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稚子道心,薪火相传
神器重铸,皇朝气运蒸腾,人族底蕴愈发深厚。王苟华踏足“武道元神”之境,神游太虚,照见虚空,已非凡俗。然而,站得越高,他愈发感到一种源自大道的孤寂。人族虽盛,却无人能真正理解他此刻所处的境界与所见的风光。他需要一个传承者,一个能触及大道边缘、未来或许能与他并肩而行的弟子。
这一日,他神游至皇朝东南边陲,一个依山傍水、名为“青石”的小村落。时值春日,村中孩童正在溪边嬉戏。王苟华元神扫过,目光却被一个独自坐在远处大青石上的小男孩吸引。
男孩约莫六七岁,衣衫简朴,却洗得干净。他不与同伴追逐打闹,只是静静地看着溪水中游动的鱼儿,眼神清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那小小的涟漪之中。更奇特的是,王苟华的元神感知到,男孩周身的气息与自然极其贴合,呼吸绵长细微,竟隐隐暗合某种先天胎息之态,灵魂纯净无瑕,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此子……竟有如此道心雏形?”王苟华心中微动,起了收徒之念。他并未立刻现身,而是分出一缕细微的元神意念,化作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然飞至男孩面前。
蝴蝶翅膀振动,轨迹玄妙,仿佛在演绎某种古老的拳理。男孩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一眨不眨地看着,小手无意识地模仿着蝴蝶飞舞的轨迹。看了许久,他忽然伸出食指,对着空中虚点,指尖划过空气,竟带起一丝微不可查的、柔和而精准的劲风,将一片飘落的柳叶稳稳定在了水面之上!
“咦?”男孩自己似乎也愣了一下,看着那片不再随波逐流的叶子,眼中充满了惊奇。
王苟华心中赞叹:“好强的悟性!竟能从自然生灵的动态中,自行领悟到一丝‘听劲’与‘发劲’的皮毛!此子天生就是修炼国术的苗子!”
是夜,男孩在梦中见到一位周身笼罩在柔和光晕中的青衣叔叔。叔叔没有说话,只是在他面前缓缓打了一套极为简单却又充满韵味的拳法,动作如行云流水,仿佛与天地呼吸同步。男孩看得入迷,不知不觉也跟着比划起来。
翌日醒来,梦中拳法竟清晰印在脑海。他跑到村后山林无人处,依样练习。起初笨拙,但他心无杂念,只是沉浸其中,感受着身体与动作的协调。数日之后,竟也打得有模有样,浑身暖洋洋的十分舒服,连饭量都增大了不少。
王苟华暗中观察数日,见男孩心性纯良,坚韧有耐性,且对拳法天然亲近,知其缘法已至。
这一日,男孩正在林中练拳,王苟华的本尊悄然现身。他没有显露任何神通,只是如同一个寻常的游方长者,微笑道:“娃娃,你这拳法,跟谁学的?”
男孩见突然有人,先是一惊,但见王苟华面容慈和,目光清澈,便少了戒心,老实答道:“是梦里一位叔叔教的。”
“哦?那你可知这拳法叫什么?有何用处?”
男孩摇摇头,想了想,认真地说:“不知道名字,但练了之后,身体很舒服,跑得快,跳得高,看东西也更清楚了。”
王苟华颔首,这正是国术筑基的效果,滋养气血,开启灵觉。他不再试探,直接道:“我观你与我有缘,可愿随我学习真正的强身健体、明心见性之法?”
男孩虽小,却有种超乎年龄的灵慧,他感受到王苟华身上那股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心安的气息,用力点了点头:“愿意!爷爷,您能教我像梦里叔叔那样厉害的拳法吗?”
王苟华莞尔:“梦里叔叔?呵呵,好,我便教你。不过,修炼之道,贵在坚持,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石头!”男孩大声道。
“石头……质朴无华,根基坚实,好名字。”王苟华牵起石头的小手,“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王苟华的关门弟子。我带你去看这大千世界,教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天地的奥秘。”
他没有惊动石头家人,只留下一道元神印记护佑其家宅,便带着石头,一步踏出,身形模糊,已出现在百里之外的一座清幽山谷之中。这便是元神妙用,缩地成寸。
自此,王苟华身边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他并未一开始就传授高深功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站桩、调息、认穴、识药开始,让石头在游戏中打下最坚实的根基。他讲述山川河流的韵律,飞禽走兽的习性,将国术之道融入日常,让石头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天人合一”的至理。
石头天赋异禀,进步神速,更难得的是心性质朴,专注忘我,让王苟华深感欣慰。这份师徒缘分,如同在他漫长的守护生涯中,注入了一股鲜活而充满希望的清泉。
而王苟华不知道的是,他这次收徒,无形中也为未来的人族,埋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种子。当浩劫真正来临之时,这位由武神亲手培养的弟子,或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薪火相传,道不孤也。
(第九十六章 完,约2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