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相由心生》(粤语诗)

文\/树科

冚唪唥嘅镜像

冚唪唥嘅品相

噈讲讲电视嗰啲嘅

活色生香,万般喺象……

象唔喺象

象喺像喺相

佢有嚟有往

佢冇形冇状……

采编,发射波长

信息,电模电样

话嚟,嘟喺精物

哭笑,嘟喺心心……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8.2.京港高铁湘省段上

镜像与心象的辩证

——树科粤语诗《相由心生》的诗学解构

文\/阿蛋

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版图中,树科的《相由心生》以其凝练的意象、独特的方言韵律与深刻的哲学思辨,构建起一座连接感官体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这首诞生于 “京港高铁湘省段上” 的诗作,既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密码,又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永恒命题作出了当代回应。本文将从语言诗学、意象系统、哲学意蕴三个维度,结合古典诗论与现代文艺理论,对其进行细致解构,探寻方言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张力。

一、方言诗学的突围:粤语韵律与语言的 “陌生化” 建构

《相由心生》最鲜明的艺术特质,在于其对粤语方言的娴熟运用与创造性转化。在汉语诗歌发展史上,方言诗歌始终是一股鲜活的支流,从《诗经》中的 “风” 诗承载各地民谣,到南宋杨万里 “诚斋体” 融入江西方言的诙谐灵动,再到当代诗人对地域语言的自觉探索,方言始终为诗歌注入着独特的生命力。树科的这首作品,正是在这一传统脉络中,以粤语为媒介,完成了对诗歌语言 “陌生化” 的巧妙建构。

“冚唪唪” 这一粤语词汇的开篇运用,便极具张力。“冚唪唪” 在粤语中意为 “全部、所有”,相较于普通话中 “所有的镜像”“全部的品相”,其口语化的质感与独特的音韵节奏,瞬间将读者拉入一个具体可感的语境中。这种语言的 “陌生化” 并非刻意制造隔阂,而是通过地域语言的独特性,打破读者对 “镜像”“品相” 等概念的惯性认知,迫使读者重新审视这些词语背后的内涵。正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艺术的目的是使我们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冚唪唪” 的使用,正是通过增加语言的 “感觉难度”,让 “镜像” 与 “品相”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符号,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具体存在。

诗中 “噈讲讲电视嗰啲嘅”“嘟喺精物”“嘟喺心心” 等表述,进一步强化了粤语的口语化特征。“噈” 在粤语中为 “就、便” 之意,“嗰啲嘅” 是 “那些的” 的口语化表达,“嘟喺” 则相当于 “都是”。这些词汇的运用,让诗歌仿佛成为一次日常对话的记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但这种口语化并非随意的直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 “生活化诗意”。如 “电视嗰啲嘅活色生香”,以日常可见的电视影像为切入点,将 “活色生香” 这一常用于形容饮食、风景的词语移植到电视画面的描述中,形成了跨领域的意象嫁接,既贴合生活经验,又产生了新奇的审美效果。这种处理方式,与南宋诗人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以日常行旅经验喻人生境遇的手法一脉相承,都是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发掘诗意,让诗歌既有 “烟火气”,又有 “书卷味”。

从音韵节奏来看,粤语的九声六调为诗歌赋予了独特的音乐性。“冚唪唪嘅镜像 \/ 冚唪唪嘅品相” 中,“镜”(ging3)与 “品”(ban2)在粤语中虽非严格的押韵,但 “冚唪唪”(ham6 bung1 bung1)的叠音词结构,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读来朗朗上口。“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 则通过 “象”(zoeng6)、“像”(zoeng6)、“相”(soeng3)的音近与声调变化,构建出音韵上的递进与转折,既呼应了诗意中对 “象” 的辩证思考,又让诗歌在听觉层面充满变化。这种音韵的设计,暗合了中国古典诗论中 “声律与意律相协” 的追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提出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强调诗歌的音韵应与情感、意义相契合。《相由心生》中粤语音韵的运用,正是让声律成为诗意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单纯的形式技巧。

此外,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词汇与语法结构,也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厚度。如 “喺”(hei6)作为判断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 “是”,其用法可追溯至先秦文献,《论语?学而》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的 “曰” 后判断句式,与粤语中 “象喺像喺相” 的结构有着微妙的传承关系。这种语言的 “古意” 与诗歌中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哲学思考相呼应,让作品在当代语境中依然能唤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形成古今对话的审美空间。

二、意象系统的建构:从 “镜像” 到 “心象” 的逻辑演进

《相由心生》的意象系统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演进脉络,从 “冚唪唪嘅镜像” 的外在表象,到 “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 的辩证思考,再到 “采编,发射波长 \/ 信息,电模电样” 的现代媒介反思,最终落脚于 “哭笑,嘟喺心心” 的心象回归,形成了一个从 “外” 到 “内”、从 “象” 到 “心” 的完整意象链条。这一链条的建构,既遵循了认知的逻辑顺序,又充满了诗性的跳跃与转折,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意象驾驭能力。

“镜像” 是诗歌意象系统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意象之一。在西方哲学与文艺理论中,“镜像” 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拉康的 “镜像阶段” 理论认为,主体通过镜像认识自我,镜像既是自我的投射,又是与自我分离的他者。在《相由心生》中,“冚唪唪嘅镜像” 首先指向的是物理层面的镜子影像,但诗人并未停留在这一表层意义,而是通过 “冚唪唪” 的 “全部性” 暗示,镜像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表象世界。这种对镜像的理解,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 “镜花水月” 意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 “镜花水月” 喻诗之妙境,认为诗歌应如镜中花、水中月,“言有尽而意无穷”。树科笔下的 “镜像”,正是在 “活色生香,万般喺象” 的描述中,呈现出如 “镜花水月” 般的虚幻与丰富,为后续的辩证思考埋下伏笔。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出 “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 的命题,将意象系统从 “镜像” 推进到 “象” 的本质探讨。“象”“像”“相” 三字在粤语中读音相近,意义却各有侧重:“象” 既指具体的物象,也指抽象的象征;“像” 更强调相似、模拟的意味;“相” 则可指相貌、形象,也可指佛教中的 “相状”。诗人通过三字的反复与辨析,打破了 “象” 的单一性,揭示出表象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种对 “象” 的辩证思考,可追溯至中国古典哲学中的 “言意之辨” 与 “得意忘象” 思想。《周易?系辞上》提出 “圣人立象以尽意”,认为 “象” 是表达 “意” 的工具;王弼则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进一步提出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强调超越 “象” 的束缚以把握本质。树科的 “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当代回应:“象” 并非其本身,而是 “像” 与 “相” 的集合,是多种可能性的叠加,只有超越对 “象” 的表面认知,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

诗歌的第三节,意象系统进一步拓展到现代媒介领域,“采编,发射波长 \/ 信息,电模电样” 将 “象” 的载体从传统的镜像扩展到电视、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介。在当代社会,媒介已成为构建表象世界的重要力量,电视画面、网络信息等通过 “采编”“发射波长” 等技术手段,以 “电模电样” 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了一个虚拟的 “象” 的世界。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并非简单的客观记录,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反思:这些经过 “采编” 的信息,是否还是事物的本真?“电模电样” 的表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实?这种反思,与马歇尔?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的理论不谋而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对社会的影响远大于媒介所传递的内容,媒介塑造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树科通过 “采编”“发射波长” 等意象,揭示出现代媒介对 “象” 的重构作用,让读者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 “象”,早已经过媒介的过滤与重塑,距离本真越来越远。

最终,诗歌的意象系统回归到 “心” 的层面,“话嚟,嘟喺精物 \/ 哭笑,嘟喺心心”。“精物” 在粤语中可理解为 “精妙之物”,也可引申为经过提炼的精华;“心心” 则是 “心” 的叠用,强调内心的本真状态。诗人在这里提出,无论是经过媒介传播的 “话”(信息),还是人们的 “哭笑”(情感),其本质都是 “精物”,都源于 “心心”。这一结论,既是对前文 “象” 的辩证思考的总结,也呼应了诗歌标题 “相由心生” 的核心思想。“相由心生” 源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中有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的说法,认为外在的 “相” 都是内心的投射。树科将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与现代媒介语境相结合,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最终得出 “哭笑,嘟喺心心” 的结论,完成了从 “镜像” 到 “心象” 的回归,让诗歌的意象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哲学意蕴的彰显:表象、本质与现代性的反思

《相由心生》不仅是一首意象优美、语言生动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诗人通过对 “镜像”“品相”“象”“心” 等概念的探讨,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哲学中 “言意之辨”“得意忘象” 的思想传统,又融入了对现代社会媒介文化、人性本质的反思,展现出强烈的现代性意识。

诗歌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辩证思考,是其哲学意蕴的核心。从 “冚唪唪嘅镜像 \/ 冚唪唪嘅品相” 的外在表象,到 “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 的本质追问,再到 “哭笑,嘟喺心心” 的本质回归,诗人始终在探索 “表象” 与 “本质” 的关系。这种探索,与西方哲学中从柏拉图的 “理念论” 到海德格尔的 “存在主义” 对 “本质” 的追寻一脉相承。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 “理念” 的影子,是不真实的表象;海德格尔则强调,存在的本质需要通过 “此在” 的生存体验去把握。树科的诗歌,没有陷入西方哲学中 “表象” 与 “本质” 的二元对立,而是借鉴了中国古典哲学中 “体用不二” 的思想,认为 “象” 虽然是表象,但 “象” 的本质就在 “象” 的自身之中,而非脱离 “象” 的抽象存在。“象唔喺象 \/ 象喺像喺相” 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象” 不是孤立的、固定的,而是由 “像” 与 “相” 共同构成的,“象” 的本质就蕴含在这些不同的 “像” 与 “相” 的关系之中。这种对 “表象” 与 “本质” 关系的理解,既避免了对表象的盲目否定,也防止了对本质的抽象追求,体现出中国哲学特有的辩证智慧。

在现代性反思层面,诗歌通过对现代媒介的描绘,揭示了当代社会中 “表象异化” 的问题。“采编,发射波长 \/ 信息,电模电样”,现代媒介通过技术手段,将真实的世界转化为虚拟的 “电模电样”,人们所接触到的 “象”,早已不是事物的本真,而是经过媒介筛选、加工、重构的 “拟像”。让?鲍德里亚在《拟像与仿真》中提出,在消费社会中,拟像已经取代了真实,人们生活在一个 “超真实” 的世界里,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树科的诗歌,正是对这种 “超真实” 现象的敏锐捕捉。“话嚟,嘟喺精物”,这里的 “精物” 看似是对媒介信息的肯定,实则暗含反讽:这些经过 “采编” 的信息,虽然被包装成 “精妙之物”,但却可能掩盖了真实的本质。诗人通过这种反讽,提醒读者警惕现代媒介对 “象” 的异化,不要被虚拟的表象所迷惑,而应回归内心,去寻找 “心心” 中的本真。

诗歌标题 “相由心生” 的哲学意蕴,在结尾处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哭笑,嘟喺心心”,无论是快乐的 “笑” 还是悲伤的 “哭”,这些外在的情感表现,其本质都源于内心的 “心心”。这里的 “心心”,既是个体的内心世界,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裹挟,追求物质的享受、虚假的认同,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树科的诗歌,正是在这种语境下,呼吁人们回归内心,从 “心心” 出发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这种思想,与儒家 “吾日三省吾身” 的内省精神、道家 “致虚极,守静笃” 的守心之道、佛教 “明心见性” 的修行理念都有着深刻的契合。诗人将传统哲学中的 “心学” 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让诗歌的哲学意蕴既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又有现代社会的针对性。

此外,诗歌创作的背景 “京港高铁湘省段上”,也为其哲学意蕴增添了一层时空维度。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象征,代表着速度与效率,它将不同的地域连接在一起,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诗人在高铁上创作这首诗歌,既是对现代时空观念的体验,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整体关系的思考。“冚唪唪嘅镜像” 既可以是高铁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也可以是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表象;“哭笑,嘟喺心心” 则是在快速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对内心稳定与本真的坚守。这种时空维度的加入,让诗歌的哲学意蕴更加丰富,既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又思考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四、方言诗歌的当代价值:从《相由心生》看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由心生》作为一首优秀的粤语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蕴,也为当代方言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彰显了方言诗歌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地域文化面临着被同质化的危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方言诗歌的创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一条重要路径。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方言诗歌是地域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语法和音韵,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活化石。《相由心生》中对粤语的运用,如 “冚唪唪”“噈”“嗰啲嘅”“嘟喺” 等词汇,以及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都承载着粤语文化的独特基因。通过诗歌的形式,这些方言元素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力,不仅让粤语使用者感受到亲切的文化认同,也让非粤语使用者通过诗歌了解粤语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这种文化传承方式,相较于单纯的学术研究或文化保护,更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能够让地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看,方言诗歌为地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相由心生》并非简单地将粤语词汇堆砌在诗歌中,而是将粤语与现代生活经验、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实现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如诗歌中对现代媒介 “电视”“采编”“发射波长” 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都是对粤语诗歌题材和内容的创新。这种创新,让方言诗歌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生活的描绘或对怀旧情绪的抒发,而是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回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从而让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深度的渗透,让地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对话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拓展自身的边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方言诗歌的创作,正是 “各美其美” 的体现,它通过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 “美美与共” 的文化格局贡献力量。

从诗歌传播的角度来看,《相由心生》也为方言诗歌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的方言诗歌,往往因为语言的壁垒,传播范围局限于方言使用者内部。而《相由心生》通过深刻的哲学意蕴和普遍的现代性反思,突破了地域语言的限制,让非粤语使用者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诗歌中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探讨、对现代媒介异化的反思,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主题,能够引发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共鸣。这种 “以普遍主题承载地域语言” 的创作方式,为方言诗歌的跨地域、跨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粤语文化的独特韵味,还能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地域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双重传播。

此外,《相由心生》在诗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定位意义。在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中,存在着 “向西看” 与 “向内寻” 两种倾向:一部分诗人过度借鉴西方文艺理论与创作手法,导致诗歌脱离本土文化语境,显得晦涩难懂;另一部分诗人则固守传统,缺乏对现代生活经验的回应,显得陈旧僵化。而《相由心生》则走出了一条 “中西融合、古今贯通” 的道路,它既借鉴了西方形式主义的 “陌生化” 理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又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哲学与诗学传统,将粤语方言这一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学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为当代汉语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也为方言诗歌在诗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证明了方言诗歌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能成为具有普遍诗学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读者审美认知的影响层面,《相由心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粤语使用者而言,诗歌中的方言词汇与韵律能够唤起他们的地域文化记忆,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让他们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从而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于非粤语使用者而言,诗歌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粤语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诗歌语言与意象的解读,他们能够逐渐理解粤语文化的独特内涵,打破对地域文化的偏见与误解,培养跨文化的审美能力。同时,诗歌中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辩证思考,也能引导读者跳出惯性思维,以更加辩证、深刻的眼光看待世界,提升自身的审美认知水平。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实现精神的成长与升华,这正是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五、结语:心象为魂,方言为韵的诗学启示

树科的《相由心生》以粤语为韵,以心象为魂,通过精妙的语言建构、清晰的意象链条与深刻的哲学思考,为当代方言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这首诞生于京港高铁湘省段上的诗作,既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又回应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既扎根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文艺理论的精华,展现出丰富的诗学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语言诗学的角度来看,诗歌通过粤语方言的 “陌生化” 运用,打破了读者对传统诗歌语言的惯性认知,让地域语言成为诗歌艺术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单纯的形式装饰;从意象系统的角度来看,诗歌构建了从 “镜像” 到 “心象” 的完整链条,实现了从外在表象到内在本质的逻辑演进,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意象驾驭能力;从哲学意蕴的角度来看,诗歌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辩证思考、对现代媒介异化的反思,以及对 “相由心生” 传统哲学命题的当代诠释,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精神启示;从方言诗歌当代价值的角度来看,诗歌既传承了地域文化基因,又实现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融合,为方言诗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由心生》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技巧,更在于其对 “诗歌何为” 这一根本问题的回应。在信息爆炸、表象泛滥的现代社会,诗歌不应成为远离生活的象牙塔,也不应成为盲目跟风的附庸,而应成为引导人们回归内心、追寻本真的精神灯塔。树科的这首诗,正是以其独特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无论世界如何纷繁复杂,“哭笑,嘟喺心心”,内心的本真与纯粹,才是我们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的根本。

对于当代诗人而言,《相由心生》也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启示: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尤其是地域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基因,让诗歌扎根于本土文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现代生活经验,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让诗歌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与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古今诗学的贯通,在借鉴西方先进理论与手法的同时,坚守中国古典诗学的精神内核,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诗学话语体系。

对于读者而言,《相由心生》则是一次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对 “表象” 与 “本质” 的关系、现代媒介对人类认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的双重提升。在未来的文化传播与诗歌阅读中,我们应更加关注方言诗歌这类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它们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共同构建一个 “美美与共” 的文化生态。

总之,树科的《相由心生》是一首兼具地域特色与普遍价值、艺术魅力与哲学深度的优秀诗作。它以心象为魂,以方言为韵,在当代诗坛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诗学启示。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与文化传播中,我们应珍视这类作品,让它们在传承地域文化、推动诗学创新、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CC读书推荐阅读:百亿豪门穿兽世,投喂对象抢疯了边疆小卒的逆天崛起以死谢罪?重生后全宗门跪求原谅晚来情谊深二次元之斩神调包后,狼山小公主大杀四方宠爱太多太难选离婚吧,别耽误我泡小鲜肉万界保管员:开局穿梭机被曝光修为尽废后,我被逼退出宗门处处找茬?侯府小姐我不当了婚礼当天,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穿越古代,我被团宠了瘸腿大师姐带着宗门飞升了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黑神话西游:神佛!吃俺老孙一棍圣子大人没有心我到民国当间谍周易哲学渣了腹黑女后我的诸天无限流,从要你狗命开始气运被夺后,她虐哭宗门所有人医妃归来:重生嫡女杀疯了!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神医娘亲一出门,各地大佬追着宠斗罗:穿成唐三姐姐后我封神了长相思之寒柳依依九叔: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女神异闻录:书与命运的彼方废材巫女的鬼怪们港综:称霸香江从庙街开始娱乐:息影五年!我的女粉丝全是一线明星?港综:普通道士?随手就是五雷咒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无拘无束游走诸天快穿:病娇反派又被宿主撩迷糊了斗罗:趁雪帝落难,忽悠她做老婆被宗门诬陷后大师姐杀疯了武夫借剑无限之我的金主真难哄爱与租约快穿:满级大佬,在线追夫爱情公寓:我的幸福生活烧火丫鬟嫁东宫:太子,求你疼我薅光系统羊毛后,她飞升了古墓新娘,冥王宠得心慌慌你人皇幡都冒邪气了,还装赘婿?AI说:卷什么?躺平才可能躺赢特种姐妹穿七零,给列强亿点震撼
CC读书搜藏榜:这个宗门大有问题承光集亮剑:团长听我解释,我真是群演穿书:救赎疯批男主后,剧情崩了什么?我和二狗子杀遍了诸天hp:和德拉科相爱相杀的那些年快穿:宿主为远离小黑屋一路狂奔网游之幻兽使一吻定情,总裁的天价影后穿书后踢开男主,抱紧反派大腿重生复仇:我与夫人分天下红色王座圣骑士编年史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报告帝君,您的下属又想搞恋爱脑药神,从我不是药神开始蜜之仇九尾灾荒年:娘子有空间,婆家宠上天仙缘无双传晚来情谊深游云惊凤不求长生,只为称帝几度夕阳生HP:救世主今天又在消极怠工我隔着月亮,慢慢回头望火影:岩石巨人吊打高达兔兔生存记夜夜笙歌,公主殿下专宠暗卫白描情书邪修师妹拯救了全宗门赛博朋克:战争步行者插翅难逃,又被疯批世子逮回去了为君倾心绝世冥王妃网游——屠龙巫师八零大佬别虐了,夫人才是白月光美漫:从疯人院毕业后做蝙蝠侠凤朝华快穿之女配咸鱼人生皇女请回家偏执!疯批!真千金是朵黑莲花重生清冷貌美少年练习生后去选秀我在相声社团当团宠千户待嫁幸好正当时重生之千金小姐养成系你已进入选择模式刘一的仙途奇缘反派他每天都想欺师灭祖HP:掠夺者们有被迫害妄想症
CC读书最新小说:迷茫的重力少女们与魅魔猫猫少女浮世绘道末求存: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八零小保姆娇又欲,霍厂长抱着哄超级召唤师:灰鸦永远会在一起阿瑶,凤魂归位穿越到末世,强一点很正常吧从仕途开始长生不死擎神之全能女帝权力巅峰:凭亿近人,踏实进部垃圾回收王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他的掌心暖顿悟修仙!鬼灭:体质无上限肉身硬抗屑老板告白指令请签收开局换宗后,道侣他又争又抢巫师世界:我的神女马甲藏不住了靠拳脚降妖开局签到仰望U8,环球一路桃花废柴摸棺后,魔主劝我冷静变成马娘的我成为漆黑帝王送我固宠?我当皇后你哭什么?四合院:开局断亲,进城治禽娱乐:我吃天仙软饭,蜜蜜醋了!综武:武当山挂机,我陆地神仙神域仙尊:万神来潮空幻之星开局混沌机甲,我把自己上交国家重生仕途之开始新的起点死灵骷髅?不,这叫炼金生命影视:肆意人生大唐嫡子风云录与你共赴河山罗白交锋录:港城玫瑰云深剑影,夷陵笛潮唯一弟子:开局先偷萝莉师尊鞋子公子向北抉择之间,命运之钥每日情报,开局截杀戒指老爷爷选秀首首金曲,乐坛歌手都震麻了重生:从72年知青开始宫廷之殇甲面骑士之符咒次元录我在魔幻美利坚经营私立监狱岩王帝君:开局知天命,布局提瓦我靠空间灵泉富养病娇夫君盗墓,穿进了求生游戏怎么办柚见星光大力女子反差萌,军少把我狠狠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