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0
那天傍晚,陈母执意要留邓鑫元吃饭,说“再简单也要垫垫肚子”。她从柜子里翻出一小袋面粉,又从院子里摘了把青菜,在昏暗的灶房里忙活起来。土灶的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啪”的声响,陈母一边烧火,一边不时往锅里添水,动作有些迟缓,肿得发亮的手指握着锅铲,翻炒青菜时都显得吃力。
邓鑫元想帮忙,却被陈母推了出来:“邓老师,您是客人,坐着就行,俺快得很。”他只好站在灶房门口,看着陈母忙碌的身影象极了他的母亲——她的头发里掺着不少白发,后背也有些佝偻,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套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灶台上摆着一个缺了口的瓷碗,碗里盛着一点盐,旁边放着半瓶酱油,这是家里仅有的调料。
没一会儿,饭菜就端上了桌。一张掉了漆的木桌上,摆着一盘炒青菜——油放得很少,菜叶有些发黄,边缘还沾着点焦黑;中间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冒着淡淡的香气;还有几个冷馒头,表皮已经硬了,是陈母早上蒸的,中午没吃完留到现在。
“邓老师,您别嫌弃,家里就这条件,没啥好吃的。”陈母局促地搓着手,想给邓鑫元盛糊糊,却发现勺子不见了,最后找了个豁口的碗,小心翼翼地舀了一碗递过去。
邓鑫元接过碗,拿起一个冷馒头,掰成小块泡进糊糊里,大口吃了起来:“阿姨,这糊糊真香,比城里饭店的粥还好吃。”他说得认真,其实玉米糊糊有点糙,剌得喉咙发疼,冷馒头泡软了也没什么味道,可他知道,这已经是陈家能拿出的最好的饭菜了。
陈父躺在炕上,看着邓鑫元吃得香,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陈雨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半个馒头,却没怎么动,只是低着头听邓鑫元说话。
饭桌上,他跟陈雨详细说了回学校后的安排,从课程调整到兼职机会,事无巨细。
最后,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学费的事你别担心,国家助学金和特困补助下个月就能批下来,加起来够你一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了;叔叔的医药费,我已经跟慈善机构的人联系过了,他们下周会去医院核实情况,能报销50%,剩下的我先帮你垫着,等你以后工作了再还也不迟;你弟弟的资助申请,我已经提交上去了,审核通过后,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你不用操心他的事。”
陈雨抬起头,眼里的犹豫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期待。她看着邓鑫元,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最后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眼泪掉在馒头碎屑上:“邓老师,我听您的,我回学校读书,以后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吃完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山里的夜晚格外冷,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寒意。邓鑫元起身准备走,陈母连忙起身送他,陈雨也跟着站起来,想帮他拿外套。
走到院子里,邓鑫元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是他早上从银行取的一千块,本来想留着给家里买东西,现在却觉得,陈家更需要这笔钱。他把钱塞进陈母手里:“阿姨,这钱您拿着,给叔叔买点营养品,再给小雨买件厚衣服,山里冷,别冻着。”
陈母的手一抖,钱差点掉在地上,她连忙把钱往回推:“邓老师,不行,这钱我们不能要!您已经帮了我们这么多,怎么还能让您破费?”
“阿姨,您就拿着吧。”邓鑫元按住她的手,语气坚定,“这不是给你们的,是给叔叔补身体的,他好了,小雨才能安心读书。您要是不收,我下次就不敢来了。”
陈母看着邓鑫元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的陈雨,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紧紧攥着钱,指腹蹭过崭新的纸币,哽咽着说:“邓老师,您真是个好人,我们……我们这辈子都记着您的恩情。”
“别这么说,都是应该的。”邓鑫元笑了笑,拍了拍陈母的肩膀,“小雨,回学校后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别硬扛着。”他又跟陈父道别,叮嘱他好好养伤,才转身往山下走。
陈雨和陈母站在门口,看着邓鑫元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里,手里的钱还带着他的体温,像一团暖火,驱散了山里的寒意。陈雨攥着母亲的手,小声说:“妈,我一定好好读书,以后赚了钱,也像邓老师一样,帮更多像我们这样的人。”
回学校后,邓鑫元第一时间帮陈雨调整了课程表——把上午的《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等理论课调到下午,让她能在周末早上赶最早的班车回家,照顾父亲到周日下午再返校。他还特意找系里的实验室主任,把陈雨安排到实训实验室帮忙:“这孩子踏实细心,让她整理实验数据、清洗仪器,每月给她五百块补贴,别让她太累,不耽误上课就行。”
考虑到陈雨想多赚点钱补贴家用,邓鑫元又联系了图书馆馆长,推荐她去机械类书籍阅览室兼职,负责图书整理和借阅登记,每周工作三个晚上,每月能再赚三百块。“你在阅览室兼职,既能赚钱,又能随时翻专业书,一举两得。”邓鑫元把图书馆的钥匙交给她时,还特意给了她一张自己办公室的门禁卡,“晚上要是太晚了,就别回宿舍了,在我办公室凑合一晚,里面有沙发,还有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