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国丧仪制空前隆重,举国缟素,万民同哀。京城内外,白幡飘荡,哀乐低回,持续了整整七日。民间关于皇后林晚夕舍身引雷、诛灭妖邪、拯救皇帝与将士的故事越传越神,她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位悲天悯人、以身殉道的女神只,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茶馆酒肆间,说书人涕泪交加地讲述着“贤后诛鸠”的传奇,百姓无不唏嘘感佩,甚至有人私下立起长生牌位。
朝堂之上,在沈昭那份经过精心修饰、突出皇后英勇与牺牲的战报基础上,加上皇帝毫不掩饰的悲恸与推崇,林晚夕的功绩已被定性为“救世破咒”、“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任何试图探究冷宫之夜细节或对皇后过往略有微词的言论,都会立刻被汹涌的民意和皇帝冰冷的视线所淹没。
国丧期满,首个大朝会。
紫宸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却与往日不同,依旧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戚与难以言喻的紧绷。龙椅之上的萧承烨,面色比以往更加冷峻,眼底藏着难以化开的沉郁,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弓弦,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
例行政务奏报完毕,殿内出现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皇帝有话要说。
萧承烨的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的群臣,声音沉静而有力,打破了沉寂:“鸠鸟为祸,险致宫阙倾覆,社稷动荡。此番劫难,朕深省良久。”
百官屏息凝神,知道重点来了。
“皇后林氏,”提到这个名字时,萧承烨的语调有极其细微的波动,但迅速恢复平稳,“秉性柔嘉,德行宽仁。于奸邪潜伏之时,明察秋毫;于朕危难之际,不惜此身,引天雷诛灭邪祟,挽狂澜于既倒。其功,非止于救驾,更在于破灭鸠鸟百年阴谋,护我大雍国祚安宁,泽被天下苍生。其德其行,堪为天下女子典范,亦配享太庙,永受香火。”
这番盖棺定论,将林晚夕的地位推到了近乎与开国功臣并列的高度。群臣纷纷垂首,无人敢在此刻提出异议。
然而,萧承烨接下来的话,才真正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紫宸殿上空。
“朕与皇后,少年结发。”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历经波折,终见其赤诚肝胆、舍生取义之心!此情此义,天地共鉴!朕之身边,曾有宵小潜伏,亦有庸脂俗粉,争宠弄权,滋生事端,方有今日冷宫之祸!朕每每思之,痛彻心扉!”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扫过那些家中或有女儿、族妹在宫中的臣子,这些人顿时感到脖颈一凉。
“皇后以性命涤荡宫闱污秽,朕亦当以此为契机,革除积弊,杜绝后患!”萧承烨猛地站起身,从身旁内侍监手中接过一卷明黄色的诏书,亲自展开。
内侍监尖细高昂的声音响彻大殿,宣读着那足以载入史册、震动乾坤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唯恐负天下所托。然宫闱不靖,祸起萧墙,鸠鸟秘教,险酿大灾。幸得皇后林氏,贞静持躬,仁厚淑德,于危难之际,显忠烈之节,舍身救驾,诛灭邪蛊,其功勋卓着,德行配位,堪为万世母仪之表率!”
“朕感念其恩义,追思其德行,尤记其临终所言‘愿六宫清静,社稷长安’之遗志。朕心悲怆,亦深然之。后宫干政、妃嫔倾轧,实乃乱国之源,朕决意自此革故鼎新,永绝此患!”
“兹宣告:即日起,废黜六宫,虚悬妃位!朕之身边,唯念皇后林氏一人。其位永存,其志永继。朕当恪守夫妻之义,帝后一体,共治山河!此生此世,不再纳妃选秀,以示朕追思悔过、励精图治之决心!钦此!”
诏书读完,整个紫宸殿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决定震得魂飞魄散!
废黜六宫?!虚悬妃位?!帝后一体?!此生不纳妃?!
这……这简直是亘古未闻之奇事!彻底违背了祖制!皇室开枝散叶、平衡前朝,皆赖后宫嫔妃。皇帝此举,无异于自断臂膀,更是彻底得罪了所有意图通过后宫维系家族权势的朝臣!
短暂的死寂之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宗室率先扑倒在地,痛哭流涕,“祖宗家法不可废!皇室子嗣关乎国本,岂可因一人而绝?此诏若行,国将不国啊陛下!”
“请陛下收回成命!” 哗啦啦跪倒一大片文臣武将,多是家中与后宫有所牵连者,“皇后娘娘功勋卓着,追封厚赏皆可,然废六宫之事太过惊世骇俗,恐引发朝野动荡,人心不稳啊!”
“陛下!后宫制度乃历朝历代之根本,岂能因一时悲痛而全然废弃?还请陛下三思!”
反对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御座淹没。
萧承烨负手而立,冷眼看着下方跪倒一片、激烈反对的臣子们,脸上没有丝毫动摇,只有冰封般的冷硬。他早已预料到这一幕。
“一时悲痛?”他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若无私心杂念,何来鸠鸟潜入宫闱?若无妃嫔争宠,何来慕容华(柳如雪)之流兴风作浪?尔等口口声声祖宗家法、皇室子嗣,可曾想过,若鸠鸟阴谋得逞,朕与诸位皆成枯骨,这江山社稷、皇室血脉,又将何在?!”
他猛地一拍龙案,声如雷霆:“皇后之功,非救朕一人,乃救尔等全家性命,救这大雍万里河山!她的遗志,便是廓清寰宇,永绝后患!朕心意已决,非为一己私情,实为江山社稷计,为杜绝日后宫闱再起风波,重蹈今日之覆辙!”
“谁再反对,”萧承烨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刃,掠过每一个跪着的臣子,“便是质疑皇后救世之功,便是心怀叵测,意图使宫闱再生事端!其心可诛!”
一顶“质疑皇后功绩”、“其心可诛”的大帽子扣下来,那些原本激烈反对的臣子顿时如同被掐住了喉咙,脸憋得通红,却再不敢轻易出声。皇帝这是将林晚夕的功绩和声望当成了无可匹敌的武器,谁此刻站出来,就是与民心背道而驰,与皇帝的绝对权威正面抗衡!
沈昭立于文官队列前列,此刻适时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皇后娘娘舍生取义,其所愿不过宫闱清静、陛下安康、社稷永固。陛下此举,正是顺应娘娘遗志,彻底铲除祸根之上策。且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子嗣之事,将来亦可从宗室中择贤而立,未必非要拘泥于旧制。臣以为,此诏利在千秋!”
沈昭的地位超然,且是冷宫之战的亲历者和最大功臣,他的话极具分量。一些中立或保皇派的臣子开始犹豫观望。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兵部信使被引殿官匆匆带入。
“报——!八百里加急军情!”
这突如其来的军报暂时打断了朝堂上关于废黜六宫的激烈争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名跪倒在地、双手高举军报的信使身上。
萧承烨眉头一拧:“讲!”
信使的声音带着沙哑与急切:“启禀陛下!北境急报!漠北王庭联合南疆云氏余孽,集结二十万大军,大举叩边!镇北军浴血奋战,然敌军军中似有邪术助阵,能驱使毒虫猛兽,腐蚀城墙,我军损失惨重,云州、朔州防线多处告急!漠北可汗的金狼大纛已现身阵前!”
“什么?!”
“漠北和南疆余孽勾结?!”
“邪术?莫非是鸠鸟……”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刚刚平息的紧张气氛瞬间被更大的恐慌和震惊所取代!北境狼烟,竟然在这个内部刚刚经历巨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时刻点燃了!
萧承烨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接过内侍急呈上的军报,快速扫过,脸色愈发阴沉。
果然!柳如雪(鸠鸟)在冷宫的失败,并非终结!他们的同党或者说更大的势力,早已与外部敌人勾结!这是里应外合之计!冷宫之乱是内乱,而这北境烽火,则是外患的总爆发!南疆云氏余孽的出现,更是证实了这与鸠鸟秘教脱不开干系!他们操控蛊阵与异兽的手段,与冷宫死士如出一辙!
“陛下!国难当头!北境危矣!” 兵部尚书踉跄出列,声音发颤。
此刻,再也没有人还有心思去争论废黜六宫之事。与外敌入侵、社稷存亡相比,后宫制度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萧承烨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军报重重拍在御案之上,发出了今日第二声震响。他挺直脊背,所有的悲恸、愤怒、决绝,在这一刻尽数化为帝王面对外侮时的冷厉与杀伐果决。
“看来,朕的决断没有错!” 他的声音响彻大殿,带着铁血的味道,“内忧不除,何以御外侮?鸠鸟余孽,亡我之心不死,竟勾结外敌,犯我河山!”
他冰冷的目光再次扫过下方那些方才激烈反对废黜六宫的臣子:“尔等此刻,是要继续与朕争论后宫琐事,还是与朕同心协力,共御外敌,保我大雍山河无恙?!”
“臣等万死!愿听陛下调遣,共御外侮!” 这一次,所有臣子,无论派系,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震天。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内部矛盾必须暂时放下。
萧承烨微微颔首,展现出极强的控场能力,迅速下达一连串命令: “兵部即刻调拨粮草军械,全力支援北境!” “枢密院速拟章程,从各地抽调精锐,驰援边关!” “诏令天下,募集勇壮,共赴国难!” “沈昭!” “臣在!”沈昭立刻出列。 “命你统筹监造司,全力研制破解邪蛊异兽之法器、药物,所需资源,一律优先供给!” “臣领旨!”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展现出一个成熟帝王应对危机的魄力与效率。
快速安排完军事应对后,萧承烨再次拿起那卷关于废黜六宫的诏书,声音沉凝而毋庸置疑: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内宫不靖,则前线难安!废黜六宫之诏,非为私情,实为集中皇权、杜绝内乱、全力应对国战之必须!此诏,即刻明发天下,不得再议!” “退朝!”
说完,他不给任何人再次反驳的机会,拂袖转身,大步离开金銮殿。那卷注定要震动天下的诏书,随着他的离去,正式生效。
百官目瞪口呆地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又看看彼此脸上惊惶未定的神情,心中巨浪滔天。 废黜六宫的惊世骇俗之举,竟以这样一种方式,借着北境突如其来的狼烟压力,被皇帝以雷霆万钧之势强行推行了下去! 皇后林晚夕的功绩与声望,成了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剑,斩断了所有反对的声音。 而北境那联合了南疆邪术的庞大敌军,则成了这柄剑落下时最令人窒息的背景音。
林晚夕的无上地位,随着这道诏书的颁布和国战的开启,被彻底奠定,无人再能撼动。她从一个人人轻视的冷宫废后,一跃成为拯救国家、促使皇帝改革后宫、甚至其政治遗产直接影响国家战时决策的传奇。
然而,巨大的阴影已经笼罩北境。 真正的国战,爆发了。
北境烽火连天,朝堂暗流涌动,而一场针对邪术源头的、更加艰险的远征,已悄然拉开了序幕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