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的静谧与缅甸山区的紧张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就在艾伦与秦院士探讨着那“量子噪声”背后可能蕴含的高维物理奥秘时,缅甸边境的密林河谷中,查侬队长正屏息凝神,注视着战术平板上的实时画面。
“幻影”协议已全面激活。
十几架小型无人机如同被惊扰的蜂群,在运输队右翼的崇山峻岭间散开,它们模拟着车队的热辐射与电磁特征,沿着多条山谷迂回穿梭,制造出数支“幽灵车队”正在平行移动的假象。
无人机搭载的微型扬声器甚至播放着经过处理的车辆引擎噪音,在清晨的山谷间激起微弱的回响。
战术平板显示,那个原本在右翼山区徘徊不定的异常热信号,果然出现了明显的扰动和分叉。
它似乎在对这些突然出现的“目标”进行快速扫描和优先级判断,大部分注意力被吸引向了西北方向无人机群最密集、信号模拟最逼真的区域。
“有效果!”副手压低声音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主力信号转向西北了!”
查侬脸上却没有丝毫放松。
他紧盯着屏幕上代表运输队真实位置的那个微小、几乎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的静默光点,以及前方最后二十公里那段最险峻的沿河峡谷。
峡谷两侧崖壁陡峭,植被茂密,是设伏的绝佳地点,也是整个行程中最危险的“鬼门关”。
“告诉所有人,不要放松。这才是最危险的一段。”
查侬通过骨传导耳机下达指令:“保持绝对静默,全速通过峡谷。任何人不准发出多余声响,电子设备维持最低功耗。”
运输队的车辆关闭了所有非必要的灯光,引擎以最经济的转速运行,轮胎小心翼翼地碾过铺满落叶的碎石河滩,尽量将声响降到最低。
队员们紧握武器,警惕地扫视着悬崖上方每一片可能藏匿危险的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腐叶和河水的气息,还有一种几乎凝滞的紧张。
与此同时,乌镇茶室内,秦院士的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摘要文件上的频谱图。
“看这个谐波序列的衰减模式,”他沉吟道,“它不像自然衰减,更像是一种……能量约束后的残余波动。”
“如果这真是一种‘投影’,那么其本体所在的时空,其物理常数可能与我们存在微小的但至关重要的差异。”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艾伦:“艾伦总监,要验证这个猜想,我需要更原始的、未经任何滤波处理的量子比特读取数据。当然,我理解这涉及最高机密。”
艾伦心中飞速权衡。秦院士的洞察力惊人,直接指向了问题的核心,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机会。
但提供原始数据风险极高,不仅关乎技术机密,更可能将秦院士本人置于不可预知的危险中。
“院士,您的要求非常合理。”艾伦谨慎地回应,“我会立即与总部沟通,争取以最安全的方式为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但我们必须强调,与这种现象的任何接触,都可能存在未知风险。”
“探索未知,本就是科学家的天职,何况是如此颠覆性的可能。”秦院士淡然一笑,眼神中却透出不容置疑的坚定,“风险,我自有考量。”
就在此时,艾伦的加密通讯器再次震动。这次是陆彬的直接连线请求。她向秦院士致歉后,走到窗边接听。
陆彬的声音透过加密信道传来,背景是总部指挥中心特有的低沉嗡鸣:“艾伦,简报刚结束。秦院士那边情况如何?”
“进展超预期。”艾伦快速低语,“秦院士提出了‘高维投影’的猜想,认为那是一种嵌入量子涨落中的‘精细结构’,并索要原始数据进行验证。”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陆彬果断的指令:“可以。启动‘方舟’协议中的安全数据通道,向秦院士的保密终端传输第7、第9号数据段的原始副本。授权级别:伽马。”
“明白。”艾伦知道,这是最高级别的学术援助授权,意味着ImI将动用一切资源确保秦院士的研究安全和数据保密。
“另外,”陆彬的语气加重,“缅甸前线,运输队已进入峡谷最后十公里。”
“‘幻影’协议的干扰效果正在减弱,异常信号有重新整合的迹象。”
“我们判断,对方的适应速度极快。告诉秦院士,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紧迫。”
结束通话,艾伦回到茶桌,将总部的决定和最新的紧急情况简要告知秦院士。
秦院士听罢,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回去后我会立刻开始分析数据。至于时间……”
他望向窗外乌镇静谧的流水:“看来,这场雨,不会停太久了。”
缅甸峡谷中,运输队的头车已经能看到前方谷口透出的微光,意味着峡谷旅程即将结束。
然而,就在此时,负责监测后方环境的队员突然发出警告:“队长!西北方向的异常热信号强度急剧下降!它……它好像消失了!”
不是被引开,而是消失?
查侬心头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掠过。
几乎同时,战术平板上的环境传感器捕捉到一阵极其微弱、但频率奇特的振动,来自……头顶的崖壁!
“敌袭!上方!”查侬的吼声打破了峡谷宁静。
硅谷总部,一号简报室的会议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持续。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缅甸峡谷的三维地形图不断闪烁,代表异常信号的红点时隐时现,如同一个狡诈猎手的呼吸。
陆彬站在屏幕前,声音冷静地部署着各项指令,但只有站在他身侧的冰洁能察觉到,他垂在身侧的手偶尔会无意识地捻动一下——那是他在极度压力下,回想家中孩子们笑脸时的小动作。
就在技术团队全力分析峡谷传来的最新振动数据时,陆彬的私人加密平板屏幕悄然亮起,没有提示音,只有屏幕中央一个柔和的图标——那是一张谦谦和睿睿在帕罗奥图别墅的银杏树下咧嘴大笑的合影,是他们的家庭安全系统发来的定时更新。
每天这个时间,系统会自动将孩子们安全到校后的照片发送给他。
他的目光在全息地图和平板照片之间快速切换了一瞬。
屏幕上,代表危机的红光刺眼;平板里,孩子们的笑容毫无阴霾。
这一瞬的割裂,是“静谧”与“暗流”最尖锐的碰撞。
他迅速用指纹确认了照片接收,界面隐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这一瞥,如同深海潜水员在深渊中短暂浮上水面换气,为他注入了必须理清这团乱麻的、最原始的决心。
与此同时,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寄宿学校的校园里,正是课间时分。
阳光驱散了晨间的寒意,谦谦和睿睿正在草坪上和同学们追逐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幸福校园别无二致。
他们并不知道,此刻父亲正站在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指挥中心,应对着可能颠覆他们未来世界的威胁。
也不知道母亲正在协调着从乌镇到缅甸的全球网络。
他们所感受到的,只是帕罗奥图的冬日阳光,和校园生活的宁静美好。
这份静谧,正是他们的父母倾尽全力所要守护的“正常世界”的缩影。
而在乌镇,临水的茶室里,艾伦与秦院士的对话也接近尾声。
艾伦的加密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冰洁发来的简短同步:【峡谷遇阻,已启动“蜂群”规避预案。秦院士的洞察是关键,请确保通道畅通。】
艾伦面上依旧保持着与大学者交谈的得体微笑,但端起茶杯时,指尖的微颤却泄露了内心的波澜。
她深知,每一条冷静简练的文字信息背后,都是缅甸前线队员面临的真实危险,以及硅谷总部承受的巨大压力。
她眼前的江南水乡越是岁月静好,她就越能感受到那跨越太平洋涌来的暗流是何等汹涌。
“艾伦总监,”秦院士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将最后一点数据存入一个外形古朴却具备顶级加密功能的存储设备中,“看来,我这老朽的理论工作,也得加快步伐了。你们在前方‘探路’,辛苦了。”
他话语中的“探路”二字,意味深长。
这不再是商业竞争,甚至不完全是军事对抗,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未知领域的蹒跚学步。而这份探索的代价,可能高昂得无法想象。
艾伦将秦院士送上安排好的、看似普通却经过特殊改装的车辆,确保其安全离开。
她独自站在茶室外的石桥上,看着流水潺潺,乌篷船缓缓划过。
这份极致的宁静,却让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
家庭的温暖、学术的探求、商业的繁荣——所有这些构成现代文明“静谧”表象的要素,其存续与否,或许正系于那条远在缅甸的、危机四伏的峡谷,以及硅谷那间数据流光飞舞的简报室之中。
暗流正在加速,而守护静谧的责任,落在了少数知情人肩上,容不得半分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