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光把电动车停在路边,掏出手机确认订单信息。屏幕的蓝光在深夜里格外刺眼,照亮了他疲惫的脸。已经凌晨一点多了,这是他今晚接的最后一单。订单显示要送往城西的老工业区,那地方白天都人迹罕至,更别说深夜。但平台给出了双倍配送费,加上夜间补助,这一单能抵平时三单的收入。
\"真是见鬼了,这么晚还有人点外卖。\"李小光嘟囔着,把手机架在车头,启动了导航。夜风带着初秋的凉意钻进他的衣领,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电动车驶入主干道,路灯一盏接一盏地向后退去。随着距离工业区越来越近,路灯的间隔逐渐拉长,光线也越来越暗。李小光打开了车灯,两道惨白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前方坑洼的路面。
导航提示他右转进入一条小路,李小光皱起眉头。这条路他从未见过,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枝叶交错,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车轮碾过落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您已偏离路线,正在为您重新规划...\"导航突然发出提示。李小光停下车子,重新查看地图。奇怪的是,地图上根本没有显示这条小路,只有一片空白区域。
一阵冷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李小光感到后颈一阵发麻,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背后盯着他。他猛地回头,身后只有无尽的黑暗和摇曳的树影。
\"见鬼。\"他低声咒骂,决定原路返回。但当他调转车头时,却发现来时的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爬满藤蔓的砖墙。
李小光的心跳骤然加速,冷汗顺着脊背流下。他掏出手机想打电话求助,却发现信号格空空如也。时间显示凌晨一点四十五分,距离订单超时还有十五分钟。
\"只能往前走了。\"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电动车继续前行,轮胎碾过落叶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路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密,树影在地上扭曲成诡异的形状。
突然,导航再次响起:\"前方一百米右转,目的地将在您左侧。\"
李小光顺着提示右转,眼前豁然开朗——一栋破旧的三层小楼矗立在空地中央。楼体斑驳,窗户大多破碎,黑洞洞的窗口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他。楼前歪斜的铁门上挂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门牌:西郊路137号。
这正是订单上的地址。
李小光停好车,从保温箱里取出餐品。包装袋上凝结的水珠冰凉刺骨,他这才注意到四周的温度比来时低了许多。抬头望向小楼,二楼的某个窗口似乎有微弱的灯光闪烁。
\"有人吗?您的外卖到了!\"李小光站在铁门外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场地回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试着推了推铁门,伴随着刺耳的吱呀声,门竟然开了。门轴转动的声音像是某种生物的呻吟,让李小光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院子里杂草丛生,几株枯死的灌木歪斜地立着。李小光小心翼翼地踩着石板路走向楼门,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楼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一股霉味混合着灰尘扑面而来。
\"外卖放门口行吗?\"他又喊了一声,声音在空荡的楼道里回荡。
\"送上来。\"一个沙哑的男声突然从楼上传来,吓得李小光差点扔掉手中的餐袋。
他咽了口唾沫,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找到了楼梯。木质楼梯在他脚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每一步都伴随着令人牙酸的吱呀声。二楼走廊尽头有一扇门虚掩着,门缝中透出一线昏黄的光。
李小光走到门前,轻轻敲了敲:\"您的外卖。\"
\"进来。\"那个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
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李小光僵在原地。房间中央摆着一张老式木桌,桌上点着一盏油灯,摇曳的火光将整个房间映照得忽明忽暗。一个瘦削的男人背对着门坐在桌前,身上裹着一件褪色的棉袄。
\"放桌上。\"男人头也不回地说。
李小光强忍着不适走进房间,将外卖放在桌上。这时他才注意到,桌上除了油灯外,还摆着一个相框,照片已经泛黄,隐约能看出是一张全家福。
\"一共是四十八元。\"李小光说,声音有些发抖。
男人缓缓转过身来。他的脸色惨白得不正常,眼睛深陷,嘴唇干裂。当他的目光落在李小光身上时,李小光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从脚底直窜上脊背。
\"用这个付。\"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递给李小光。
李小光接过钱,指尖触碰到男人的手时,一股刺骨的冰凉让他差点叫出声来。他匆忙数了数钱,正好四十八元,但纸币的触感异常粗糙,像是存放了很久。
\"谢谢,祝您用餐愉快。\"李小光机械地说完标准用语,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男人突然叫住他,\"你看起来很累,要不要喝杯茶再走?\"
李小光头皮发麻,连忙摇头:\"不用了,我还有别的单要送。\"
男人没再挽留,只是用那双深陷的眼睛盯着他,直到李小光退出房间,关上门。门合上的瞬间,李小光仿佛听到里面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他几乎是跑着下了楼,冲出小楼,跳上电动车,头也不回地驶离那个诡异的地方。直到重新回到主干道上,看到远处城市的灯光,他才长舒一口气,停下车子检查刚才收到的钱。
纸币看起来很正常,只是有些旧。李小光摇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是太累了才会疑神疑鬼。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凌晨两点二十,决定直接回家休息。
回到家,李小光把电动车停在楼下,拎着保温箱上楼。电梯里,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直到进门后打开保温箱准备清理时,他才发现了异常——箱子里多出了一个他没见过的外卖袋。
李小光浑身发冷,颤抖着手拿出那个袋子。袋子是普通的牛皮纸袋,但已经有些发黄,摸上去潮湿冰冷。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袋子上贴着一张外卖单,收件人一栏赫然写着他的姓名和地址,而送餐地址则是——西郊路137号。
他猛地将袋子扔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散落出来:一个发霉的饭盒,里面的食物已经腐烂变黑;一杯饮料,塑料杯壁附着可疑的黑色物质;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
李小光强忍着恶心,用筷子挑开纸条。上面用褪色的墨水写着几个字:\"谢谢你送来的晚餐。\"
他跌坐在地上,胃里一阵翻腾。手机突然响起提示音,是平台发来的消息:\"感谢您完成今日所有订单,夜间补助已到账。\"
李小光颤抖着点开订单记录,最后一单显示\"已完成\",但当他点开详情时,屏幕上却显示\"该订单不存在\"。
第二天一早,李小光请了假没去上班。他试着回忆昨晚的经历,越想越觉得不真实。中午时分,他决定骑车去西郊路看看。
阳光下的工业区看起来毫无异常,破旧的厂房和办公楼静静矗立。李小光沿着昨晚的路线行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梧桐小路和那栋三层小楼。他向路边的环卫工人打听西郊路137号,对方一脸茫然:\"这一片最老的房子几年前就拆光了,哪还有什么137号?\"
李小光不信邪,又去社区办事处查询。工作人员调出档案后告诉他,西郊路137号确实存在过,是一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楼,但在五年前的一场火灾中被烧毁,当时楼里住着的一户三口全部遇难。
\"那家人姓什么?\"李小光声音发颤。
工作人员翻看着记录:\"户主叫王建国,妻子李秀兰,还有个儿子...咦,这里记录不全,儿子名字看不清了。\"
离开社区办事处,李小光在阳光下仍感到阵阵寒意。他再也没敢在深夜接单,而那晚的经历,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直到某天,他在骑手休息站无意中听到两个同行在聊天。
\"你听说过西郊路那单吗?\"一个骑手神秘兮兮地说,\"据说半夜接那单的人,都会收到一份送给自己家的外卖...\"
\"别瞎说,怪瘆人的。\"另一个骑手搓了搓手臂。
李小光默默走开,他知道,又一个都市怪谈诞生了。而这次,他是故事里那个永远不敢说出真相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