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爆炸事件引发的生日惊魂夜,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拉近了祁月白和四个儿子之间的距离。
虽然过程惊险万分,结局狼狈不堪,但孩子们那份笨拙却真挚的心意,以及全家人一起收拾残局、围坐着分享“灾难蛋糕”的温馨场景,像一股暖流,悄然融化着父子间那层看不见的薄冰。
祁月白开始觉得,这帮小崽子或许、可能、大概……并不总是想着“算计”自己?
他们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讨好”行为,背后或许真的藏着点单纯的孺慕之情?
这个认知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对待孩子们突如其来的“热情”时,警惕心也降低了一些,甚至偶尔会生出几分“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感。
然而,他显然高兴得太早了。
在“曲线救国”这条探索道路上跌跌撞撞的祁家四公子,并没有放弃他们“深入研究”爸爸、以期更好“投其所好”(最终目标是让妈妈更开心)的战略方针。
只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开始朝着一些……奇怪的角度偏移。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祁月白在书房赶稿,有些疲惫,便想找部轻松的电影放松一下。
他习惯性地点开了一个经典的喜剧片,声音开得不大。
看到搞笑处,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时,书房门被悄悄推开一条缝。四个小脑袋叠罗汉似的探了进来,正是无所事事的祁家四兄弟。
他们听到爸爸的笑声,好奇地张望。
突然,电影里插入了一段短暂的恐怖片预告片。
——阴森的配乐、一闪而过的鬼脸、角色惊恐的尖叫……虽然只有十几秒,但效果拔群。
正在喝水的祁月白毫无防备,被吓得手一抖,水杯里的水洒出来一些,他下意识地倒吸一口凉气,身体微微后仰,脱口而出:
“嚯!这什么玩意儿!”
虽然他很快反应过来,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继续看电影,但那一瞬间的失态,却被门口四双锐利的眼睛精准地捕捉到了!
四个小子互相对视一眼,眼神里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光芒!
他们悄无声息地缩回头,轻轻关上门,像完成了重大侦查任务的特工,溜回了他们的“秘密基地”——小阁楼。
“看到了吗?”老大祁浪压低声音,激动地小脸通红。
“爸爸他……怕那个!”他指了指电视的方向,意指恐怖元素。
老二祁梓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大脑飞速分析:
“目标对突发性高惊悚视听刺激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包括肢体不协调(洒水)、呼吸暂停(倒吸凉气)及短暂防御性后仰。
初步判断,存在特定恐惧倾向。” 他用一堆术语得出了和哥哥一样的结论。
老三祁回严肃地点点头:“恐惧,是弱点。记录在案。” 他已经开始在心里给爸爸建立“弱点档案”了。
老四祁透想象力丰富,已经脑补出了爸爸被吓到的样子,有点同情,但更多的是参与“重大发现”的兴奋:
“那我们……可以帮爸爸克服弱点吗?” 他天真地想。
老大祁浪眼中精光一闪,一个“天才”的计划瞬间成型:
“帮什么帮!这是机会!” 他挥舞着小拳头,“下次家庭电影夜,我们选那个吓人的片子!等爸爸被吓到,我们就……
我们就冲上去保护瑶瑶!让瑶瑶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的思路简单粗暴:利用爸爸的弱点,衬托自己的勇敢,从而赢得妈妈的好感!
完美符合“曲线救国”战略核心!
这个计划得到了除老四外其他两人的一致赞同(老四祁透觉得吓爸爸不太好,但少数服从多数)。
一场针对爸爸“弱点”的“阴谋”,在孩子们天真又“险恶”的策划下,悄然展开。
他们开始暗中留意家庭影碟库和点播平台里的恐怖片封面,记住那些看起来最吓人的片名。
甚至还偷偷用爸爸的平板电脑(知道密码)搜索“最吓小孩的电影”(他们以为吓小孩的也能吓倒爸爸),做好了万全准备。
机会很快来了。
又一个周五家庭电影夜。按照惯例,全家吃完晚饭,会一起在客厅看一部电影。
往常选片权大多在季云瑶或者金金手里,放的通常是温馨的动画片或有趣的合家欢电影。
但这次,没等妈妈和妹妹开口,老大祁浪就一个箭步冲到影碟架前,装模作样地翻找起来,然后拿出一张封面极其阴森、片名一看就让人脊背发凉的恐怖片,大声提议:
“今晚看这个吧!看起来……很刺激!”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正常,但眼神里的跃跃欲试藏不住。
老二祁梓立刻附和,用他惯有的“理性”语气分析:“据数据显示,适度接触惊悚题材有助于提升心理承受阈值,锻炼应变能力。” 他说得冠冕堂皇。
老三祁回板着小脸补充:“尝试不同类型的影片,是拓展认知边界的必要途径。” 规则感让他觉得尝试新类型是“正确”的。
老四祁透有点犹豫,但在哥哥们的目光注视下,也小声说:“……封面颜色挺特别的。”
季云瑶看着那张吓人的封面,挑了挑眉,又看看异常积极的儿子们,心里大概猜到了几分,觉得好笑。
但没点破,反而笑着看向祁月白:“月白,你觉得呢?孩子们想挑战一下哦。”
祁月白心里咯噔一下!那片子的封面他见过,是出了名的心理恐怖片,光看简介就够他做噩梦的!
他平时连恐怖片预告都躲着走,更别说看全片了!
这帮小崽子,绝对是故意的!
他头皮发麻,想拒绝,但看到四个儿子“期待”的眼神(在他看来是“不怀好意”),又看到妻子戏谑的笑容,他堂堂一家之主、五个孩子的爹,怎么能认怂?
他硬着头皮,干笑两声:“呵……呵呵……孩子们有探索精神是好事……看,就看吧!” 心里已经把四个小子吊起来打了一百遍。
小闺女金金对看什么无所谓,开心地拍手:“好呀好呀!”
于是,计划“顺利”实施。
灯光调暗,窗帘拉上,家庭影院氛围拉满。
祁月白坐在沙发正中间,左边是季云瑶,右边是金金,四个儿子则挤在旁边的长沙发上,看似随意,实则占据了最佳“观察”位置。
电影开始。开头还算平静,只是氛围营造得有些压抑。
祁月白正襟危坐,手心已经开始冒汗。
四个儿子则互相使眼色,等着看好戏。
然而,随着剧情深入,恐怖元素逐渐升级。诡异的音效、突然出现的 jum猛然惊吓、阴森的画面……威力开始显现。
第一个扛不住的,是外表最强悍的老大祁浪。
当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惨白的鬼脸时,他“嗷”一嗓子,比电影里的尖叫还响亮,整个人像弹簧一样蹦起来。
然后猛地扎进身边老二祁梓的怀里,把脸死死埋住,身体抖得像筛糠。说好的“男子汉”气概荡然无存。
老二祁梓本想冷静分析“这个惊吓点运用了声音和画面的错位剪辑技巧”,但当一个长发遮面的女鬼缓缓从电视里爬出来的经典镜头出现时,他的理性分析瞬间崩溃。
小脸煞白,牙齿打颤,紧紧抱住扑过来的哥哥,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不、不符合物理定律……能量守恒……无效攻击……” 试图用科学麻痹自己,可惜效果甚微。
老三祁回强装镇定,坐得笔直,试图用“这都是假的,是演员演的”来说服自己。
但当剧情发展到主角在黑暗走廊里被无形的东西追逐时,他感觉自己的后背凉飕飕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盯着他。
他猛地回头,什么也没有,但恐惧感已经攫住了他。
他僵硬地转过头,小手死死抓住沙发垫,指节泛白,再也不敢乱看。
老四祁透想象力最丰富,共情能力也最强,几乎完全代入了剧情。
看到主角惊恐的眼神,他感同身受,眼泪汪汪,小声抽泣起来,最后也忍不住钻进哥哥堆里,寻求安全感。
四个小子很快抱成一团,瑟瑟发抖,连头都不敢抬了。
反观祁月白,虽然也吓得够呛,心脏砰砰狂跳,几次都想捂眼睛。
但!身为父亲的尊严、尤其是在妻子和女儿面前的脸面,支撑着他!
他强作镇定,腰板挺得笔直(虽然有点僵),面部肌肉紧绷,只有紧紧握着沙发扶手、微微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他甚至在恐怖音出现时,还能硬撑着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评价:“……嗯,这个……音效做得不错……” 声音飘忽,毫无说服力。
而全场最淡定的,居然是年仅三岁多的小闺女金金!
她完全没被恐怖氛围感染,反而觉得那些鬼脸和奇怪的声音很有趣,看到吓人处,她还咯咯直笑。
指着屏幕说:“爸爸你看,那个姐姐的脸好白呀!她在跳舞吗?” 偶尔被音效吓一跳,也只是往爸爸怀里缩一下,很快就又好奇地瞪大眼睛看。她的无忧无虑,与周围紧张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季云瑶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差点笑出声。
她看着强装镇定、实则外强中干的丈夫,又看看那边吓成一团、早把“计划”忘到九霄云外的四个儿子,再看看怀里这个完全不在状态的小女儿,只觉得这场面滑稽又温馨。
当电影进行到最高潮、恐怖氛围最浓烈时,祁月白感觉自己的神经已经绷到了极限。
就在这时,一只温暖柔软的手,轻轻覆盖在他紧紧抓着沙发扶手的手背上。
是季云瑶。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一笑,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那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像一道暖流,瞬间驱散了他心头的寒意和恐惧,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支撑。
同时,季云瑶伸出另一只手臂,将旁边那四个已经吓破胆、抱成一团、呜呜咽咽的儿子们也揽了过来,让他们靠在自己身侧。
她轻轻拍着他们的背,柔声说:“别怕别怕,都是假的,妈妈在呢。”
就这样,季云瑶一手紧紧握着强装镇定的丈夫的手,给予他力量;
另一手搂着四个吓坏了的儿子,给予他们庇护。
她像一座温暖的避风港,稳稳地锚定了这个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小家。
祁月白感受着妻子手心的温度,看着妻子平静温柔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恐惧感奇迹般地消退了大半。
而那四个小子,感受到妈妈怀抱的温暖和安全,也渐渐停止了颤抖,虽然依旧不敢抬头看屏幕,但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最终,这场精心策划的“吓唬爸爸以彰显男子气概”的行动,以策划者全军覆没、被吓破胆,而“目标”爸爸在妈妈的支援下勉强支撑到最后的戏剧性结局收场。
电影结束,灯光亮起。四个儿子如同重获新生,小脸惨白,心有余悸。
他们看着彼此狼狈的样子,再看看虽然脸色也不太自然但至少保持了坐姿的爸爸,以及自始至终淡定甚至有点无聊的妹妹。
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原来,爸爸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弱”,而他们自己,也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勇敢”。
而最大的安全感来源,始终是那个微笑着、从容地保护了所有人的妈妈。
祁月白看着依偎在妻子身边、惊魂未定的儿子们,又看看怀里眨巴着大眼睛的女儿,最后目光落在妻子带着笑意的脸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过程惊悚,但结局……似乎还不错?
这次失败的“恐怖片计划”,让儿子们对爸爸的“弱点”和自身的“勇气”有了新的认识。
而季云瑶在此刻展现出的强大和包容,是否会让孩子们意识到,“曲线救国”或许不如直接“投靠妈妈”来得可靠?
家庭内部的权力格局和情感依赖,是否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成长的道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意外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