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衙里,费祎正对着汉中送来的战报发愁。曹魏的军队已经攻占了阳平关的外围阵地,吴班率领的守军损失惨重,请求立刻派兵支援。费祎皱着眉,对身边的官员说:“现在成都还有多少兵力?”
“回大人,成都卫戍军只有五千人,其中三千是本地人,两千是荆州人。”官员答道,“之前调了一万兵去汉中,还有五千兵在剑阁防守,益州南部的兵力,都在陈式将军手里。”
费祎叹了口气——汉中是蜀地的门户,绝不能丢,只能再调兵支援。他下令:“从成都卫戍军里调两千人去汉中,再让陈式派一千人去剑阁,协助防守。”
命令传到犍为,陈式心里大喜——费祎果然把成都的兵力调走了,现在成都空虚,正是他控制益州南部三郡的好时机。他表面上答应派一千人去剑阁,实则派了五百老弱残兵,还故意拖延行军速度,走了半个月才到剑阁。
而他自己,则率领四千私兵,以“巡查防务”为名,前往益州南部的越嶲、牂牁、永昌三郡。这三郡靠近南中,朝廷的控制力较弱,大多是本地官员和蛮族首领掌权。陈式早就跟这些人联络过,许以好处,只要他率军到来,就能轻易控制这三郡。
越嶲郡的太守是益州本地人,早就不满荆州派的打压,见陈式率军到来,立刻打开城门迎接。陈式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换掉郡里的荆州籍官员,换成自己的亲信,然后下令“废除新税法,士族免三成税,流民分田”——这些政策深得民心,百姓们纷纷欢呼,把陈式当成“救星”。
牂牁郡的太守是荆州人,不愿意投降,陈式直接率军攻城。牂牁郡的守军只有五百人,大多是本地人,根本不愿为荆州人卖命,很快就打开城门,把太守绑了起来,献给陈式。陈式杀了太守,换上本地官员,推行跟越嶲郡一样的政策,很快就控制了牂牁郡。
永昌郡靠近南中,蛮族首领居多。陈式早就跟孟虬打过招呼,孟虬派了五千蛮兵支援,蛮族首领们见陈式有蛮兵支持,又推行“蛮族自治”的政策,纷纷归降。不到一个月,陈式就控制了益州南部的越嶲、牂牁、永昌三郡,兵力也涨到了八千人——其中三千是蛮族士兵,五千是私兵和流民。
他还在这三郡设立了“粮官”,控制当地的粮食,所有粮食都要先交给陈式的军队,再由他分配给百姓和士族。这样一来,他就彻底掌控了益州南部的经济命脉,不用再依赖成都的粮运。
而此时的汉中,战事越来越胶着。曹魏的军队攻势猛烈,吴班的守军节节败退,费祎又从成都调了一千人去支援,现在成都卫戍军只剩下两千人,其中一千是本地人,大多被王累控制着。
王累见成都空虚,立刻派人去犍为,向陈式禀报:“成都现在只有两千守军,军械库的守军大多是本地人,愿意跟咱们干,只要将军率军前来,就能一举拿下成都。”
陈式收到消息后,心里很激动——他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但他没有立刻率军进攻成都,而是召开了议事会,跟士族首领们商议。“现在成都空虚,确实是进攻的好时机,但汉中的战事还在继续,费祎可能会从汉中调兵回援。”陈式说道,“不如等曹魏的军队再推进些,费祎首尾不能相顾时,咱们再进攻成都,这样更有把握。”
卓远、秦氏等人纷纷点头——他们也怕费祎从汉中调兵回援,到时候腹背受敌。议事会决定,再等一个月,若是汉中的战事没有好转,就率军进攻成都。
陈式又派人去南中,让孟虬准备好五千蛮兵,随时支援。孟虬早就等着这一天,立刻开始集结兵力,准备配合陈式的进攻。
而此时的成都,费祎还在为汉中的战事忙碌,根本没注意到益州南部已经被陈式控制。他偶尔收到“陈式在南部巡查防务”的奏报,还以为陈式在认真办事,心里很放心。他不知道,陈式的大军已经在益州南部集结,只等着一声令下,就会向成都发起进攻。
陈式站在越嶲郡的城楼上,望着成都的方向,手里握着一把环首刀。月光照在刀上,映出他的脸,满是坚定。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率军攻占成都,推翻荆州派,让益州人真正掌控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