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的朱批墨迹未干,年府的天已变了颜色。
年府朱漆大门被虎狼般的兵丁撞开,年羹尧被锁拿,粗鲁的呵斥声、女眷的哭嚎声、箱笼倾覆的碎裂声交织成一片末日图景。
一道旨意已悄然抵达碧桐书院。
苏培盛亲自前来:
“皇上有旨,年羹尧罪大恶极,恐有余党作乱,危及宫闱。着莞贵人,即刻迁居蓬莱洲,柔贵人作陪,无诏不得擅离!”
蓬莱洲是太液池深处的一座孤岛。
四面环水,往来需凭舟楫。
名为“静养”,实则是隔绝于风暴之外的安全之地。
甄远道在都察院弹劾年羹尧的奏章,早已将甄家置于年氏一党恨意之中。
“臣妾遵旨。”甄嬛领旨。浣碧和流朱已开始收拾行李。
杏花春馆中,安陵容亦垂首应下。
心中暗笑。
蓬莱洲,不是避祸的孤岛,而是姐妹相守的桃源!
.
轻舟推开太液池的碧波,缓缓驶向烟水迷蒙的深处。
蓬莱洲果真不负其名。
殿阁小巧玲珑,掩映在葱郁的古木与奇石之间。
临水处,几株老树正值花期,粉霞灼灼,倒映在澄澈的湖水中,恍如仙境。
远离了血腥戾气,这里只剩下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鸟雀清脆的啼鸣,以及湖水温柔拍岸的轻响。
登了岛,已有宫人上前迎接。
皇帝显然下了严令,岛上供给并未因“静养”而短缺。
新鲜的蔬果、精致的茶点、上好的笔墨纸砚,甄嬛素爱的诗书棋谱,甚至安陵容喜欢的香料都一一备齐。
几个规矩的老宫人负责洒扫,远远避开主殿,留下满院的清静。
安陵容笑道:“这蓬莱洲,倒是个难得的清净所在。外头风雨再大,总吹不到这水中央来。”
甄嬛闻言,眉眼舒展:“ 好妹妹,你我先去住处安置了,晚点我去寻妹妹下棋。”
安陵容点点头:“嗯!陵容等着姐姐,定把新得的好茶沏上。”
随即,她们便转身,沿着蜿蜒的青石小径,分头走向各自的居所。
甄嬛居涵元阁,三间两进,规制虽小,但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颇为精致。
安陵容居东侧澄光阁,由一条曲折的回廊相连。
这是一座精巧的两层小楼阁,比涵元殿更显玲珑。
甄嬛看槿汐指挥小太监搬箱子,便自顾自去周边一转。
函元阁有个书斋,很对甄嬛的胃口,窗外便是一片小花园和更远处波光粼粼的太液池。
她走出书斋,来到殿外临水的露台上。
目光随意扫过被雨水洗刷得青翠欲滴的花木,忽然,花园角落一株繁茂的芭蕉叶下,几点闪烁的微光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光芒并非金银珠宝的璀璨,而是温润剔透的莹光。
她好奇地走近细看。
只见在那巨大的芭蕉叶下方,几根细长的湘妃竹,巧妙地悬空架设着,形成了一个小巧的“屋檐”。
竹竿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十数个极其精巧的琉璃风铃。
这些风铃被吹塑成了各种姿态的莲花。
有含苞待放的菡萏,有半开半合的娇羞,也有盛放的亭亭玉立。
每一朵都只有拇指大小,玲珑剔透,在阳光的折射下,美得如梦似幻。
更妙的是,这些琉璃莲花并非空心,它们的“花心”位置,都镶嵌着一颗圆润的玉珠。
甄嬛被这巧夺天工的设计深深吸引住了。
“好精巧的心思……”甄嬛不禁低声赞叹,“这是谁的手笔?竟能想到如此妙物?”
正在附近修剪花枝的一个老宫人闻声,放下手中的花剪,恭敬地垂手答道:
“回莞嫔娘娘,这是前段时日,果郡王在此小住时留下的。王爷说雨后听此物,颇有趣味,便命人做了挂在这里。王爷还特意嘱咐,不必刻意养护,任它风吹雨打,听其自然之声便好。”
“果郡王?”甄嬛微微一怔。
她再次看向那串琉璃风铃。
雨滴正巧从芭蕉叶尖滑落,精准地打在一朵盛放的琉璃莲上。
“叮咚……”清越之声再次响起,带着水汽的凉意,仿佛能涤荡人心。
甄嬛她从未见过如此富有意趣的风铃。
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像是一件与风雨草木对话的“活”物。
甄嬛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伫立在芭蕉叶下,目光追随着那些在光影和水滴中摇曳生姿的琉璃莲花。
聆听着那来自自然、又经由一双巧手点化的天籁之音。
.
午后,甄嬛依约来到澄光阁。
安陵容正站在博古架前,和浮金一起细细擦拭着几件瓷器,动作专注。
甄嬛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安陵容抬起的手腕上。
一串殷红圆润的手串缠绕在她纤细的腕间,色泽饱满,十分醒目。
“咦?”甄嬛走近几步,带着几分好奇开口,“我记得你素日不爱戴这些饰物的,怎么近来倒对这串红玛瑙格外钟爱了?”
安陵容闻言笑了一下,放下手中的软布,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引着她走向旁边的耳房:
“姐姐随我来。”
她打开一个不起眼的金丝楠木小盒,从里面又取出了一串几乎一模一样的手串,摊开在掌心,递到甄嬛面前:
“姐姐看,这两串,有何分别?”
甄嬛疑惑地凑近细看。
两串珠子大小相仿,颜色都是鲜艳的红,在光线下流转着相似的光泽。
“若不仔细分辨,看着……倒真没什么大不同。”
安陵容指着甄嬛手心那串道:“姐姐方才看到的这串,是红玛瑙。”
她又点了点自己掌心的那串,“而这一串,却是红麝香珠。”
“红麝香珠?”甄嬛心头一跳,惊讶道。
安陵容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讽刺的笑意:“这一串红麝香珠,可是皇后娘娘亲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