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国际前沿交叉学科研讨会”的邀请,对林闲而言,不亚于宣布他要单枪匹马去闯龙潭虎穴。在接下来的准备期里,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焦虑”之中。
【量子大脑超频】确实让他的思维速度快如闪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脑处理速度再快,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也只是个空转的cpU。他试图临阵磨枪,让陈蕊搜集了研讨会可能涉及的前沿领域资料——从量子引力到合成生物学,从复杂系统到意识科学……那浩如烟海的论文和专着,光是目录就看得他头晕眼花,大脑超频带来的清晰感瞬间被知识的海洋淹没,只剩下深深的无力感。
“表哥!你需要一个知识体系!一个能镇住场子的理论框架!”林小聪得知林闲要去参加顶级学术会议后,比他自己去还兴奋,抱着他那本已经被翻烂的《上善若水》跑来献策,“我们可以将‘水之道’进行现代化、科学化升级!比如,‘水分子集群的量子纠缠与宏观涌现’、‘环境能量场与生物信息网络的耦合机制’!保证又高深又接地气!”
林闲看着表弟在那自嗨,痛苦地按着太阳穴。他怕自己真在台上讲这些,会被保安当成精神病直接架出去。
【叮!检测到宿主因知识储备不足,产生强烈的焦虑与恐慌,濒临临阵脱逃。】
【判定为:知识碾压型预支痛苦!积分+ 500,000,000!(五亿)\/天!(准备期持续计算)】
每天五亿积分的“焦虑费”,如同鞭子一样抽打着林闲,让他无法真正退缩。
最终,他放弃了成为“学霸”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转而制定了一套“生存策略”:
1. 核心定位:将自己定位为“拥有独特视角和现象的实践者”,而非理论家。重点展示“闲人科技”在“环境信息感知与应用”(包装后的水之道)和“异常事件应对”(部分袭击事件 sanitized 版)方面的“案例”和“现象”,避免深入理论探讨。
2. 话术准备:与陈蕊一起,准备了几套应对不同问题的“万能话术”,核心思想围绕“现象观察重于理论解释”、“跨学科融合的可能性”、“保持开放与敬畏”等安全牌,力求显得高深莫测又不露馅。
3. 终极武器:将希望寄托在任务奖励的【知识灌注】上。他计划在必要时,指定一个与会议议题最相关、又能帮他圆场的领域进行灌注,实现“现场开挂”。
带着这套漏洞百出的“生存策略”和满心的忐忑,林闲在王胖子和陈蕊(作为助理)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瑞士苏黎世的航班。
一路上,林闲都处于一种低耗能的“咸鱼待机”状态,试图节省每一分精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王胖子倒是兴致勃勃,对着窗外的云海各种拍照,准备发朋友圈炫耀。陈蕊则一如既往地冷静,还在平板上处理着公务。
经过长途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苏黎世国际机场。刚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还没来得及感受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清新空气,林闲的【危机直觉】就传来一丝微弱的、但与之前被袭击时同源的刺痛感!
他猛地停下脚步,警惕地环顾四周。熙熙攘攘的机场人流如织,各种肤色、各种装扮的旅客穿梭往来,看不出任何异常。
“闲哥,怎么了?”王胖子察觉到他的异样,凑过来小声问道。
“没事。”林闲摇了摇头,压下心中的不安,“可能有点晕机。”
但他知道,绝不是晕机。“暗网议会”的触角,果然也伸到了这里!他们或许不敢在这种国际场合明目张胆地动手,但监视和试探,恐怕是少不了的。
这让他原本就紧绷的神经,又多加了一根弦。
研讨会主办方安排的接待人员很快找到了他们,是一位金发碧眼、举止得体的年轻女士,名叫索菲亚。她热情地将他们引向接机的豪华轿车,并用流利的中文介绍着苏黎世的风土人情和会议安排。
车子行驶在苏黎世整洁的街道上,窗外是如画的湖光山色和中世纪风格建筑,但林闲却无心欣赏。他注意到,在他们车队的后方,始终若即若离地跟着两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是主办方的安保?还是……周组长提到的、同样前来参会的“中方随行人员”?亦或是……“暗网议会”的眼线?
这种身处明处、被多方注视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
下榻的酒店是苏黎世湖畔一家历史悠久、奢华无比的五星级酒店。主办方显然对林闲这位“神秘嘉宾”给予了高度重视,安排了顶层的套房。站在套房的落地窗前,可以俯瞰整个苏黎世湖和远处积雪的阿尔卑斯山,景色美得令人窒息。
但林闲只是看了一眼,就拉上了窗帘。美景无法缓解他内心的紧张。
“林总,这是会议最终的议程和与会者名单。”陈蕊将一份厚厚的资料递给林闲,“您的发言被安排在明天下午,‘非传统认知与未来科技’分论坛,时间是二十分钟。”
林闲接过名单,粗略一扫,上面一个个名字和头衔都闪烁着学术界的金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各国科学院院长……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误入巨人国的小鸡仔。
他的目光在名单上扫过,突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伊莎贝拉·沃尔科夫 博士”
头衔:“圣彼得堡理论与应用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Arche ’ 项目组负责人”
“Arche”?方舟?
这个项目名称,让他莫名地联想到了“钥匙”和“镜子背面”的谶语。而且,这位沃尔科夫博士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本质与宇宙结构”,听起来就和他手中的“蓝宝宝”有些关联。
“查一下这位沃尔科夫博士的详细资料。”林闲指着这个名字对陈蕊说道。
“是,林总。”
当晚,欢迎晚宴在酒店华丽的宴会厅举行。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们三五成群,用各种语言交流着彼此的研究。林闲穿着临时购置的高级西装,努力维持着镇定,在王胖子和陈蕊的陪同下,如同一个移动的“尴尬之源”,穿梭在人群边缘。
他能感觉到无数道好奇、探究、甚至略带审视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这位靠着“沙雕”出圈、又经历了神秘袭击的年轻cEo,在这个严谨的学术圈里,显得格格不入。
有人过来礼貌地打招呼,用英语询问他的研究领域。林闲只能硬着头皮,用提前准备好的“现象观察”、“跨学科融合”等话术含糊应对,对方听完后,往往露出一种“礼貌而不失困惑”的微笑,然后借故离开。
【叮!检测到宿主处于高强度社交尴尬与认知碾压环境,产生持续精神压力。】
【判定为:国际级社交痛苦!积分+ 80,000,000!(八千万)\/小时!】
积分在疯狂跳动,但林闲宁愿不要这些积分,也想立刻逃离这个让他浑身不自在的地方。
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无形的压力压垮时,一位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男子,端着酒杯,径直向他走了过来。
“林闲先生?”对方用带着浓重俄语口音的英语开口,声音低沉有力。
林闲心中一凛,认出了对方——正是名单上那位伊莎贝拉·沃尔科夫博士!她看起来比照片上更加严肃,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
“沃尔科夫博士,您好。”林闲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沃尔科夫博士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她的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林先生,我关注过贵公司的一些……公开信息。你对‘环境信息’的解读很有趣。据我所知,你们遭遇过一次非同寻常的袭击,并成功抵御了一种……奇特的能量污染?”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林闲,仿佛在观察他最细微的反应。
“我想知道,在你看来,信息是否拥有质量?它能否在特定条件下,扭曲我们所在的时空结构?”
林闲的大脑在【量子大脑超频】下疯狂运转,但面对这种直达本质的提问,他准备好的所有“话术”都显得苍白无力。他感觉自己就像被推上了悬崖边缘。
这个俄国女人,知道些什么?她是在试探?还是……她也接触过类似“蓝宝宝”的东西?
苏黎世的第一夜,就在这突如其来的、充满火药味的交锋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