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黑石关浸在墨色里,洛河水贴着隘口西侧缓缓流淌,泛起细碎的银光。装甲旅旅长汉斯趴在东侧山梁的观察哨里,指尖划过冰冷的炮管 —— 十三辆巴顿坦克已在松树林中隐蔽妥当,炮口全部对准下方的陇海铁路线,履带被枯枝败叶仔细遮盖,只露出隐约的钢铁轮廓。“师座,红外夜视仪里出现灯光,距离十公里。” 通讯兵的低语打破寂静,汉斯立刻通过加密电台汇报,“日军先头部队来了,打头的是两辆装甲列车。”
指挥部设在隘口后方的关帝庙内,周明远正盯着沙盘上的红蓝色标记,白雪晴将最新破译的密电推到他面前:“师座,日军第 37 师团师团长长野佑一郎命令先头部队抢占黑石关后,立刻修复被我方破坏的铁路桥,还提到关里关押着两千多名民工,负责修桥的是伪军一个中队。”
“民工?” 周明远抬头看向地图上的黑石关中学位置,那里被标注为伪军驻地,“命令装甲旅调整部署,左翼坦克连留三辆坦克,待战斗打响后解救民工;通知炮兵旅,第一轮炮击避开中学区域,重点覆盖铁路桥两端的碉堡群。” 他抓起指挥杆指向隘口东侧的制高点,“让步兵 3 旅的 7 团提前占领那里,日军一旦溃散,就从山上压下去收尾。”
凌晨四点,装甲列车的轰鸣声穿透夜色,探照灯的光柱在铁路线上来回扫动。日军先头部队共有两辆装甲列车、五辆卡车,车厢里的士兵正昏昏欲睡,压根没察觉山梁上的杀机。当第一辆装甲列车驶入隘口中央时,汉斯猛地挥下手臂:“开火!”
十三辆坦克同时轰鸣,90 毫米主炮的火光瞬间撕破黑暗。第一辆装甲列车的车头被直接命中,锅炉爆炸的巨响震得山摇地动,滚烫的蒸汽喷涌而出,将附近的日军士兵烫得惨叫连连。第二辆装甲列车慌忙倒车,却被提前埋设的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瘫痪在铁轨上。
“重机枪压制!” 装甲旅的车载 m1919 重机枪随即开火,子弹如暴雨般扫向卡车车厢。日军士兵纷纷跳车逃窜,却撞上了从北侧山坳冲出的步兵 7 团。新补充的技术兵操控着刚配发的反坦克火箭筒,一发火箭弹精准命中卡车油箱,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隘口两侧的悬崖。
就在此时,西侧洛河上突然传来汽艇的马达声 —— 十三艘日军汽艇正从下游赶来增援,探照灯的光柱扫向岸边的坦克阵地。周明远早有防备,部署在河南岸的炮兵营立刻调整射角,105 毫米榴弹炮对着汽艇群连续轰击。炮弹在河面上炸开巨大的水花,三艘汽艇当场被炸翻,其余汽艇慌忙掉头逃窜,却被岸边的重机枪追着扫射,最终只剩两艘侥幸逃脱。
“按计划解救民工!” 周明远通过电台下令。三辆巴顿坦克冲破伪军驻地的大门,战士们跳下车冲进黑石关中学,只见两千多名民工被关在破教室里,个个面黄肌瘦,身上满是鞭痕。“我们是中央军 11 师,来救你们回家!” 班长的喊声刚落,教室里立刻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声与欢呼声。
驻守中学的伪军见大势已去,纷纷举枪投降。民工们自发找来撬棍和铁锤,跟着战士们破坏铁路轨道,短短半小时就拆毁了十余处铁轨,彻底断绝了日军后续部队的推进路线。
清晨六点,隘口的枪声渐渐平息。战士们正在清理战场,共击毙日军两百余人、伪军八十余人,击毁装甲列车两辆、汽艇十一艘,缴获步枪三百余支、重机枪五挺。汉斯带着技术兵检查受损的坦克,发现有两辆坦克的履带被日军步枪子弹击中,技术兵们立刻拿出维修套件,用手榴弹柄敲打着履带销子更换部件,动作熟练得丝毫不输老兵。“师座,这都是按您的要求练的!” 汉斯擦着额头的汗水笑道。
周明远走到被俘的日军军官面前,对方却梗着脖子叫嚣:“你们不过是侥幸获胜,长野师团长的主力马上就到,一定会踏平黑石关!” 周明远冷笑一声,让战士拿来地图:“告诉你们师团长,黑石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末瓦岗军在这里大败隋军,民国时韩复榘也在此栽过跟头。想过黑石关,先问问我手里的坦克答应不答应!”
就在此时,侦察兵传来急报:日军第 37 师团主力已抵达巩义,正分三路向黑石关推进。周明远立刻返回指挥部,沙盘上的红箭头已逼近隘口东侧。“日军吃了亏,肯定会用重炮开路。” 他拿起指挥杆,在黑石关与洛阳之间划出一道防线,“命令装甲旅撤回邙山南侧,依托山地构筑防御工事;炮兵旅转移至洛河北岸,利用地形隐蔽;步兵旅坚守黑石关,等日军进入隘口后,炮兵与装甲旅南北夹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民工们得知日军主力要来,纷纷主动要求留下帮忙:“周师长,我们熟悉地形,能给你们带路挖战壕!” 周明远深受感动,让后勤兵给民工们分发粮食,安排他们协助工兵连挖掘反坦克壕。阳光下,军民合力筑工事的身影遍布黑石关内外,曾经的绝望之地,如今已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午后时分,日军的重炮开始轰击黑石关。炮弹落在隘口的阵地上,掀起阵阵尘土。周明远站在邙山的观察哨里,望着远处日军的进攻队列,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检测到宿主率部取得黑石关伏击战胜利,完成 “隘口阻敌” 主线任务,奖励:美式 155 毫米重炮 x8 门、坦克燃油 x50 吨、民工支援 buff(工事修筑速度 + 30%)、军功值 + 。】
“命令各旅,做好总攻准备!” 周明远的声音通过电台传遍全军,“让长野佑一郎看看,经过整训的 11 师,到底有多硬!”
邙山脚下,装甲旅的坦克已启动引擎,履带转动的声音沉闷而有力;洛河北岸,炮兵旅的 155 毫米重炮已校准射角,炮口直指东方;黑石关隘口,步兵旅的战士们握着新配发的步枪,眼神坚定地望着日军来袭的方向。一场更大规模的决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