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爆炸事件虽然被官方强行压下,但如此大的动静,终究还是难以完全掩盖,必然会在一些权贵阶层中引发诸多猜测和流言蜚语。而魏王李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得当,或许能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于是,他并未亲自出面,以免引起他人的警觉,而是巧妙地利用自己所掌控的《长安快闻》以及门下的清客们,在士林和市井之间,不动声色地散布各种“听说”和“猜测”。
“听说了吗?东宫前几日夜里地动山摇的,据说是走了水,烧了不少好东西呢……”这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人们的口中传播开来。
“怕是没那么简单吧?什么火油爆炸能有那般声响?倒像是……像是打雷劈在了宫里?”有人提出了质疑,这让原本就扑朔迷离的事件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这些流言蜚语,或真或假,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发酵,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魏王李泰,则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给这场风波添上一把火。
“嘘……”其中一人突然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其他人小声一些,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不过我倒是听说,太子殿下近来喜好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身边还聚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匠人呢……”
另一人听后,不禁叹息道:“唉,太子身系国本,应当静养修德才对,怎能如此不务正业呢?若是惊扰了圣驾,那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是啊,还是魏王殿下稳重贤德,一心扑在《括地志》这样的千秋大业上,实乃我大唐之幸啊……”
这些流言蜚语,就像一根根无形的毒刺,虽然没有直接指名道姓地说李承乾有什么问题,但那种暧昧的暗示和与魏王的对比,已经足以让人对李承乾产生不好的联想。
而这些流言蜚语,就像瘟疫一样,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迅速蔓延开来,一点点地侵蚀着李承乾本就岌岌可危的声望。
这些流言蜚语像长了翅膀一样,或多或少地飞进了皇宫里。李世民听到这些传闻后,心中愈发烦闷不堪。他心里很清楚,这些流言背后肯定有一只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而这只黑手很有可能就是李泰。
然而,李世民也明白,李承乾自己行为不谨慎,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他对太子的失望之情,在这一刻又加深了一层。
长安城的舆论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而在这水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太子的形象在这一次次或真或假的传闻中,不断地被抹黑、扭曲。
相比之下,李泰则继续扮演着那个博学多才、稳重可靠、令人放心的贤王角色。他的名声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愈发响亮,仿佛他就是那个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