交给杜清晏和沈知意。
?
炮火中,三人难得在防空洞短暂相聚。徐砚深满脸硝烟,杜清晏带着文件箱,沈知意抱着医疗包。
\"这是最新名单。\"杜清晏递过文件,\"又发现三个替身,但可能还有更多。\"
沈知意补充:\"救济站发现可疑人员,在打听官员家属避难所的位置。\"
徐砚深立即下令加强官员家属保护:\"他们可能想挟持家人,逼迫官员就范。\"
这时空袭警报响起,防空洞剧烈震动。徐砚深下意识将两人护在身下,尘土簌簌落下。
警报解除后,三人相视一笑。乱世中的情谊,不需要太多言语。
?
前线战况惨烈,日军凭借火力优势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伤亡惨重。
徐砚深日夜指挥,眼布血丝。杜清晏和沈知意则在后方面临另一个战场:舆论战和心理战。
日方散布谣言,称中国军队即将溃败。杜清晏立即通过报纸和电台辟谣,同时发布战地真实报道。
沈知意发现日方在利用替身散布恐慌:\"有些'官员'在避难所散布失败主义言论。\"
他们立即采取措施,在所有公共场合部署可信人员,及时澄清谣言。
?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参战,轰炸日军军舰。上海市民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但徐砚深接到噩耗:空军指挥官遇刺。调查发现是替身所为,真的指挥官被囚禁在日侨区。
\"他们想瘫痪指挥系统。\"徐砚深立即提拔副手,同时加强所有指挥官的安保。
杜清晏通过由纪获得重要情报:日军准备在月浦登陆。徐砚深调整部署,重创登陆日军。
战局暂时稳定,但内部危机仍未解除。沈知意发现明月会在利用难民流动渗透:\"有些替身混在难民中,正在进入安全区。\"
?
夜深人静时,三人在指挥部短暂休息。徐砚深看着地图沉思,杜清晏整理文件,沈知意泡茶。
\"还记得周世昌日记里的'镜中人'吗?\"杜清晏突然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用这个比喻。\"
沈知意递过茶杯:\"可能暗示替身就像镜中倒影,看似一样,实则相反。\"
徐砚深抬头:\"或者提醒我们,镜子能照出真相,但需要正确角度。\"
他们决定改变策略:不再被动查找,而是主动设局,让替身自己暴露。
第二天,杜清晏在报纸发表评论,暗示掌握明月会核心秘密。沈知意则通过商会释放假消息,称发现识别替身的关键方法。
果然,一批替身开始异常行动,试图打探所谓\"关键方法\"。徐砚深带队收网,一举抓获十余人。
?
审讯获得重大突破:替身们透露,松本准备在日军占领上海后,组建傀儡政府。所有重要岗位都已培训好替身。
\"我们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徐砚深坚定地说,\"上海可以暂时沦陷,但绝不能从内部背叛。\"
战至八月下旬,日军增援不断,中国军队渐显疲态。蒋介石下令死守上海,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徐砚深父亲徐明远从南京发来密电:国际联盟即将开会讨论中日冲突,上海多守一天,外交就多一分筹码。
三人明白,他们不仅在为上海而战,更在为国家的国际命运而战。
炮火中,杜清晏和沈知意继续清查工作。在一处被炸毁的市政办公室,他们发现重要证据:一份完整的替身名单和培训计划。
\"最后一块拼图。\"杜清晏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们可以彻底粉碎替身计划。\"
但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废墟中突然冲出几个身影,是明月会的死士。显然,他们是来销毁证据的。
枪声中,杜清晏护着沈知意且战且退。最后时刻,徐砚深带队赶来解围。
\"名单在这里!\"沈知意举起文件箱,\"必须安全送出去!\"
徐砚深接过箱子,突然发现沈知意手臂渗血:\"你受伤了!\"
\"没事。\"沈知意勉强一笑,\"先保护名单...\"
话未说完,她突然晕倒。杜清晏扶住她,发现伤口发黑:\"子弹有毒!\"
徐砚深立即呼叫医疗队,同时下令全力护送名单回指挥部。
夜色中,救护车疾驰而去。徐砚深握着沈知意逐渐冰凉的手,杜清晏则紧握那份染血的名单。
车外炮火连天,车内三人命运未卜。而上海的未来,正如这辆在战火中穿行的救护车,前途莫测却必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