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带着微凉,漫过故事阁的院角时,谢怜正站在花架前,看着陶盆里的云心菊——花苞终于裂开了小口,嫩黄的花蕊探出来,混着翠绿的枝叶,透着秋日独有的雅致。
“终于要开了。”花城端着刚煮好的菊花茶走过来,递给谢怜一杯,“老水手刚才派人来说,海边向日葵的花盘熟了,让咱们去收葵花籽。”
谢怜接过茶杯,清甜的菊香混着暖意,驱散了晨间的微凉:“正好今日天好,收完葵花籽,还能给云心菊施点肥,让它们开得更盛些。”
两人刚把竹篮和剪刀搬上马车,小海娃就背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晒干的青蓝花籽:“谢怜哥哥,我跟你们一起去!爷爷说今年的葵花籽长得特别饱满,能炒一大罐!”
往海边去的路上,秋日的景致格外清新。路边的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飘落在马车旁;海边的风带着凉意,却吹得人神清气爽;远处的海面上,渔船披着晨光,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小海娃坐在马车上,手里拿着青蓝花籽,时不时数着,格外期待。
到了“山海花田”,众人一眼就看见向日葵花田——金黄的花瓣已经枯萎,硕大的花盘低垂着,里面挤满了饱满的葵花籽,风一吹,花盘轻轻晃动,像是在催促众人采收。老水手正蹲在田埂上,用剪刀剪下成熟的花盘:“你们来得正好,这些花盘刚熟,得赶紧收,不然容易被鸟啄了。”
谢怜和花城立刻动手,拿起剪刀,只剪花盘,留下短短的花茎:“花茎别剪太狠,”老水手一边剪一边说,“留些茎秆能给土地保肥,明年种新苗也方便。”
小海娃则拿着竹篮,把剪下的花盘放进篮里,时不时剥开几颗葵花籽尝一尝:“好香啊!比去年的还甜!”墨尾蹲在竹篮旁,要是发现掉落的葵花籽,就用爪子扒到自己面前,慢慢啃着,惹得众人发笑。
正忙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个布袋子和一个木筛:“文书说你们要收葵花籽,特意让我们送些布袋子来,装籽方便,”南风跳下车,拿起个布袋子,“这木筛能筛掉花盘碎屑,还能把空籽挑出来。”
慕情则把木筛放在田埂上:“咱们分工,你们剪花盘,我们来脱籽筛籽,效率快。”
众人各司其职,谢怜和老水手负责剪花盘,花城和小海娃则把花盘里的葵花籽抠下来,倒进布袋子里,南风和慕情则把袋子里的葵花籽倒在木筛上,轻轻晃动,碎屑和空籽落在筛下,留下饱满的好籽。阳光洒在木筛上,葵花籽泛着金黄的光泽,像撒了一地的小太阳。
“去年收了两袋葵花籽,今年能收四袋,”老水手看着渐渐满起来的布袋子,笑着说,“一部分炒着吃,一部分留着明年种,再给乡亲们分些,大家都能尝尝鲜。”
小海娃眼睛一亮:“我要学炒葵花籽!炒好了送给镇上的小伙伴,还有陶匠师傅、绣娘阿姨!”
中午时分,葵花籽终于收完了。众人把筛好的葵花籽装进布袋子,贴上标签,再把袋子搬进老水手的船上存放——船上阴凉干燥,能存到冬天。老水手从船上端来做好的菊花粥和蒸红薯,粥里飘着几片云心菊花瓣,甜中带着淡淡的菊香。
“文书呢?怎么没跟你们一起来?”谢怜一边喝粥一边问。南风咽下嘴里的红薯,说:“他在故事阁整理画呢,把纳凉会的画和之前的画拼在一起,还说要给云心菊画一幅特写,等花开了就去故事阁画。”
“等云心菊开了,咱们请他来故事阁,”谢怜笑着说,“再煮些菊花茶,让他慢慢画。”
午后,阳光渐渐柔和。众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故事阁。小海娃回头望了望向日葵花田,虽然花盘都被剪了,但剩下的花茎依旧整齐地立在田里,透着几分秋收后的踏实。“明年这里会开更多的向日葵,”小海娃小声说,“我还要来帮忙收籽。”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收葵花籽的事记在四季花事册上,小海娃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向日葵花盘,还在旁边画了几颗葵花籽。花城则在厨房忙碌,准备炒葵花籽,香味很快飘满了屋子。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一小把刚炒好的葵花籽,慢慢吃着,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菊花茶。
“三郎,”谢怜轻声说,“从春天种花到秋天收籽,这一年的花事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圆满。我们会一起看着花田春种秋收,看着故事阁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充实,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都过得有滋有味。”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窗边的云心菊花苞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秋日的丰收,奏响安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