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渊一番关于王朝秘辛的讲述,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王飞面前缓缓展开,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陡然清晰了许多。
王朝的虚弱,世家的超然,宗门的强大,以及炎黄城在其中那微妙而危险的位置,都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力量是根本,但仅有力量,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世情。
炎黄城要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立足,乃至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光靠修炼和战斗是不够的。
内部的管理,外部的斡旋,资源的调配,民心的凝聚……这些繁杂却至关重要的俗务,需要专业的人才。
而李文渊,这位前郡守,虽无高深修为,却熟稔官场规则,精通政务管理,见识广博,正是目前炎黄城最急需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已无退路,身家性命皆系于炎黄城,其忠诚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一些新加入的村民更为可靠。
用他,既能解燃眉之急,也能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炎黄城海纳百川,并非一味崇尚武力的蛮荒之地。
思虑已定,王飞不再犹豫。
三日后,讲武大殿前的广场上,再次人头攒动。
与以往战意昂扬或修炼切磋的气氛不同,这次聚集,带着一种关乎城池未来走向的庄重感。
王飞立于高台,身旁站着神色略显拘谨,却又努力维持着仪态的李文渊。
台下,是炎黄城的所有核心成员:三十六战神位列最前,其后是各坊坊主、猎队首领、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所有修炼有成的青壮。
众人的目光在王飞和李文渊身上来回扫视,带着好奇与探究。
“诸位乡亲,同道。”王飞开口,声音平稳,清晰地传遍全场,“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项关乎我炎黄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命,需告知诸位,并听取大家的意见。”
他侧身,示意了一下身旁的李文渊:“李大人,李文渊,前清河郡郡守。
其才能、见识,想必大家近日也有所耳闻。如今,李大人弃暗投明,举家投效我炎黄城,愿与我等共进退。”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对于这位前郡守,村民们感情复杂。
既有因其身份带来的些许隔阂,也有对其遭遇的同情,更有对其能力的隐隐认可…毕竟,能当上一郡之首,绝非庸碌之辈。
王飞抬手压下议论,继续道:“我炎黄城立城日短,百业待兴。
如今规模渐大,人口日增,诸多事务,如户籍管理、物资调配、工程营造、对外交涉等,已非我等仅凭修炼与一腔热血所能妥善处理。
需有精通此道之人,统筹规划,方能令我炎黄城根基稳固,行稳致远。”
他目光扫过台下众人,最终落在李文渊身上,语气郑重:“经我深思熟虑,并与几位长老及核心弟子商议,现正式任命…李文渊,为我炎黄城副城主!
协助我处理一切内政外交、民生经济事务!”
任命一出,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
副城主!这可是仅次于城主王飞的实权职位!
有人面露惊讶,有人皱眉沉思,但也有人缓缓点头,露出理应如此的表情。
王飞没有强行压制议论,而是静静等待着。
他相信,炎黄城的居民,经过这些年的熏陶,早已非吴下阿蒙,自有其判断力。
果然,短暂的骚动后,猎户张叔,如今也是炼气四层的好手,率先洪声开口:“城主!
俺老张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但俺觉得,李大人……呃,李副城主,以前是管着一个郡的大官,本事肯定是有的!
咱们城现在这么大摊子,确实需要个有能耐的人来打理!俺没意见!”
他这一带头,许多人也纷纷附和。
“是啊,城主!咱们种地修炼在行,可让咱们去算账、去跟外面的人打交道,真是头大!”
“李副城主是见过大世面的,有他帮忙,咱们城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反正城主您决定的事,咱们都支持!”
也有一些原本对李文渊身份心存芥蒂的人,在看到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尤其是看到连李惊风、周流云、张寒霜这三位地位超然的“大师兄大师姐”都面色平静,显然早已知情并认可后,也便不再多言。
王飞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欣慰。他看向李文渊,微微颔首。
李文渊此刻,心中可谓五味杂陈。
从高高在上的郡守,到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逃犯,再到如今这颇具草莽气息的“炎黄城副城主”,人生际遇之奇,莫过于此。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深深一揖。
“李文渊,谢城主信任!谢诸位乡亲不弃!”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变得清晰而有力,“文渊不才,蒙城主拾于草芥,委以重任!
昔日为官,或有许多不得已,亦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
但今日既入炎黄城,得城主与诸位收留,文渊在此立誓,必当竭尽所能,鞠躬尽瘁,以报此恩!”
他直起身,目光变得坚定而睿智,仿佛又找回了昔日坐镇郡府时的几分气度:“文渊别无所长,唯对政务民事,略有心得。
今后,定当辅佐城主,梳理内政,畅通物资,繁荣百业,使我炎黄城不仅武力强盛,更要民生富足,秩序井然,成为这乱世之中,真正的乐土桃源!”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态度,也大致勾勒出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务实而恳切,顿时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好!”王飞朗声一笑,“既然大家均无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自今日起,李文渊便是我炎黄城副城主!城内一应政务,皆可先报于李副城主处裁定,若有要事,再报于我知!”
他这是给予了李文渊极大的信任和权限。
“谨遵城主之命!”台下众人齐声应诺。
任命仪式简单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炎黄城从一个以修炼和武力为核心的松散联盟,开始向一个拥有初步行政体系的正式势力转变。
而李文渊,也迅速进入了角色。他搬入了王飞为他安排的、紧邻讲武大殿的一处办公院落,挂上了“副城主府”的简陋牌匾。
他开始着手梳理炎黄城混乱的户籍,统计物资,规划城区建设,甚至开始制定一些简单的律法规条。
他的能力很快显现出来。以往需要王飞亲自协调许久的物资调配问题,在他手中不过半日便能理清头绪;
各坊之间因用地、用水产生的纠纷,他也能依据情理迅速调解;
他甚至开始尝试与周边一些被炎黄城弟子救助过的村落建立更稳定的联系,互通有无。
炎黄城的内部运转,因为这位前郡守的加入,明显变得高效和有序了许多。
人们也逐渐发现,这位李副城主并非想象中的官老爷做派,处事颇为公允,待人接物也带着读书人的温和,对他那点身份的隔阂,便也渐渐消弭了。
王飞乐得清闲,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自身修炼和对弟子们的教导上,尤其是对李惊风三人的筑基期巩固与后续道路的指引。
这一日,王飞在指导完弟子们修炼后,与李文渊在副城主府中对坐饮茶。
“文渊兄,近日辛苦你了。”王飞看着李文渊案头堆积的卷宗,诚恳说道。
李文渊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脸上却带着一种充实的光彩:“城主言重了。
能做些实事,看着这座城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变得更好,这种感觉……很好。
比在那郡守府中,整日勾心斗角、应付上官要痛快得多!”
他顿了顿,看向王飞,神色变得有些凝重:“城主,近日我整理卷宗,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救助的村落越来越多,虽未直接纳入管辖,但隐隐已将我炎黄城视为依靠。
长此以往,人口、物资、信息的流通会越来越频繁,我们与朝廷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
王飞点了点头,他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依你之见,该如何?”
李文渊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或可效仿古之‘藩镇’,明面上仍尊朝廷为正朔,接受其册封(哪怕是虚名),换取发展时间与空间。
暗地里,则加速发展自身,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王飞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李文渊的建议,无疑是目前最稳妥的策略。公然造反,树敌太多,非智者所为。
若能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先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积蓄足够的力量,方是上策。
“此事,需从长计议。”王飞最终说道,“眼下,先稳住内部,发展生产,提升实力。
外部……且看朝廷下一步如何动作吧。”
他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茶气,望向窗外那片属于炎黄城的天空。
有了李文渊这位副城主打理内政,他便可更加专注于提升整个城池的核心战斗力。
无论是战是和,是藩镇还是独立,强大的实力,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炎黄城这艘大船,在补充了李文渊这块重要的“压舱石”后,正朝着更深、更远的海域,稳健地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