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
她神情黯淡。
“可惜,我那大孙,就算长大,恐怕也难及你一半。”
“唉。”
她话音未落。
一旁——
那个眉眼喜庆、一直低头站着的小孩突然开口。
他灵巧地打圆场,高声道:“大哥哥,我能把这些教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吗?”
朱雄英望向这孩子。
之前他听人提过。
这孩子的爷爷,似乎是朝中某位大臣。
正在此地主持修水利,应属工部。
朱雄英心下稍转,随即点头,“当然可以!”
“等会儿若有纸笔,我会写得更详细些,你们可以抄一份带回去,给谁都可以!”
“这是件好事!”
朱雄英笑着说道。
马皇后听后,先是一愣,“你真愿意把它交给天下百姓?”
“这……”
她原以为,刚才那番话只是客套。
毕竟——
这样一套东西,历经数代人研究打磨,恐怕比“传家秘宝”还要珍贵。
不说别的。
马皇后见识不浅。
如今士族之中,各家都有自家启蒙之法。
那些所谓的大儒,穷尽一生,甚至几代人积累,才编出一套教材。
哪一家不是视若珍宝,秘不示人?
可如今——
这正是士族学子们的……
这便是他们在朝堂上能够占据绝大多数的根本原因!
从一开始的争夺一步两步,到最后的步步紧逼,争斗从未停歇。
从洪武元年到如今的洪武二十五年,时间悄然流转。
东南士族出身的官员数量,几乎是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
即便朝廷察觉到了南北势力失衡的问题,出台了“南北榜”制度来控制局面,但这种做法,也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的矛盾。
真正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当然在于大儒的数量和整体学子的素质与水平。
如今,一些真正以“立志济世”为己任的大儒,已经开始了行动,他们致力于推动南北学术均衡,
亲自前往那些战火侵袭、文化凋敝的北方地区讲学授徒。
比如早年侍奉大孙的先生方孝孺,他出身于东浙士族,是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
自从辞去了宫中侍讲的职务后,他便一路从山西到陕西,最终选择在川蜀定居讲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那么,朝廷对于寒门甚至贫苦家庭的学子,是否有扶持?
当然是倾尽全力!
像解缙这样出身贫寒的孩子,老皇帝为了重用他,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将一个新科进士提拔为朝廷命官!
从上至下,大明对贫苦孩子出人头地的重视程度,可谓空前。
可即便如此,“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依旧是现实的写照!
每年真正出身寒门、却能跻身庙堂的人,寥寥无几……
更别说……
马皇后心里明白,她现在所处的地方,应该是钟山另一侧的小村落。
这里,哪有什么“寒门”?
所谓寒门,至少家里有人识字,祖上有人是秀才,有过风光岁月,只是如今落魄了。
而这些孩子呢?
家中连识字的人都没有,连“门”都谈不上!
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沿着父辈的老路,继续务农为生。
在大明“四民之策”中,农虽被列为一等,也能通向仕途。
但那样的上升通道,难如登天,恐怕万人中也难得一个。
一时之间,马皇后思绪万千。
当她再看向朱雄英时,眼神里已满是感激。
而此刻,朱雄英也毫不拖泥带水,说要写,就立刻动手。
“纸笔在哪?”
“我要把详细的计划写下来。”
马皇后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立刻回过神来,“哦”了一声,马上请朱雄英与孩子们一同进入她住的小屋。
朱雄英简单打量了一下屋内情况。
虽谈不上奢华,但也整洁干净。
吃的东西,基本都是粗粮,还有些是猎来的野味。
马皇后见他四处看,便笑着解释:
“我刚到这里,村民们待我很是厚道。”
“你看,这些粮食和肉,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却都送到了我这里。”
朱雄英点头,将这些细节默默记在心中。
他刚才就注意到,以这个小山村的条件,能拿出这些,已经是他们能给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一边想着这些事,他一边开始动笔。
院子里,有个穿红衣的小孩,满脸喜气,他拿来纸笔,轻轻放在桌上,眼睛直直地望着那人。
院子里空旷得很。
只有一张木桌,一块旧木板。
其他东西……
都是些散落四处的小木凳、石头块,估计是孩子们自己从外头搬来的。
朱雄英默默记下这一切。
然后他提笔,毫不犹豫地写下脑海中的“拼音”规则。
“要是记不住发音,可以用一个认识的字来标注。”
“比如‘ang’这个音,可以写个‘昂’字在旁边。”
他不厌其详,一一写下。
连声调的标记方式,都写得清清楚楚。
话说回来……
如今大明的书文,是没有标点的,这一点他也会教给孩子们。
但现在,先从拼音和识字开始。
时间过得飞快……
一晃就是一个时辰。
朱雄英感觉,这具“身外化身”的时限已到。
该说的,也说得差不多了。
他便起身告辞。
“这些内容,谁要是想抄,就尽管抄去。”
“也可以送去印书局,让大家都知道。”
“不必守着老规矩。”
“文明,是在交流中生长起来的。”
他把写好的纸张放在桌上,郑重交代。
马皇后听后,频频点头,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就该这样!”
“就该这样!”
朱雄英微微一笑。
“那我就先告辞了。”
“天快黑了,怕赶不上路。”
马皇后眼中闪过不舍。
说不清为什么。
她对这个年轻人,有种发自心底的亲近感。
这种亲近,像是天生的一样。
眼看着朱雄英走出院子。
她忽然想起什么,急忙喊道:
“留下如此宝贵的学问,还不知道您尊姓大名!”
“等将来印成书,我也要写上您的名字。”
“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份恩情该归谁。”
朱雄英停下脚步,仰头望天。
天高云淡,万里无云。
天际间,几只雄鹰展翅高飞,身影矫健。
他缓缓开口。
“大明的未来学子,注定要站在巅峰,看遍天下。”
“大明,也终将展翅高飞。”
“名字嘛……写两个字就好。”
他抬手一指,指向天空。
语气坚定,字字如铁。
“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