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发生在一个深夜。
苏婉宁正在测试一段关键代码,手摇计算机却再次报出内存溢出错误。巨大的挫败感瞬间淹没了她,连日的疲惫一起涌上,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她下意识地摸向口袋,那里有顾淮最后一封来信,已经被摩挲得边缘起毛。
“路虽远,行则将至。”
信上的字句仿佛带着温度,熨贴着她焦灼的心。
她深吸一口气,擦去眼角的湿润,没有放弃。她想起太姥爷笔记里一句看似无关的话: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否过于执着于模型的“完美”,而忽略了“简洁”才是工程实现的灵魂?
她换了一种思路,不再追求动态因子的全程精确计算,而是将其离散化,预设几种典型的飞行状态模式,让模型在这几种模式间进行智能切换。
这相当于将“连续攀爬”变成了“选择最优的预设台阶”,虽然牺牲了一点理论上的最优值,但可靠性和计算效率大大提升。
灵感如星火迸溅,她重新投入工作,忘记了时间。
三天后,她带着两份报告走进了赵高工的办公室。
一份是详尽的简化算法理论和仿真验证报告,另一份,是她熬夜手写的、长达二十页的《动态因子模型故障模式与应急处置预案》,里面分析了十几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对策略。
赵高工仔细翻阅着,尤其是那份应急预案,他看了很久。
最后,他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有了黑眼圈却目光灼灼的年轻女孩,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却真实的笑意。
“考虑得很周全。”
他合上报告,做出了决定。
“控制系统同意接入你的‘竹节’模型进行下一阶段联调。苏工,你证明了你不只有理论,更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消息传回轨道组,严工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她经过时,将自己泡好的一杯浓茶推到了她常坐的座位旁边。
那一刻,苏婉宁知道,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学生”,她用自己的专业、坚韧和负责任的态度,真正赢得了这些苛刻的老专家的尊重,在这片戈壁滩上,牢牢地扎下了根。
事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的凯歌,而是在一次次质疑、失败与坚持中,淬火成钢。
北方某野战军训练场上,尘土飞扬。
顾淮刚结束一轮战术指导,转身便看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孟晚晴又来了。他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目光掠过她,落在远处的训练器材上。
“孟记者,连队正在组织考核。”
他的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情绪。
“采访事宜请按流程与政治处对接。”
孟晚晴唇角微扬,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精巧的进口相机——在这个连黑白照相机都稀少的年代,这台相机显得格外醒目。
“顾副营长,师部政委特批的。”
她晃了晃相机,笑容里带着几分笃定。
“让我全程跟拍训练素材,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报道,不是么?”
阳光掠过她耳际,那枚小巧的珍珠耳钉闪着温润的光。
顾淮记得,很多年前,在军校的林荫道上,她也戴着同样的耳钉,那时她的笑容还没有这般锐利。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
“既然有批文,请遵守军事禁区规定。”
转身时,作训服擦过沙地,扬起细小的尘埃。
孟晚晴举起那台进口相机,镜头精准地对准顾淮和他身后正在冲刺的战士们,语气显得十分专业:
“顾副营长,你忙你的,不用特意关照我。我就是随便取取素材。”
话虽这么说,她的镜头却始终追随着顾淮的身影。
他下达指令时线条冷峻的侧脸,他扶起摔倒战士时结实有力的手臂,他凝神计时时微微抿紧的薄唇......
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敏锐地捕捉进镜头。
中途休息时,她自然地拿起一瓶未开封的进口矿泉水,国内很难买到,她利落地拧开瓶盖,递到顾淮面前。
“喝点水吧,嗓子都哑了。”
她的动作流畅自然,仿佛这个动作已经重复过无数次。
顾淮没有伸手去接,目光扫过旁边几个面露好奇的士兵,声音低沉了几分:
“谢谢,我自己有。”
他弯腰拾起地上的军用水壶,仰头灌了几口。
孟晚晴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收回,脸上的笑容依旧得体,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黯然。
她转而看向旁边一个看起来憨厚的老兵,笑着搭话:
“你们副营长平时也这么不苟言笑?他军校时候可不是这样的,那可是有名的……”
“林记者。”
顾淮打断她,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
“涉及训练机密,无关话题请不要在训练场讨论。”
气氛瞬间有些微妙的凝滞。
林晚晴却笑了,她迎上顾淮的目光,毫不退缩,声音依旧清脆,却仿佛藏着针:
“好,听我们顾副营长的。那就……只说现在,不提过去。”
她将“现在”两个字,咬得格外清晰。
一天的训练结束,夕阳将天边染成壮丽的橘红色。
孟晚晴收拾好相机设备,在顾淮即将带队离开时,快步走到他身边。
“顾淮。”
她压低声音,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
“我调回军部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她深深望进他的眼睛,那双曾经让他年少时怦然心动的眼眸里,此刻交织着旧日情愫、志在必得的决心,以及岁月沉淀后的复杂光芒。
“你见到我,不开心吗?”
不等他回答,她便优雅地转身,迈着从容而坚定的步伐走向那辆等候的吉普车,留下一个背影。
顾淮站在原地,挺拔的身影在暮色中凝成一道剪影。吉普车扬起的尘土渐渐散去,他深邃的目光却依然停留在道路尽头。
夕阳的余晖为他镀上一层暗金色的光晕,却照不进他眼底翻涌的思绪。风卷着沙尘掠过训练场,一如多年前那个分别的黄昏。
他缓缓收回视线,指节无意识地收紧。孟晚晴的突然回归,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些年来刻意维持的平静。
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此刻正悄然苏醒。
他知道,这个曾在他桀骜青春里留下深刻印记的女子,从来都不是轻易放弃的人。
而她的归来,注定要在他已然平静的生活中,掀起新的波澜。
西北基地,“星河二号”的偏差事件后,严工对苏婉宁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轻易否定她的计算,而是会拿着她的报告,皱着眉反复验算,偶尔会有同事来请教她关于模型算法的问题。
苏婉宁毫无保留地分享,甚至帮着优化了一些传统计算流程。
她逐渐适应了基地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