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开拔在即,京城内外一片肃杀忙碌。
镇北侯周勃雷厉风行,点齐五千精锐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只待夜色降临便悄然出发。
而雍王赵钰“自领”的那三百仪卫,也换上了轻便皮甲,虽不如边军悍勇,但好歹是韩守成一手调教出来的王府精锐,纪律尚可。
这日黄昏,天色将暮未暮。赵钰正在宫里兴奋地收拾他的“行李”。
主要是各种点心零食以及他认为打仗必备的弹弓、小刀等物,福安在一旁愁眉苦脸地帮着打包,嘴里不停念叨着“王爷千万小心”、“刀剑无眼”之类的话。
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进来,在福安耳边低语了几句。福安脸色一肃,连忙对赵钰道:“王爷,林大人来了,在偏殿等候,想见您一面。”
赵钰正拿着一把镶宝石的匕首比划,闻言头也不抬:“林大人?他来干嘛?让他进来呗,看我这把刀亮不亮!”
福安压低声音:“王爷,林大人是秘密前来,不宜声张。您快去见见吧,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
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赵钰这才放下匕首,有些疑惑地跟着福安来到僻静的偏殿。
殿内只点了一盏灯,光线昏暗,林如海身着便服,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身影显得有些萧索。
“林大人!”赵钰喊了一声,“你看父皇给我的刀!”他献宝似的又把匕首举起来。
林如海转过身,脸上带着疲惫而复杂的笑容,先是对赵钰手中的匕首赞了一句:
“是把好刀。”然后示意福安在门外守着。
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林如海看着赵钰那依旧懵懂无知、全然不知前方凶险的脸,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王爷啊王爷,此去北疆,龙潭虎穴,您可知这一脚迈出,可能就……
林如海心中叹息,面上却努力维持平静。
“王爷,”林如海的声音有些沙哑,“明日,您就要随军出征了。”
“对啊!”赵钰高兴地说,“去打匈奴坏蛋!林大人,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可好玩了!”
林如海苦笑摇头:“臣需留守京城,为大军筹措粮饷。王爷,军中不比宫里,规矩多,条件苦,您……一定要听周老将军的话,切不可任性妄为。”
“知道啦知道啦!”赵钰不耐烦地摆摆手,
“周将军说往东,我绝不往西!他说打狗,我绝不撵鸡!福安都跟我说了一百遍了!”
林如海看着他这模样,心中的忧虑丝毫未减。他走近两步,压低了声音,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王爷,臣下面的话,您一定要记住,牢牢记住!”
赵钰见林如海如此郑重,也稍微收敛了嬉皮笑脸,眨了眨眼:“哦,你说。”
“第一,”林如海伸出食指,“紧跟着周勃将军!他是陛下信赖的老将,经验丰富,您万事听他安排,绝不可独自行动,更不可凭血气之勇往前冲!您的安危,重于一切!切记!”
“第二,远离太子殿下安排给您的人!尤其是那个叫王珅的参军!他若怂恿您做什么危险或出格的事,您一概不理,立刻告诉周将军!”
“第三,”林如海的声音更低,几乎微不可闻,“若……若事有不谐,战局不利,什么都不要管,保住性命最要紧!周将军会护着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赵钰听得半懂不懂,只觉得林如海啰嗦得很,但还是点头:
“嗯,跟着周将军,不理坏蛋参军,打不过就跑!记下了!”
林如海看着他清澈却显然没把话完全听进去的眼睛,心中无奈。他知道,说再多,对于心智如孩童的赵钰而言,也未必真能理解战场上的诡谲和人心的险恶。
他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锦囊,递给赵钰:
“王爷,这个锦囊您收好,贴身带着。非到万不得已,生死关头,不要打开。或许……或许能帮您挡去一劫。”
锦囊里,是他重金求来的一道护身符,以及一小包能迅速补充体力的秘制药丸。
这已是他这个文臣,能为自己这位特殊的学生和君王,做的最后一点微不足道的准备了。
赵钰好奇地接过锦囊,捏了捏,软软的,没什么特别,随口道:“哦,谢谢林大人。”就揣进了怀里。
看着赵钰漫不经心的样子,林如海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深切的忧虑。他将一个痴儿推向战场,虽是圣意难违,但终究心中难安。
陛下啊陛下,您这步棋,实在是太险了……
林如海望向皇宫方向,心中默念。
但愿周勃老将军能护得王爷周全,但愿王爷这身神力,真能如您所愿,成为破敌的关键,而不是……催命的符咒。
“王爷,”林如海后退一步,整理衣冠,对着赵钰,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臣……预祝王爷旗开得胜,早日凯旋!您……一定要平安回来!”
赵钰被林如海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弄得有点懵,赶紧摆手:
“林大人你快起来!我肯定打赢坏蛋就回来!到时候给你带匈奴的牛皮糖吃!”
林如海直起身,看着赵钰那没心没肺的笑容,眼眶微微发热。
他不再多言,深深看了赵钰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在心里,然后转身,快步消失在昏暗的夜色中。
赵钰挠挠头,觉得林大人今天怪怪的。他也没多想,继续回去兴致勃勃地收拾他的“出征行李”了。
而离开王府的林如海,走在寂静的街道上,夜风吹来,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
接下来的路,要靠赵钰自己,靠周勃,靠那渺茫的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