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好奇地问道:“虎将军有何高见?”
虎烈说道:“明日训练时,我会带着我的五百名亲信,与雍州骑兵进行一场模拟对战。我的亲信都是经历过战火的老兵,战斗力较强。通过对战,让雍州骑兵感受到差距,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互相配合,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样或许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找到那股劲。”
马武点头赞同:“这是个好主意!只是,会不会太打击骑兵们的信心了?”
虎烈摇头:“适当的打击,才能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会把握好分寸,不会让他们失去信心。我会在对战中,故意露出一些破绽,给他们一些胜利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配合的重要性。”
次日的模拟对战,果然如虎烈所料。一开始,雍州骑兵在虎烈亲信的进攻下,节节败退,阵型很快便被打乱。骑兵们个个面色苍白,士气低落。
就在这时,虎烈故意让亲信们放慢进攻节奏,同时露出侧翼的破绽。孟仙尘在一旁高声喊道:“骑兵们!看看你们身后!落霞关的百姓还在等着我们守护,大炎骑兵的屠刀还在滴血!难道你们就甘心这样被打败吗?突击组稳住阵脚,侧翼组绕到敌人侧面,抓住他们的破绽!”
孟仙尘的呐喊如同惊雷,震醒了陷入低迷的雍州骑兵。一名年轻的突击组士兵咬了咬牙,举起长枪高声喊道:“兄弟们,不能怂!跟他们拼了!”他催马向前,带领身边的几名突击组士兵,朝着虎烈亲信的侧翼冲去。
侧翼组的士兵也反应过来,纷纷调转马头,配合突击组发起进攻。虽然他们的动作还有些生疏,但相比之前的混乱,已有了明显的进步。虎烈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有让亲信们加强防御,而是故意放慢了反击速度,给雍州骑兵留出调整的空间。
“好!就是这样!”马武激动地挥舞着令旗,“突击组保持冲锋节奏,不要贪功冒进;侧翼组注意保护突击组的侧翼,防止敌人反扑!”
在孟仙尘与马武的指挥下,雍州骑兵渐渐找到了感觉。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互相配合,突击组负责吸引敌人火力,侧翼组寻找机会偷袭,后卫组则坚守退路,偶尔还能支援前方。虽然最终还是输给了虎烈的亲信,但相比一开始的溃不成军,已是天壤之别。
训练结束后,虎烈将雍州骑兵召集到一起。他走上前,目光扫过每一名士兵,语气严肃地说道:“今日的对战,你们打得很差,但也有进步。差在你们缺乏配合,不知道如何利用阵型优势;进步在你们没有放弃,在关键时刻能凝聚在一起。”
他指着校场上的阵型沙盘,继续道:“孟殿下制定的‘群论阵型’,不是让你们死记硬背指令,而是让你们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突击组不是孤军奋战的莽夫,侧翼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后卫组更不是躲在后面的懦夫。你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一名士兵鼓起勇气问道:“虎将军,我们也想配合好,可一到战场上,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您能教教我们吗?”
虎烈点头:“当然可以。从明日起,我会对你们进行针对性训练。每天清晨,我们进行‘阵型拆解’训练,把每个小组的职责、动作、配合细节都练到极致;上午进行‘模拟对战’,我会设置不同的战场场景,比如敌人偷袭、粮草被劫、阵地防守等,让你们在实战中学会调整阵型;下午则进行‘体能与技巧’训练,提升你们的骑术、刀法与箭术,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发挥阵型的最大威力。”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落霞关的校场上,每天都能看到虎烈忙碌的身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升起,他便已站在校场上,亲自示范突击组的冲锋姿势双腿夹紧马腹,身体前倾,长枪斜指前方,既保证冲锋速度,又能随时调整方向;他手把手教侧翼组的士兵如何快速绕后,如何判断敌人的防御漏洞,甚至亲自扮演“敌人”,让士兵们练习偷袭技巧;对于后卫组的士兵,他则重点训练他们的防御与支援能力,教他们如何在保护退路的同时,快速支援前方。
在“阵型拆解”训练中,虎烈将每个小组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步骤,反复练习。
比如突击组的“三步冲锋法”:第一步,催马加速,拉开与敌人的距离;第二步,调整方向,对准敌人的薄弱环节;第三步,全力冲锋,突破敌人防线。他要求士兵们将每个步骤练到肌肉记忆,即使在混乱的战场上,也能下意识地做出正确动作。
上午的“模拟对战”更是精彩纷呈。虎烈会根据大炎骑兵的战术特点,设置各种场景。有时,他让亲信们模拟大炎骑兵的“游击战术”,时而分散袭扰,时而集中强攻;有时,他让亲信们携带“假火龙炮”,模拟火炮轰击的场景。面对不同的场景,雍州骑兵们一开始手忙脚乱,但在虎烈的指导下,他们渐渐学会了灵活调整阵型。
一次模拟大炎骑兵偷袭粮草队的场景中,虎烈的亲信们突然从两侧冲出,试图抢夺“粮草车”。
雍州骑兵们一开始有些慌乱,但很快便想起虎烈教的“后卫转侧翼”战术。后卫组的士兵立刻转变角色,快速绕到亲信们的侧面,发起进攻;突击组则护住粮草车,与亲信们正面抗衡;侧翼组则从后方包抄,形成合围之势。最终,他们成功击退了亲信们的进攻,保护了“粮草车”。
训练结束后,虎烈对骑兵们说道:“很好!你们今天做得非常好!记住,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战术,只有灵活的应对。只要你们能记住阵型的核心协同作战,就能应对任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