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一句“盐太贵”引发的民间议论,虽然微妙地扭转了一些舆论风向,但并未能真正撼动盐商和其背后势力的根基。
相反,林如海感受到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沉重。
这日清晨,林如海正在用早膳,属官便捧来厚厚一摞信函。
“大人,京城来的急递,八百里加急。”属官的语气带着一丝紧张。
林如海放下筷子,心中微微一沉。他接过信函,最上面几封,信封上的落款就让他眼皮直跳——
一封来自东宫属官,语气倨傲,询问江南盐政“纷扰”为何,暗示钦差行事当以“稳定”为要,勿要激起民变,影响朝廷税赋。
一封来自某位掌权的内阁大学士,言辞倒是温和,却通篇都在讲“平衡之道”、“循序渐进”,提醒林如海江南官商关系错综复杂,查案需讲究证据,不可操之过急,寒了“忠勤之士”的心。
还有几封,则来自一些颇有分量的勋贵府邸,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替扬州这边的某位盐商或官员“美言”几句,说什么“世代忠良”、“经营不易”,请林大人多多“关照”云云。
这些勋贵多半是在盐商的买卖里有着干股或者收了天大的好处。
这些信,如同一块块冰冷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每一封信的背后,都代表着一股盘踞在京城的力量,一张交织着权力和利益的大网。他们或许彼此并非铁板一块,
但在维护江南现有格局、阻止他深入查案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默契。
这是在向他施压,也是在警告他:适可而止!
林如海面无表情地看完这些信,将它们放到一边。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查盐税,就是动无数人的奶酪,必然会引来反扑。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最后那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这封信没有华丽的外封,看起来十分普通,但林如海的心脏却猛地收缩了一下——这是陛下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只有薄薄一页纸,是皇帝的亲笔手书。
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是在匆忙或疲惫中写就。
内容很短,先是简单问了几句江南情况,以及雍王“是否安分”,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接着,笔锋一转,提到了京城近日的“议论”。
“……近日朝中于江南盐务多有议论,或言矫枉过正,或言恐生变故。朕深知汝之忠勤,然亦需审时度势,稳妥为上。钰儿鲁莽,勿使其卷入过深,徒惹非议。
另,闻盐价有所波动,民心不稳,此乃大忌,当速平息为要……”
信的末尾,盖着皇帝的私人小印。
林如海反复看了两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他心上敲击。
陛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京城压力很大,议论很多。我知道你忠心能干,但也要看看形势,做事稳妥点。我那个傻儿子你别让他搞出太大乱子,免得给人留下话柄。
另外,盐价上涨民心不稳,这是最麻烦的,你赶紧想办法把这事平息了。
支持中有保留,信任中带着顾虑。
陛下没有明确让他停止调查,但“审时度势”、“稳妥为上”、“速平息为要”这些词,无疑是在暗示他放缓节奏,甚至暂时妥协。
尤其是最后一句,“当速平息为要”,几乎是命令他优先处理盐价问题,这分明是受到了京城那些舆论的影响!
林如海放下信纸,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他理解陛下的难处。朝堂平衡,各方势力角逐,陛下也不能随心所欲。
但他呢?
他身处漩涡中心,面对的是铁板一块的江南官商,是猖獗的私盐贩卖,是可能牵扯到皇子的阴谋!
现在,京城的大人们轻飘飘几句话,就想让他“稳妥为上”?
那些买不起盐而哭泣的百姓怎么办?
那些被吞没的巨额盐税怎么办?
陛下让他平息盐价,可这盐价本就是盐商们用来对付他的武器!除非他停止调查,作出让步,否则那些蠹虫怎么可能轻易降价?
这是一个死结!
“大人……”属官见他脸色难看,小心翼翼地开口。
林如海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本官无事。你去吧,令各方继续按计划查访,不得松懈。”
属官退下后,林如海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呆了很久。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压力。
前方是狡猾而强大的对手。
身后是充满算计和掣肘的京城。
身边还有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王爷”。
他就像航行在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四周都是惊涛骇浪,而手中的舵,却似乎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审时度势……稳妥为上……”他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难道真的要向那些蠹虫妥协吗?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赵钰响亮又带着点兴奋的声音:
“林大人!林大人!快来看!我的宝石鸟做好了!亮不亮?”
只见赵钰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捧着那只可怜的鹦鹉——
此刻它身上被粘满了各种珍珠和宝石,变得沉重无比,眼神呆滞,毫无生气,徒有闪闪发光的外表。
“……”林如海看着这滑稽又有点可怜的一幕,再看看赵钰那纯粹因为“创造”而开心的笑容,心中忽然百感交集。
也许……陛下说的对。
至少,不能让这位爷卷入过深。
他身上的那种“简单”和“力量”,或许才是打破这僵局的唯一希望,但绝不能按照京城那些大人的“规矩”来。
“殿下做得……很亮。”林如海勉强笑了笑。
“哈哈!我就说嘛!”赵钰很高兴,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书案上的那些信函,“咦?这么多纸?写的什么?好看吗?”
他伸手就要去拿。
林如海心中一惊,生怕他把这些要命的信给撕了或者弄乱了,连忙拦住:“殿下,这些都是无聊的公文,没什么好看的。您的宝石鸟如此光亮,不如拿到园子里,对着太阳看看?”
“好主意!”赵钰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捧着那只沉重的鹦鹉又跑了出去。
林如海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桌上那叠沉甸甸的信函,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京城的压力很大。
但江南的弊端,也必须查!
陛下的顾虑他要考虑,但陛下的江山,他更要守护!
不能硬顶,也不能妥协。
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甚至……继续借助那位爷“歪打正着”的力量了。
他收起那些信,将它们锁进抽屉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