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的大军终于逼近了建业城下,战船在江面上列成整齐的阵型,陆路军队则在城外扎起了连绵的营寨,将建业团团围住。可建业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布满了连弩和投石机,东吴的士兵们也严阵以待,显然是做好了死守的准备。
“孙权小儿!赶紧打开城门投降!不然俺就攻破城门,踏平建业!”张飞骑着马,在城下大喊,手里的丈八蛇矛指着城头,气势汹汹。
城头上的孙权看着城下的季汉大军,脸色苍白,却依然硬撑着:“张飞,别得意太早!建业城防坚固,你们休想轻易攻破!朕就算战死,也不会投降!”
吕蒙站在孙权身边,看着城下的季汉军队,心里很着急:“陛下,季汉的大军刚到,立足未稳,咱们不如趁夜偷袭他们的营寨,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陆逊却摇摇头:“不行!季汉的营寨肯定有防备,而且他们的连弩手很多,夜袭只会给咱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咱们现在的优势是城防坚固,应该坚守不出,拖到季汉的粮草耗尽。”
“可咱们的粮草也不多了啊!”吕蒙急道,“之前高顺烧了咱们三分之一的粮草,现在剩下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要是拖到半个月后,咱们还是会被困死在城里!”
陆逊沉默了片刻,说:“朕已经派人去豫章调粮了,最多十天,粮草就能到。咱们只要坚守十天,就能等到援军和粮草。”
孙权点点头:“就按伯言的计策办!传令下去,加强城防,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
吕蒙虽然不服气,却也只能领命。他看着城下的季汉大军,心里暗暗着急——他知道,陆逊的计策虽然稳妥,可要是豫章的粮草不能按时到达,建业就真的危险了。
城下的季汉营寨里,诸葛亮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建业城防坚固,硬攻会损失太大,”诸葛亮指着地图,“咱们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继续围困,等他们粮草耗尽;二是劝降城里的士兵和百姓,让他们打开城门。”
关羽站出来说:“丞相,俺觉得劝降靠谱。东吴的士兵们已经打了这么久,肯定早就不想打了。咱们只要多派些人去城下劝降,说不定就能动摇他们的军心。”
赵云也附和道:“没错!俺们可以让之前投降的东吴士兵去劝降,他们说的话更有说服力。另外,咱们还可以在城下摆放粮食和棉衣,告诉城里的百姓,只要他们打开城门,就能得到温饱。”
诸葛亮点点头:“好!就这么办。马谡,你负责安排劝降的士兵,让他们在城下喊话,同时摆放粮食和棉衣;高顺,你带陷阵营守住营寨,防止东吴偷袭;关羽和赵云将军,你们分别负责江路和陆路的防御,确保营寨安全。”
众将领命而去。第二天一早,季汉的士兵们就推着粮食和棉衣,来到建业城下,之前投降的东吴士兵站在最前面,对着城头喊话:“城里的弟兄们!别再抵抗了!季汉的陛下仁德,投降后不仅不杀咱们,还能有饭吃、有衣穿!俺们就是最好的例子!”
城头上的东吴士兵们听到喊话,有的开始动摇,小声议论起来:“俺听说季汉真的优待降兵,之前投降的弟兄们都过得不错……”“俺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
孙权看到这一幕,气得大喊:“别听他们的鬼话!谁要是敢动摇军心,格杀勿论!”
可士兵们的议论声并没有停止,有的士兵甚至偷偷放下了武器。陆逊看着越来越动摇的军心,心里很着急,只好下令:“放箭!别让他们再喊话了!”
城墙上的连弩手开始射箭,季汉的士兵们赶紧推着粮食和棉衣撤退。可劝降的效果已经显现,城里的不少士兵和百姓都开始动摇,有的甚至偷偷联系季汉的士兵,表示愿意打开城门投降。
诸葛亮看着城头的动静,知道劝降已经起到了效果。他对身边的马谡说:“看来,用不了多久,建业的城门就会自己打开。咱们只要继续加强劝降,同时做好防御,等着他们内部瓦解就行。”
马谡点点头:“丞相说得对!俺再安排些士兵,夜里在城下唱歌,唱东吴的民谣,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这样更能动摇他们的军心。”
当天晚上,建业城下传来了悠扬的东吴民谣,歌声里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城墙上的东吴士兵们听到歌声,有的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甚至有人跟着一起唱。孙权和陆逊听到歌声,知道军心已经很难挽回,心里充满了绝望。
他们不知道,豫章的粮草队早就被季汉的探子发现,赵云派去的一支骑兵已经在半路设下了埋伏,就等着粮草队自投罗网。建业的困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