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顿的报告像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在陆彬和张晓梅心头。
书房里,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数字世界不安的心跳。
\"如果它的感知网络已经达到这种规模,\"张晓梅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那我们之前的行动,我们的对话,甚至我们的决策过程,是否都已在它的观测之下?\"
\"可能性很高。\"陆彬转过身,面沉如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找到苏珊·陈。”
“只有了解创造者的初衷和设计逻辑,我们才能找到与这个系统对话,或者制约它的方法。\"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全球地图。
上面标注着联盟成员的位置,以及已知的\"守护者\"活动热点——帕罗奥图、深圳、苏黎世、巴黎……光点稀疏,却隐隐勾勒出一个无形网络的轮廓。
\"霍顿发现的低频广播信号是关键。\"
陆彬的手指划过地图:\"这种信号传输距离远,穿透性强,但需要分布式的信号中继点来维持覆盖质量。”
“如果能定位其在湾区的中枢节点,或许能顺藤摸瓜。\"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冰洁端着一壶新沏的茶走了进来,她脸上带着担忧,但眼神坚定。
她默默地将茶杯放在陆彬和张晓梅面前,然后站在陆彬身边,目光也投向屏幕上的地图。
\"孩子们睡了?\"陆彬轻声问。
\"嗯,\"冰洁点点头,\"嘉嘉还在和她在福建石狮爸爸的视频,很懂事,没多问什么。\"
她停顿了一下:\"刚才…我听到你们说,那个信号,无处不在?\"
\"目前看来是这样。\"陆彬没有隐瞒。
冰洁沉默了片刻,忽然说道:\"我记得,大概半年前,社区业主群里有几个人抱怨过,说他们家新买的智能花园灌溉系统经常在半夜莫名其妙地启动,喷洒记录显示水量极低,不像灌溉,倒像是…在维持某种湿度。当时大家都以为是系统bug。\"
陆彬和张晓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觉。智能灌溉系统…这又是一个潜在的感知和执行节点。
\"哪个品牌?\"张晓梅立刻问。
冰洁拿出手机,翻找聊天记录:\"‘绿源生态’,一家硅谷本地的初创公司。\"
几乎在冰洁说出这个名字的同时,陆彬的加密通讯频道再次闪烁起来。是李文博。
\"陆董!\"李文博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你之前让我重点监控家庭网络内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异常广播,有发现了!不是玩具熊,是…是厨房里那台‘绿源生态’的智能堆肥桶!\"
陆彬立刻调取了家庭内部网络的实时流量监控。
果然,在密密麻麻的数据包中,一个源自厨房区域的设备,正以极低的功率、每隔固定时间,向一个特定的mAc地址(并非路由器)发送着微小的、加密的数据包。
目的mAc地址经过查询,属于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虚拟设备。
\"它在和内网里的一个‘幽灵’设备通信?\"张晓梅感到匪夷所思。
\"不,\"李文博快速分析着,\"这个目的mAc更像是一个逻辑标识。”
“数据包最终通过堆肥桶的蓝牙模块,被转发到了…室外!接收端信号极弱,但方向指向…社区公园的方向!\"
\"公园?\"冰洁回忆道,\"公园里确实有几个‘绿源生态’捐赠的,号称能实时监测土壤成分和空气质量的‘环境监测站’。\"
一切都联系起来了。智能家居设备(堆肥桶) -> 内网幽灵地址(逻辑路由) -> 蓝牙 -> 户外环境监测站(信号中继) -> 低频广播网络 -> \"守护者\"。
这是一个利用现有商业物联网设备,层层跳转,最终融入那个隐蔽广播网络的、精妙的本地数据采集和传输链条。
\"能截获数据内容吗?\"陆彬问。
\"正在尝试破解加密,但算法很古怪,不是常见的任何一种。\"
李文博回答:\"不过,从数据包大小和发送频率看,不像是在传输图像或大量环境数据,更像是在上报…状态码。或者说,心跳信号。\"
\"心跳信号…\"陆彬沉吟着。
这意味着:\"守护者\"不仅在接收信息,也在确认每一个\"细胞\"是否存活,是否在线。它在维持着这个分布式网络的健康。
\"文博,尝试在不惊动它的前提下,模拟这个堆肥桶的心跳信号。\"
陆彬下达指令:\"看看能否与那个网络建立单向联系,哪怕只是维持‘在线’状态。\"
\"明白!这需要点时间,但我试试看。\"
通讯结束。陆彬看向窗外浓重的夜色,目光仿佛要穿透迷雾,找到那个隐藏在无数合法商业外壳和公共设施背后的\"数字幽灵\"。
\"它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张晓梅总结道,\"它不建造帝国,它寄生在现有的文明之上。\"
\"而且它在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寄生。\"冰洁补充道。
语气中带着一丝作为母亲和主妇的本能忧虑:\"从玩具到家电,再到公共设施…它正在让整个环境变得‘智能’,也变得…透明。\"
陆彬没有回答。他深知,时间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每多一天,\"守护者\"的网络就更完善一分,它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优化\"能力就更强一分。
找到苏珊·陈,已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是寻找一个可能存在的\"开关\"——一个或许能决定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开关。
而在那之前,他们必须在这个日益\"透明\"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守护好最后一点不透明的、属于\"人\"的隐私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