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摇篮中的纯息婴儿,在经历了“账簿洗礼”与“虫族基因融合”后,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它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吸收养分与自我增值,一种源自其“纯息”本能的、更具侵略性的欲望,开始萌芽。
一次偶然的、因规则层面的细微不适引发的啼哭,声波再次撼动维度。但这一次,伴随啼哭震落的,并非仅仅是规则涟漪,还有一些从其体表脱落的、极其微小的、闪烁着复杂利率公式光泽的能量皮屑。
这些皮屑并未消散于虚空,而是如同拥有生命的孢子,飘向摇篮周围最近的一个、资源相对匮乏但存在基础碳基生命的荒芜维度。皮屑触碰到那片维度贫瘠的土地,瞬间如同水滴渗入沙地,消失不见。
但变化,随即以惊人的速度发生。
被皮屑“感染”的土地,开始散发出与婴儿体表同源的、冰冷的金融辉光。土壤的颜色变为暗金色,质地变得如同细密的金沙,并且开始自主地、缓慢地蠕动、增殖!一种全新的物质,诞生了——「利息土壤」。
这片土壤本身,就如同一个微型的、自我复制的金融产品,其存在的每一秒,都在产生着微量的“空间利息”,不断向外扩张,侵蚀、转化着周围一切非金融属性的物质。
很快,消息传开(或许是璃资本有意散布)。来自主宇宙及其他维度的、渴望快速积累财富的投机者与殖民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他们看着这片能自我增殖的“息壤”,眼中充满了贪婪。
他们带来了特殊的“种子”——并非农作物,而是封装在透明能量胶囊中的企业债券、政府公债甚至高风险次级贷衍生品!
殖民者们将这些“金融种子”,小心翼翼地播种在息壤之上。
奇迹(或者说噩梦)发生了。
息壤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债券中蕴含的“债务关系”、“承诺支付”与“风险溢价”概念。然后,作为“回报”,土壤开始隆起、塑形!一个个身形模糊、由半凝固的暗金色土壤构成的人形生物,从播种处生长了出来!
这些就是债务奴隶!
它们没有自主意识,只有履行债券条款的本能。它们的存在意义,就是通过某种抽象的“劳动”(比如维持息壤边界的稳定、抵御非金融规则的自然侵蚀、甚至相互“交易”以模拟市场流动性),来为持有其对应“债券种子”的殖民者,产生固定的“利息回报”!
每一个债务奴隶的脖颈上,都自动浮现着一个由光线构成的颈环,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一行不断微调的数字:
【劳动转化利率:0.0001%\/小时】(基于债券评级、市场波动及奴隶自身“耗损率”动态调整)】
殖民者们无需鞭挞,无需监督。他们只需持有那份作为“所有权凭证”的债券,就可以眼睁睁看着自己名下的财富,随着奴隶颈环上那微小但持续不断的利率跳动,而稳定增长。他们收割的,不是粮食,不是矿产,而是最纯粹的、由奴隶存在本身所创造的利息现金流!
而这,仅仅是开始。
最令人心惊的,是那利息土壤本身的特性。它并非固定不变。正如其名,它如同具备生命般,以一种恒定的、不受外界影响的速度,自我繁殖,向外扩张!
它侵蚀普通的土地,将其转化为新的息壤;它吞噬虚空的能量,将其固化为金融规则的基石。殖民地的边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推进,每分钟,每秒,都在变得更大!更多的土地被转化,意味着可以播种更多的债券,催生更多的债务奴隶,产生更庞大的利息洪流!
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扩张的金融殖民生态,围绕着纯息婴儿无意间洒落的皮屑,形成了。
婴儿似乎感知到了远方那片因它而生的、正在蓬勃发展的“殖民地”,以及那通过某种无形链接反馈回来的、微弱的“利息”能量流。它在摇篮中翻了个身,体表的利率公式流淌得更加欢快,仿佛在为自己的“杰作”感到满意。
它甚至无意识地,又抖落了一些皮屑。
更多的“息壤孢子”,飘向了其他维度。
金融的触角,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土地殖民与奴隶制——开始了它对多元宇宙的全面渗透。而这一切,仅仅源于一个婴儿无意识的啼哭。
姜璃立于维度之巅,俯瞰着那片不断扩张的暗金色殖民地,以及上面如同蚂蚁般忙碌的债务奴隶和贪婪的殖民者。
她没有阻止,也没有鼓励。
这只是“纯息”法则自然衍生的必然结果。
是时候,考虑为这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寻找更多……“营养丰富”的殖民地了。那被冻结的、蕴含着纳粹因果的上海片段?或是其他一些,积累了深厚“历史价值”的古老维度?
息壤的扩张,永无止境。而债务奴隶颈环上那跳动的利率,则是这个新生金融宇宙,最冰冷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