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医院还沉浸在传统与偏见的风波中,当林晚夕正呕心沥血地筹建着她的“净雪卫”时,帝国的另一大脑——格物院,却早已根据皇帝的旨意和皇后的具体要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速运转状态。
与太医院那些崇尚“圣人之道”、讲究“阴阳调和”的老学究不同,格物院汇聚的是整个帝国最顶尖的巧匠、算学家、机关师、火器专家乃至一些对物理、化学现象有着朴素认知的探索者。他们或许不精通诗书礼易,但他们信奉观测、实验、数据与实用。他们的信条是“格物致知,实干兴邦”。北境传来的军报,那些关于诡异菌毯、不死晶傀、异变士兵的描述,在太医院看来是离奇邪祟,但在格物院的精英们眼中,则是一系列亟待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
院长墨衡,年约六旬,身材清瘦,目光如炬,一生浸淫于机关术与格物之道,曾是先帝朝督造水利、改良军械的功臣。接到协助皇后抗疫的旨意后,他立刻召集了院内所有精英骨干。
巨大的格物院正堂,此刻不像议事厅,更像一个庞大的作战室。四周墙壁挂满了北境的地形图、沈将军军报中关于菌毯蔓延范围的示意图、以及根据伤兵描述绘制的晶傀草图(尽管细节模糊)。中央巨大的长条桌上,堆放着来自北境的一些“样本”——几块被砍下后依旧微微蠕动、散发着腐朽气味的暗绿色菌毯碎片(被特殊容器密封),以及一些晶傀身上碎裂的、坚硬如铁且带有诡异纹路的黑色晶体碎块。
堂内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金属、油脂、草药以及淡淡腐臭的奇特气味。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工匠们激烈的争论声、图纸翻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王监造,防护服的密封性测试结果如何?能否完全阻隔菌毯孢子的渗透?”墨衡指着桌上的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种全身包裹、带有透明晶石眼罩的怪异服装。
负责此项目的监造王琰立刻回道:“回院长,第三版样衣已经出来。采用多层油浸密织棉布为基,关键缝隙处用软胶密封,眼罩用的是打磨均匀的水晶薄片。用极细的草木灰模拟孢子测试,密封性比前两版大有改善,但仍需在关节活动处加强。下官已让工匠尝试在内部加一层薄铅片,或可一定程度上阻隔那所谓的‘邪气’,但重量会增加不少。”
“重量增加无妨,保命要紧!”墨衡断然道,“立刻优化,定型后,将图纸和标准下发至京畿所有官营、民营织造坊和皮匠铺,昼夜不停,全力赶制!优先供应北境前线及即将组建的‘净雪卫’!”
“是!”
“李火丞!”墨衡又转向一位满脸烟灰、负责火器和爆破物的官员,“针对晶傀的销毁装置,进展如何?军报言其不畏刀劈斧砍,唯惧烈火,但寻常火把效率太低!”
李火丞擦了一把汗,指着另一张画满复杂管线和压力装置的设计图:“院长,卑职与几位同僚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是改进现有的‘猛火油柜’,缩小体积,增加背负式的油罐和加压装置,制成单兵或小队可使用的‘喷火筒’,射程可达十步以上,持续喷射猛火油形成的火焰,足以覆盖晶傀。”
“其二,是设计一种投掷式的爆炸物,外壳用陶罐或薄铁皮,内填猛火油、硫磺、硝石混合剂,掺入铁蒺藜。爆炸后既可产生烈焰,破片又能造成范围杀伤,或可对付密集的晶傀群,甚至对菌毯也有灼烧效果。只是……稳定性还需反复试验,确保储存和运输安全。”
“好!”墨衡眼中闪过亮光,“两种方案同时进行!喷火筒要快,爆炸物要稳!需要什么材料,直接开单子,我去向兵部、户部催要!人手不够,就从将作监调!”
“下官明白!”
“陈药司!”墨衡的目光又投向一位负责药材和化合物提炼的官员。这位陈药司并非太医,而是格物院中少有的精通化学(虽然这个时代尚无此明确概念)的人才,擅长从矿物、植物中提炼各种物质。
“院长,您吩咐的‘消毒药剂’正在加紧配制。”陈药司语速很快,“根据皇后娘娘提供的思路和北境所需,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量生产的石灰粉,用于铺洒营地、污染区域,简单有效;二是以烈酒、醋、以及几种具有强效杀菌(他称之为‘祛腐’)作用的草药熬制浓缩液,用于器具、伤口的紧急消毒;第三类比较棘手,是针对可能残留‘邪气’的区域的强效净化剂,娘娘提及需含阳刚燥烈、辟邪之物,我们正在尝试用硫磺、雄黄、朱砂等物混合烈酒和特制药草,制成喷洒剂或熏蒸剂,效果和安全性还在验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最大的问题是产量。尤其是第三类,所需药材有些颇为珍贵,大规模制备恐难以为继。”
“先保证前两类的供应!”墨衡决策果断,“第三类优先小规模生产,供应重点区域和特殊队伍。将配方和需求上报皇后娘娘,请她定夺或协调药材来源。”
各项指令有条不紊地下达,整个格物院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疯狂转动。工匠坊里,炉火日夜不息,敲打声、锻造声连绵不断。一箱箱赶制出来的防护服、一桶桶配制好的消毒药剂、以及各种新式武器的零件不断被生产出来,在院内的广场上堆积如山,等待着检验、封装和运输。
然而,最让墨衡和格物院精英们感到棘手和着迷的,还是如何对付晶傀。
除了用火攻彻底销毁之外,皇后林晚夕还提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尽可能捕捉完整的晶傀样本,用于研究。
这个命令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捕捉?那些力大无穷、不畏伤痛、只会杀戮的怪物?
但墨衡明白皇后的深意。只有深入了解晶傀的构造、能量来源、以及它们与菌毯和“瘟母”的联系,才有可能找到更有效、更根本的克制之法。毁灭固然重要,但知其所以然,方能制其死命。
于是,一个专门针对“晶傀捕捉装置”的设计小组迅速成立。成员包括最好的机关师、陷阱专家、材料学家(研究如何打造足够坚韧的锁链和笼子)。
“寻常绳索、铁链恐怕不行。”一位老机关师看着晶傀碎片那惊人的硬度,连连摇头,“需用百炼精钢,甚至掺入玄铁,打造特制的捕网和锁链,网眼要密,锁扣要坚不可摧。”
“但如何靠近?如何束缚?”另一人提出难题,“晶傀行动迅捷,力量巨大,一旦被其靠近,捕捉人员极其危险。”
“需用远程装置!”一位擅长弩炮设计的官员提议,“设计大型的、可发射特制捕网的弩炮!或者设置陷坑,坑底布满倒刺和锁具!”
“陷坑被动,弩炮笨重,难以应对快速移动的晶傀群。”有人反驳。
争论异常激烈。各种奇思妙想被提出,又被否决。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模型做了又一个。
最终,一个结合了多种思路的方案逐渐成型:设计一种由多人操作的大型“捕撅弩”,发射的不是箭矢,而是一张用特制金属丝混合某种坚韧兽筋编织而成的大网,网的边缘缀有沉重的金属球以确保撒开,网上还附有无数细小的倒钩,一旦罩住目标,越挣扎缠得越紧。同时,配备一种 ground-based 的“禁锢桩”,由力士用重锤砸入地面,抛出带有强大机簧锁扣的铁索,尝试锁住晶傀的四肢。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配合喷火筒的压制和士兵的掩护才能进行。
这个方案依旧充满风险,但已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可行的办法。墨衡批准了试制,并要求尽快做出样品进行测试——当然,测试只能用模拟物,比如包裹着铁皮的木桩。
就在格物院上下为各项任务忙得焦头烂额之际,皇后林晚夕在初步稳定了“净雪卫”的植入适应期后,带着孙仲景和几名新任命的“净雪卫”骨干,亲自来到了格物院。
她没有摆任何仪仗,轻车简从,直接进入了那喧闹无比的正堂。
看到皇后亲临,堂内众人连忙停下手中的工作,躬身行礼。墨衡快步迎上:“娘娘驾临,臣等有失远迎!”
“墨院长不必多礼,诸位请继续。”林晚夕抬手虚扶,目光迅速扫过满墙的图纸和桌上了样本,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本宫听闻格物院日夜不息,成效卓着,特来看看。情况如何?”
墨衡立刻简要汇报了各项进度:防护服已定型量产、消毒药剂正大批配制、喷火筒已出样品、爆炸物和捕捉装置还在攻坚。
林晚夕仔细听着,不时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当听到捕捉装置的思路时,她点了点头:“思路是对的。晶傀并非真正不死,其核心或许藏有驱动它们的邪能核心,若能捕获研究,或能找到弱点。即便找不到,了解其结构亦是重大进展。”
她走到那密封的菌毯样本前,即使隔着容器,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令人不适的微弱蠕动。她微微蹙眉,对孙仲景道:“孙院判,你来看看。格物院的防护虽好,但若是长时间接触,难免有邪气渗漏。你需与陈药司紧密合作,研制一些提神醒脑、固本培元、甚至能轻微抵御邪气入侵的内服药剂,配发给所有需要接触前线或污染物的将士和工匠。”
孙仲景连忙躬身:“臣遵旨!臣已有些初步想法,正需与陈药司探讨。”
林晚夕又看向墨衡:“墨院长,格物院所缺的稀有药材、金属材料,列出详细清单,本宫会亲自协调户部、兵部乃至内帑,优先供应给你们。所有人手,若有需要,可从京营、刑部徒隶中抽调。一切以抗疫为先!”
“谢娘娘!”墨衡心中大定,有了皇后的大力支持和资源倾斜,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接着,林晚夕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她让随行的净雪卫队员上前。
“墨院长,这是净雪卫的队员。他们体内已植入特殊……嗯,‘防护之力’,对邪气有一定抗性,且力量、速度、感知均有提升。”她斟酌着用词,“接下来的晶傀捕捉任务,风险极大,常规士兵难以胜任。本宫打算,让净雪卫作为捕捉行动的主力。请格物院的大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优化捕捉装置。比如,能否设计出更轻便、可由单人或双人操作的小型捕捉器?能否利用他们更强的力量,使用更重但也更坚固的束缚装备?”
此言一出,墨衡和周围的工匠们都愣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一直以来,他们的设计都受限于普通士兵的体能和反应极限。如果有一支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的特殊部队配合,那设计思路完全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妙啊!”那位老机关师猛地一拍大腿,“若是将士们力量足够,或许可以直接使用重型枷锁!或者设计需要巨力才能张开和激发的强力机括!”
“若是反应速度更快,或许可以设计近身瞬间束缚的装置!”
工匠们顿时围绕几名净雪卫队员,七嘴八舌地问起来,测量他们的臂力、握力、反应速度,眼中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几名净雪卫队员虽然还有些不适应这种热情,但也认真配合,他们知道,这关系到他们未来任务的生死存亡。
林晚夕看着这“格物”与“奇术”相结合的一幕,眼中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欣慰。太医院的僵局让她心寒,但格物院的务实与高效,以及他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展现出的包容与创造力,让她看到了希望。
帝国的车轮,在一部分人因守旧而停滞不前时,另一部分人正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着它碾过荆棘,艰难前行。格物院灯火通明的夜晚,与太医院冷清沉寂的院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空谈与偏见,只有图纸、算盘、炉火、以及一颗颗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同心”。
而这股力量,即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铠甲、利刃与工具,运往前线,成为抵御那蔓延邪祟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