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百家镇公社大院早已陷入一片寂静,唯有诛皎办公室的窗户,依旧顽固地透出一点昏黄的光。
窗内,诛皎并未处理日常公务,也没有沉浸在对十年历程的回味之中。
他坐在桌前,神情专注而凝重,面前摊开的,并非公社的生产报表或总厂的规划图,而是几份纸张粗糙、印刷却极为清晰、封面印着“内部参考·绝密”字样的文件。
这是通过李主任那条特殊渠道,才能定期看到的、翻译整理自国外通讯社和报刊的参考资料。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是他能窥探外部世界、感知国际风云变幻的唯一窗口。
煤油灯的光晕将他挺拔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随着火苗的跳跃而微微晃动,一如他此刻并不平静的内心。
他的目光,贪婪而迅速地扫过一行行铅字。
上面报道着遥远国度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在不断缩小,运算速度却在成倍提升;集成电路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预示着未来信息时代的雏形;新型材料不断涌现,推动着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生物科技也露出了尖尖角,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这些在几十年后看来司空见惯的名词和技术趋势,在此刻的华夏大地上,却如同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天方夜谭。
然而,诛皎看得懂。
他不仅看得懂,更能深切地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令人窒息的技术代差和追赶的紧迫性!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焦灼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漫过他的心田。
他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知道华夏终将迎来开放与发展,知道巨龙会有腾飞的一天。
但是,知道结果,并不意味着能坦然面对这个过程,尤其是当他如此清晰地“看到”那不断拉大的差距时。
“太慢了……还是太慢了……”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他脑海中浮现出联合总厂里那些经过改良、便被工人们视若珍宝的机床;浮现出农机分厂里,张铁柱他们为攻克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问题而熬夜奋战的情景;浮现出技术夜校里,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最基础的机械原理的画面……
这些在百家镇引以为傲的进步,与资料上描述的那些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相比,显得何其微小,何其缓慢!
就像一个人在奋力奔跑,却眼睁睁看着对手坐上了喷气式飞机,绝尘而去。
这种无力感,远比面对天灾人祸、明枪暗箭更让他感到压抑和沉重。
他合上一份关于某西方国家新型战斗机研制进展的摘要,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翻涌的心绪。
目光落在另一份资料上,那是关于某个东亚岛国如何利用引进技术,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工业体系的简讯。
他的眼神微微一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条路,并非走不通。只是现在,时机未到,环境也不允许。
但,不能坐等!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办公室里缓缓踱步。
脚下的土地坚实,窗外的村庄安宁,这是他十年奋斗守护下来的成果,是他的根基。
可他的心思,早已飞越了这方乡土,与那片更加广阔、也更加波澜壮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差距已经拉开,未来的追赶,需要更多的准备,更厚的积累。”他停下脚步,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夜幕,看到那遥远的未来。
“技术资料要储备,人才更要培养!尤其是像兴儿那样,拥有特殊天赋的苗子,必须好好引导,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联合总厂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产品,要利用这段相对‘蛰伏’的时期,苦练内功,尝试向更精密、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悄悄渗透。”
“还有空间……那片黑土地和灵泉,除了保障粮食安全,或许还能在物种优化、培育新品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逐渐串联成一条更加清晰、也更具野心的长远规划。
他知道,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科技进程。
但他可以作为一个播种者,一个蓄能者。
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条件,为国家、为民族,尽可能多地储备下技术的火种,培养出未来能够参与追赶的人才。
这,或许是他这个重生者,在守护一方安宁之外,所能做的、最具价值的事情。
他将那几份内部参考资料仔细地收好,锁进抽屉。
脸上的焦灼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坚定。
国际风云变幻,科技浪潮汹涌。
他无法置身事外,更不愿置身事外。
既然上天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给了他窥见先机的双眼,那么,为这条即将苏醒的东方巨龙的未来,贡献一份来自底层、却指向远方的力量,便是他无可推卸的使命与担当。
夜还很长,路也很远。
但他心之所向,已然超越了这小小的百家镇,投向了那片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未来的、没有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科技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