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信号解码·灵脉共振
主控舱内的应急灯随着能源优先级调整闪烁了三下,淡蓝色主照明重新稳定时,生物培育系统的功率条已跃升至90%,推进器冷却系统紧随其后维持在85%,而电磁屏蔽系统则回落至基础的40%。乐乐指尖还停在控制面板上,目光紧盯着生物监测面板——菌网活性刚跌破93%,灵脉能量频率在低频信号干扰下仍在1.5赫兹左右波动,像被无形的手攥住的琴弦,每一次震颤都带着即将断裂的危险。
“古丽,按1:100浓度加注灵脉稳定剂,雾化频率调整为每5分钟一次,记录每次喷洒后的菌网状态变化。”乐乐的声音比刚才更沉,她清楚这20分钟缓冲期是最后的机会,一旦稳定剂耗尽,再无其他手段能阻挡低频信号对菌网的侵蚀。培育舱画面里,古丽正将浓缩稳定剂倒入雾化罐,透明液体与空气接触后泛起淡绿色荧光,随着雾化喷头启动,细密雾滴像春雨般落在蜷缩的菌网丝线上,原本黯淡的荧光点竟奇迹般亮了几分。
“第一次喷洒完成!灵脉能量频率回升至2.1赫兹,活性衰减速度降至每分钟0.3%!”古丽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雀跃,生物面板数值同步更新——菌网活性停在92.9%,银色结晶的扩散边缘出现细微停滞,像被一层无形屏障挡住。乐乐松了口气,但目光很快转向通讯舱:“林默,未知信号源的低频信号强度有没有变化?全频段探测器能不能捕捉到信号的调制方式?比如调幅、调频,或者更复杂的编码模式?”
林默的手指在频谱分析仪上快速滑动,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突然出现新变化——原本平滑的低频曲线中,每隔13.7秒就会嵌入一个微小的“尖峰”,像在规律的脉搏中突然多了一次早搏。“信号强度还在缓慢上升,现在是0.4μV\/m,而且我发现了调制痕迹!不是常规的调幅或调频,而是相位调制!每个周期内的尖峰对应着相位的0.2π偏移,这绝对是人工编码的特征!”
相位调制——这个专业术语让乐乐想起航天学院的通讯原理课程。这种调制方式常用于深空探测,能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保持信号稳定性,只有掌握特定相位偏移规律的接收方才能解码。“能不能尝试反向推导编码规律?比如假设尖峰对应二进制的‘1’,无尖峰对应‘0’,先把信号转换成二进制序列看看有没有规律。”乐乐提出建议,林默立即点头,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将低频信号的相位变化转化为一串由0和1组成的代码:
0110 1001 0010 1101 0110 1001 0010 1101 0110 1001 0010 1101……
“序列出来了!但看起来是重复的,每16位二进制为一个周期,一直在循环这组代码。”林默皱起眉头,将二进制序列放大显示在主控屏幕上,“可就算知道是循环序列,没有密钥也无法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除非……这组代码本身就是密钥的一部分?”
就在这时,导航舱的阿木尔突然发出惊呼,他面前的星图终端上,原本扭曲的星图竟出现局部“修正”——木星的偏移量从0.5角分缩小到0.3角分,土星环的投影也恢复了部分规则形状,而修正区域恰好与未知信号源的坐标方向重合。“乐乐!星图的扭曲在跟着信号的周期同步变化!每次信号出现相位尖峰时,星图的修正幅度就会变大,像是信号在给星图‘校准’!”
这个发现让乐乐的眼睛猛地亮起来。她快速调取星图扭曲的实时数据,与林默解析出的二进制序列对比——当序列中出现“1”(相位尖峰)时,星图扭曲度下降0.02%;出现“0”时,扭曲度维持不变。这种对应关系绝不是巧合。“林默,把二进制序列转换成十进制看看!每16位一组,计算出对应的十进制数字。”
林默立即操作,16位二进制“0”对应的十进制结果很快出现在屏幕上:。“是!而且每组重复序列的结果都是这个数字!”乐乐的大脑飞速运转,这个数字会是什么?坐标?频率?还是某种参数的编码?她突然想起星舰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依赖12颗脉冲星的标准频率进行定位,而其中编号为pSR b1937+21的脉冲星,其自转频率正是27.949赫兹!
“阿木尔!立即调取pSR b1937+21脉冲星的标准频率数据,将这个数字除以1000,用得到的27.949赫兹作为基准,修正星图的坐标偏移!”乐乐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阿木尔不敢耽搁,手指在导航面板上快速输入参数。当27.949赫兹的基准频率被输入星图终端时,原本扭曲的星图像被抚平的纸张,木星和土星的位置瞬间回归标准星历,甚至连远处冥王星的微小轨迹偏差都被修正了。
“修正成功!星图恢复正常!暗物质区域导致的坐标漂移被完全抵消了!”阿木尔的欢呼让主控舱气氛终于有了一丝暖意,乐乐却没有放松——星图的修正证明未知信号源的编码确实与导航相关,但这只是第一步,信号中肯定还隐藏着更多信息。“林默,以27.949赫兹为基准频率,对低频信号进行二次解调,看看能不能解析出更多序列,刚才的16位代码可能只是‘引导码’,后面应该还有主信息段。”
林默立即调整解调参数,将基准频率设定为27.949赫兹。频谱分析仪上的波形图瞬间变化,原本重复的16位序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串更长的二进制代码,这次不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分段结构。“解析出主信息段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32位二进制,第二部分是64位,第三部分是16位!我现在把它们转换成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几分钟后,解析结果出现在主控屏幕上:
- 第一部分(32位):十进制,十六进制414d5350
- 第二部分(64位):十进制,十六进制12A03F5E7c9b4d68
- 第三部分(16位):十进制,十六进制FF00
“十六进制代码……414d5350,这几个字符好像在哪里见过!”小宇突然从能源舱走过来,盯着屏幕上的第一部分代码,“我记得在星舰的应急代码手册里,有一组用于识别友方信号的前缀码,就是以414d5350开头的!”乐乐立即让林默调取应急代码手册,翻到“友方信号识别”章节——手册上明确写着,414d5350对应的AScII码是“AmSp”,即“深空物资补给平台”(Asteroid material Supply platform)的缩写!
“是友方信号!发送信号的是深空物资补给平台!”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根据地球指挥中心的规划,深空物资补给平台应在小行星带附近,距离火星轨道至少还有5亿公里,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被异常空间场包裹着?
“第二部分的十六进制代码12A03F5E7c9b4d68,很可能是平台的坐标编码!”阿木尔立即将代码输入星图终端的坐标转换系统,屏幕上很快出现一组精确的空间坐标:赤经18h32m45.6s,赤纬+23°15′30.2″,距离星舰当前位置约280公里——这个坐标恰好与未知信号源的位置完全重合!
“第三部分FF00……这是硬件地址的特征码,通常用于设备识别。”林默补充道,“结合前面的信息,这组信号应该是深空物资补给平台发出的身份识别信号,目的是让我们确认它的位置和身份!”
就在大家为解开信号之谜松口气时,培育舱的古丽突然传来紧急通讯,声音带着新的恐慌:“乐乐!菌网的灵脉能量频率突然飙升到5.8赫兹!不是衰减,是飙升!而且银色结晶开始融化,顺着菌网丝线流进营养基质里,活性数值从92.9%跳到95.3%,这……这太诡异了!”
乐乐立即切换到培育舱画面——屏幕上,原本覆盖在菌网表面的银色结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变成淡银色液体,沿着丝线渗入基质。菌网的叶片重新舒展,表面的荧光点闪烁频率加快,甚至比危机前更加明亮,灵脉能量的波动曲线变得平滑而稳定,完全摆脱了低频信号的干扰。
“怎么会这样?之前的异常粒子不是在吸收灵脉能量吗?怎么突然开始释放能量了?”小宇疑惑地问道,能源舱的监测面板上,培育舱的能量消耗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5%。乐乐突然想到了什么,她让林默再次播放那段低频信号,同时对比灵脉能量的波动曲线——此刻灵脉能量的频率5.8赫兹,恰好是低频信号频率(1.2-1.8赫兹)的3倍左右,形成了完美的谐波共振!
“是共振!”乐乐恍然大悟,“之前异常粒子吸收灵脉能量,是因为信号频率与灵脉能量频率不匹配,形成了‘能量差’;现在我们解析出了信号的基准频率,星舰的脉冲星导航系统与信号源形成了同步,导致低频信号的频率与灵脉能量频率产生了谐波共振,这种共振不仅抵消了能量吸收,还让异常粒子储存的能量反哺给了菌网!”
古丽的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个猜测:“营养基质的能量密度在上升!从之前的2.1J\/cm3升到了3.5J\/cm3,银色结晶融化后释放的能量被菌网完全吸收,灵脉能量的传递效率提升了40%,现在的菌网状态比出发时还要好!”
就在这时,通讯舱的林默突然收到新的信号——这次不再是低频噪音,而是清晰的语音,来自地球指挥中心的李教授:“星舰全体成员,这里是地球指挥中心,刚刚收到深空物资补给平台的紧急报告,该平台在执行小行星物资采集任务时,遭遇了罕见的空间异常场,被包裹后偏离了原定轨道,漂移至火星轨道附近。平台的通讯系统受损,只能发出低频身份信号,直到你们的星舰进入信号覆盖范围。目前平台的物资储备充足,可为你们提供燃料补给和设备维修支持,是否前往对接,请立即回复。”
真相终于大白。之前的异常空间场、通讯干扰、星图扭曲,都是因为深空物资补给平台被空间异常场包裹后产生的连锁反应。而菌网的异常,则是异常粒子与灵脉能量从“能量吸收”到“共振反哺”的转变过程。
乐乐看着主控屏幕上的平台坐标,又看了看恢复活力的菌网状态,以及能源舱显示的80%应急能源储备,深吸一口气后,对着麦克风说道:“地球指挥中心,星舰全体成员确认收到指令,申请立即前往深空物资补给平台进行对接,完成补给后继续执行原定任务。同时,我们将携带平台的空间异常场观测数据返回,为后续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通讯频道里传来李教授的回复,带着明显的欣慰:“批准对接申请,平台已为你们预留对接通道,注意空间异常场的残余影响,保持通讯畅通。期待你们的顺利归来。”
主控舱内的紧张气氛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轻松与期待。阿木尔调整星舰的飞行姿态,将航向对准280公里外的补给平台;小宇开始检查推进器的燃料储备,计算对接所需的能源消耗;古丽则继续监测菌网状态,准备记录异常粒子反哺灵脉能量的完整数据;林默则负责维持与平台的通讯,确认对接的具体参数。
舷窗外,深邃的宇宙中,一个微弱的光点正在逐渐变大——那是深空物资补给平台的导航灯。星舰在调整姿态的过程中,异常空间场的密度开始逐渐下降,通讯信号变得越来越清晰,生物面板上的菌网活性稳定在96%,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乐乐靠在主控椅上,看着屏幕上不断靠近的平台坐标,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她知道,这次与空间异常场的相遇,不仅解决了星舰的危机,还意外找到了失联的补给平台,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异常粒子与灵脉能量相互作用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或许会为人类的深空探测开辟新的方向。
但她也清楚,宇宙的未知远不止于此。空间异常场为何会突然出现?补给平台的轨道偏离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当星舰的对接指示灯开始闪烁,准备与补给平台建立物理连接时,乐乐的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宇宙,那里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着他们去解开。
星舰的推进器缓缓调整推力,将相对速度稳定在0.8米\/秒,对接通道口的引导激光在虚空中划出两道淡蓝色的直线,精准地与补给平台的对接端口对齐。阿木尔紧盯着导航面板上的误差数值,不断微调姿态:“横向误差0.03米,纵向误差0.01米,角度偏差0.02°,符合对接精度要求。”
林默的通讯面板上,终于收到了补给平台传来的实时画面——平台的主控舱内,三名穿着灰色航天服的工作人员正对着镜头挥手,他们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但更多的是重逢的喜悦。“星舰,这里是补给平台主控舱,对接通道已完成减压,内部气压1标准大气压,温度22c,可以开始对接锁定。”平台负责人张远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沙哑。
“收到,开始对接锁定程序。”乐乐回应道,手指按下主控面板上的“对接确认”按钮。星舰的对接端口缓缓伸出机械锁,与平台的通道接口精准咬合,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主控舱的对接指示灯从黄色转为绿色,屏幕上跳出“对接成功,密封检测合格”的提示。
“对接完成!可以开启通道舱门!”负责对接系统的工程师陈默汇报道,他的手指在面板上滑动,打开了连接星舰与平台的通道舱门。乐乐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航天服的头盔,对着麦克风说:“小宇、古丽跟我去平台查看情况,林默和阿木尔留在星舰,监测能源系统和平台的环境参数,有任何异常立即通讯。”
三人穿戴好航天服,通过减压舱进入对接通道——通道内弥漫着淡淡的金属冷却剂气味,墙壁上的应急灯发出柔和的白光,与之前星舰遭遇的危机场景不同,这里的环境显得平静而有序。走到通道尽头,平台的舱门缓缓打开,张远带着两名工作人员迎了上来,他们的航天服上印着“AmSp-03”的标识,这是补给平台的编号。
“终于等到你们了!”张远上前与乐乐握手,头盔下的笑容清晰可见,“我们已经与地球失联12天了,空间异常场来袭时,平台的主通讯天线被高速尘埃击中,只能靠备用低频发射器发送信号,没想到真的能被你们接收到。”
“先带我们看看平台的受损情况,尤其是空间异常场影响的区域。”乐乐开门见山,她注意到张远身后的通道墙壁上,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像是被某种力量挤压过。张远点点头,领着三人走向平台的观测舱:“观测舱的舷窗保存了空间异常场来袭时的完整影像,还有我们记录的异常场参数,都在主控电脑里。”
观测舱的主控屏幕上,一段清晰的影像正在循环播放——12天前,平台正在小行星带采集金属矿样本,舷窗外突然泛起一层淡灰色的光晕,原本分散的小行星尘埃像被无形的网收拢,围绕着平台形成一个巨大的球形区域。随着光晕增强,平台的太阳能帆板开始剧烈抖动,屏幕上的空间密度数值从1.2kg\/m3飙升至3.8kg\/m3,紧接着,主通讯天线的画面突然中断,屏幕变成一片雪花。
“空间异常场的密度最高达到3.8kg\/m3,是正常星际空间的12倍,而且内部存在强烈的磁场干扰,导致平台的导航系统完全失效。”张远调出一组数据图表,语气凝重,“我们尝试过启动推进器脱离,但异常场产生的引力牵引让平台无法移动,只能任由它带着我们漂移。更奇怪的是,异常场内部的时间流速比外部慢了0.5秒\/小时,我们在里面待了12天,实际外部时间只过了11天23小时。”
“时间流速异常?”古丽惊讶地停下脚步,她快速记录下这个数据,“星舰遇到的异常场虽然也有密度异常,但没有时间流速的变化,这说明不同区域的异常场可能存在不同的特性。”小宇则更关注平台的能源系统,他跟着张远来到能源舱,查看反物质燃料的储存情况——三个燃料罐的压力都稳定在1.5mpa,温度-269c,没有任何泄漏迹象。
“能源系统倒是没受太大影响,就是备用电源的蓄电池损耗了30%,需要你们帮忙补充一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