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雪丝飘落在莲塘时,塘面已结了层厚冰,像铺了块白玉,冰上积着薄薄的雪,映着晨光泛着冷亮的光,塘埂的草帘裹着雪,房梁上的种子袋也沾了点雪粒,风一吹,雪沫子簌簌落,倒比霜降多了份岁末的安宁。蓝念安是被院里煮莲子羹的“咕嘟”声闹醒的,天刚亮,他就裹着厚围巾往厨房跑,手里还攥着画满莲子的小帕子,鞋尖沾着的雪粒化在门槛上,也顾不上擦。
刚到厨房,就见灶上的砂锅冒着热气——江念卿正搅着莲子羹,羹里加了银耳和冰糖,甜香混着热气飘满屋子,连窗玻璃上的冰花看着都暖了。“煮羹啦!冬天的甜都在这儿呢!”他凑到灶边喊,声音惊飞了落在窗台上的麻雀,麻雀绕着窗户转了圈,又落在雪堆上,像在等着捡掉落的莲子。
蓝承宇端着瓷碗跑过来,碗里是刚炒好的瓜子——守着炉子吃瓜子,暖手又解闷。“娘说等羹煮好,咱们就围炉翻‘莲塘记’,”他把瓷碗放在桌上,拿起一颗瓜子,“你看这瓜子多香,跟念莲丫头的糖莲子似的,越吃越有滋味。”蓝念安点点头,学着他的样子剥瓜子,剥好的瓜子仁放在小碟里,等着和莲子羹一起吃。
念莲丫头抱着莲娃娃跑过来,娃娃的厚棉袄换成了大红的岁末装,棉袄上绣的莲子旁,添了朵小小的梅花,风一吹,棉袄上的绒球轻轻晃,像给莲子戴了顶小帽。“娃娃来帮着看羹啦!”她把娃娃放在灶边的小凳上,让娃娃的脸对着砂锅,“你看羹煮得多香,等吃了羹,明年莲子长得更壮!”说着从兜里掏出颗糖莲子,塞在娃娃手里,“给羹留颗甜的,让冬天也甜滋滋的!”
江念卿端着砂锅过来,把莲子羹盛进瓷碗,每碗都舀了勺银耳和几颗莲子,热气混着甜香,飘得满院都是。“先喝碗羹暖身子,”她把碗分给孩子们,见蓝景仪坐在炉边翻“莲塘记”,便笑着问,“今日要记岁末守盼吧?”蓝景仪点点头,笔尖沾了点热墨,在纸上画下灶边的砂锅和房梁上的种子袋,还添了只啄雪的麻雀:“得记上,癸卯年冬至,雪落冰厚,炉煮羹,雀啄雪,甜伴岁生。”
蓝思追抱着木柴过来,要给炉子添柴——冬至天最冷,炉子得旺些,才能暖着屋子。“只添干柴,湿柴会冒烟,”他把木柴放进炉里,火苗“噼啪”响,“这样屋子暖,羹也煮得香,跟当年魏前辈和蓝二前辈围炉守冬似的,热闹。”金凌提着竹篮过来,篮里是刚剪好的红纸——要剪些莲子和荷花的纹样,贴在窗户上,添岁末的喜。“我阿爹说红纸能添喜,”他把红纸递给江念卿,目光落在砂锅里的莲子羹上,忍不住笑,“你看这岁末虽冷,倒满是甜暖,像当年盼着开春种莲似的,心里踏实。”
午后的太阳暖了些,雪停了,江念卿带着孩子们剪红纸,蓝念安和蓝承宇则帮着把剪好的莲子纹样贴在窗户上。“得贴得正些,”蓝承宇扶着红纸,“不然看着歪歪的,不喜庆。”蓝念安则把掉在桌上的红纸碎捡起来:“娘说红纸碎能叠小莲子,过年时挂在屋里,更热闹。”
江念卿坐在炉边缝新帕子,帕子是浅绿的,要给蓝念安明年春天用,上面绣着颗刚发芽的莲子,针脚细密,边缘还缝了圈绿线。“这帕子明年春天用,”她把缝好的帕子递给蓝念安,“看着莲子芽,就想起塘里的新绿,不觉得冷。”蓝念安接过帕子,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兜里,像藏着明年的春天。
蓝景仪在“莲塘记”上又添了几笔,给炉边加了只蜷着的小狗,正盯着砂锅看,墨色里掺了点雪的白和红纸的红,让画面满是岁末的暖闹。“这样才像冬至的样子,”他边画边说,见蓝思追和金凌在收拾木柴,便跑过去问,“蓝思追哥,收木柴做什么呀?”“留着晚上煮羹用,”蓝思追把木柴堆整齐,“夜里更冷,炉子旺着才暖,跟当年守着炉子煮莲子似的,贴心。”
暮色来时,风里的寒气更浓了,夕阳把雪染成了金红色,窗上的红纸莲子映着灯光,暖融融的。蓝念安趴在炉边,看着砂锅里的莲子羹,看了会儿就笑了:“等明年春天,咱们种了莲子,夏天就能吃新的莲子羹啦!”江念卿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不止呢,明年的莲塘,会比今年更热闹。”
夜里的灯亮起来时,堂屋的桌上摆着莲子羹和炒瓜子,甜暖的香气混着灯光的暖,飘得满院都是。蓝思追、金凌、蓝景仪和孩子们围坐在炉边,喝着羹,翻着“莲塘记”,聊着明年的莲塘。“等明年立春,”金凌喝了口羹,笑着说,“咱们就把种子种进塘里,看着它们发芽、长叶、开花,跟当年魏前辈和蓝二前辈守着莲塘似的,一年又一年,把这塘莲守下去。”蓝思追点头,目光落在房梁上的种子袋,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种子袋上,像给莲子镀了层暖光,它们在袋里沉睡着,等着春天的召唤。
夜深时,房梁上的种子袋里,莲子已裹着荷叶和雪的静,睡得更沉了。它们听着风里的雪声渐轻,听着屋里的笑声渐柔,知道岁末已至,春天不远——等明年立春的风掠过莲塘,冰化雪融,泥暖塘醒,它们就会被种进塘里,带着岁末的盼,长成新的绿,开成满塘的荷,结出甜实的蓬,把百年莲塘的故事,接着往下传,传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风穿过堂屋的门缝时,轻轻对种子袋说:
雪覆塘,岁末至;炉暖屋,盼春归。一颗籽,攒着岁的静;一炉羹,载着年的甜。这夜里的寒不是冷,是让你记着炉的暖;这岁末的静不是空,是让你攒着春的欢。等东风再吹得暖些,等塘里的雪再融些,你们就会知道,所有在岁藏的盼,所有在籽攒的甜,都会变成塘里的新苗,变成夏天的荷,变成秋天的蓬——把百年莲塘的故事,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永远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