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赵钰回京带来的风波尚未平息,一场更大的震动如同晴天霹雳,狠狠砸在了紫禁城的金銮殿上。
这日正值大朝会,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正为江南盐案后续、官员任免等事争论不休。
赵钰作为亲王,按理也需列席,但他站在皇子队列里,哈欠连天,只觉得这些老头子说话又慢又无聊,还不如看猴子打架有意思。
皇帝高坐龙椅,听着下面的争吵,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极其急促、甚至带着破音的通传声,打破了朝堂的喧哗:
“报——!!!八百里加急!北疆军报!雁门关告急——!!!”
这一声如同惊雷,瞬间让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所有争吵都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殿门!
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盔甲上沾满尘土和暗红色血迹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高举着一份粘着三根羽毛、代表最高紧急军情的告急文书,声音嘶哑凄厉:
“陛下!万岁爷!匈奴左贤王亲率十万铁骑,三日前突然猛攻雁门关!守关将士血战三日,死伤惨重!关隘……关隘已岌岌可危!代州、朔州等地皆遭掳掠,烽火遍地!北疆都督……刘将军,他……他力战殉国了!”
信使说完,竟体力不支,晕厥过去。
“什么?!”
“雁门关危矣?!”
“刘将军殉国了?!”
“十万铁骑?!匈奴这是倾巢而出啊!”
短暂的死寂后,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百官们脸色煞白,惊呼声、议论声、抽气声响成一片!北疆要塞雁门关,那可是中原门户!一旦被破,匈奴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畿!更何况还折损了一员边关大将!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脸色也是猛地一沉,放在扶手上的手瞬间攥紧,指节发白!他虽未失态,但眼中闪过的震惊与怒火,却让离得近的几位重臣心头发寒。
北疆……终究还是出大事了!
皇帝心中巨震。
刘将军乃沙场老将,竟也……匈奴此次来势汹汹,绝非寻常寇边!
“肃静!”戴权见皇帝脸色不对,立刻尖声喝道,勉强压下了殿内的混乱。
皇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军报何在?”
立刻有太监将信使手中的急报接过,检查后呈送御前。
皇帝快速浏览着军报上的细节,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军报上描述了匈奴攻势如何凶猛,守军如何浴血奋战,以及关隘防御设施损毁的严重程度。情况比信使口述的还要危急!
“众卿!”皇帝放下军报,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决绝,“北疆告急,社稷危难!此刻非是争论细务之时!当务之急,是驰援雁门,拒敌于国门之外!兵部!”
兵部尚书连忙出列,冷汗已经湿透了后背:“臣在!”
“即刻盘点京营及周边可用兵马、粮草器械!限你一日内,拿出一个驰援方略!”
“户部!”
“臣在!”林如海也立刻出列,他刚回京,板凳还没坐热,就遇此大变。
“全力筹措粮饷,确保大军开拔无后顾之忧!”
“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从皇帝口中发出,迅速而果断。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被迫高速运转起来。
然而,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些微妙的心思也开始活络。
太子殿下眉头紧锁,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但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算计。北疆大败,正是用人之际,也是……排除异己的好机会。若能安排自己人掌兵……
二皇子则暗自冷笑。
老大的人在北疆吃了败仗,看他这次如何向父皇交代!这或许是我的机会……
三皇子年纪尚轻,显得有些惊慌失措,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武将队列,希望能有擎天玉柱站出来。
其他几位皇子也是各怀心思,都在盘算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而站在皇子队列末尾的赵钰,一开始也被那“八百里加急”和“血人”吓了一跳,困意全无。
但他听完军报,理解了半天,才大概明白:好像是北边来了很多很凶的“坏蛋”,在打我们家的边关,还打死了我们家的将军。
匈奴入侵?好家伙,剧情从宅斗宫斗直接跳到战争片了?
穿越思想也来了精神。
这可比看老头子吵架刺激多了。
赵钰的想法很简单:坏蛋打上门了,那就应该去打坏蛋!他看着父皇和那些大臣们一脸严肃地商量派谁去、带多少兵、运多少粮,觉得他们好啰嗦。
他忍不住扯了扯旁边一个皇兄的袖子,小声问
虽然说他自以为的小声,在寂静的大殿里还挺清晰:
“三哥,为什么不赶紧派人去揍那些匈奴坏蛋啊?他们打死我们的人,我们得报仇啊!”
那位三皇子被他问得一愣,尴尬地低声道:“九弟慎言!军国大事,岂是儿戏!需从长计议……”
赵钰撇撇嘴,很不以为然:“计议什么呀,等计议好了,坏蛋都打到家门口了!”
他觉得这帮人磨磨唧唧的,一点都不痛快。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落针可闻的大殿里,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许多大臣的目光复杂地看向这位“痴傻”的王爷,有的觉得他天真可笑,有的则暗叹童言无忌,反而道出了最朴素的道理——敌人都打上门了,还有什么可“计议”的?干就完了!
皇帝也听到了赵钰的话,目光再次落在这个儿子身上,眼神更加复杂。
钰儿……你倒是直接。可这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但不知为何,赵钰这句傻乎乎的话,反而让皇帝有些焦躁的心冷静了几分。
是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不再犹豫,猛地站起身,朗声道:“传朕旨意!即刻起,京师戒严!预镇国将军李敢为征北大将军,节制幽、并、朔三州兵马,火速驰援雁门关!各部衙门,全力配合,若有怠慢延误者,斩立决!”
皇帝的决断一下,整个朝堂的气氛为之一变,从之前的恐慌议论变成了紧张有序的执行。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们心事重重地快步离去,各自忙碌。
赵钰跟着人群往外走,还在想着北边的“坏蛋”,他拉着福安,很认真地说:“福安,北边的坏蛋比扬州的坏蛋还坏!他们杀人!我们得帮父皇打坏蛋!”
福安看着自家王爷那“忧国忧民”的傻样,心里五味杂陈,只能含糊应着:
我的王爷哟,这打打杀杀的事儿,您可就别掺和了!老奴我只求您平平安安啊!
然而,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北疆的烽火,不仅关系着帝国的安危,也将不可避免地,将这位看似与战争最不相干的“痴傻”王爷,卷入新的、更加凶险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