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暗河脉醒·湿地共生
当亚马逊雨林的晨露还挂在绞杀榕的气根上时,林羽正踩着没过脚踝的腐殖土,跟着当地向导胡安走进一片密不透风的丛林。远处隐约传来水流声,却被茂密的树冠遮蔽得看不见源头——这就是他们此次要寻找的“亚马逊暗河入口”,也是承载着雨林地下灵脉网络的核心区域。
“暗河叫‘库鲁普’,在当地语言里是‘隐藏的心跳’的意思,”胡安拨开挡路的藤蔓,露出一道被苔藓覆盖的岩石裂缝,“三个月前还有族人在附近看到过‘灵脉电鳗’,现在连普通的鲶鱼都少见了。采矿的人把废水倒进暗河支流,连带着地下的灵脉都像‘睡着了’。”
苏瑶蹲下身,将便携式探测器的探头插入岩石裂缝。屏幕上的灵气纯度数值瞬间跳到43%,却伴随着不规则的杂波,像心脏跳动时的杂音:“暗河的灵脉能量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被污染物裹住了,无法正常循环。我们需要先找到暗河的主河道,清理支流的污染,再用‘灵脉激活晶石’唤醒沉底的能量。”
乐乐紧紧攥着从喜马拉雅山带来的雪莲标本,盯着裂缝里渗出的水珠,小声说:“暗河在地下一定很黑吧?灵脉生物会不会害怕呀?我们快点找到它们,帮它们把家变干净。”
阿哲已经从背包里取出地下探测雷达,设备启动后,屏幕上逐渐显现出地下的水流脉络——一条宽约十米的暗河主河道像黑色的丝带,延伸向雨林深处,几条细小的支流像断了线的珠子,散布在主河道周围,其中两条支流的位置还出现了红色的污染预警。
“主河道在地下五米左右,两条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分别在东边和北边,”阿哲指着屏幕,“东边的支流连接着一个废弃的金矿,北边的支流旁边有几个非法伐木点,废水应该是从这两个地方流进来的。”
当天下午,林羽和胡安组织了一场由雨林部落族人、环保志愿者组成的“暗河唤醒队”。众人分成三组:一组由阿哲带领,负责用抽水泵清理支流的污染废水;一组由苏瑶带领,采集暗河周边的灵脉植物样本,调配“灵脉净化液”;林羽则带着乐乐和部落族人,寻找暗河主河道的最佳入口,准备搭建临时潜水平台。
清理污染的工作比想象中更艰难。东边支流的金矿废水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抽水泵的滤网不到半小时就会被沉淀物堵塞,阿哲和志愿者们只能轮流拆卸滤网,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重新安装。“这些重金属会附着在灵脉通道的岩壁上,就算抽走废水,也得用净化液反复冲刷,”阿哲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扳手还在不停转动,“不然灵脉能量还是流通不了。”
苏瑶的“灵脉净化液”调配也有了进展。她采集了暗河周边特有的“灵脉水榕”和“暗河苔藓”,将它们的提取物与灵脉复苏液混合,制成了能分解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液。“这种净化液能在水下保持活性,只要喷洒在污染区域,就能慢慢分解有害物质,”苏瑶拿着装有净化液的喷雾器,对志愿者说,“我们要沿着支流的河岸喷洒,确保每一段污染区域都能覆盖到。”
林羽和乐乐则跟着部落族人,在暗河主河道上方的空地上搭建潜水平台。他们用粗壮的原木做支架,铺上防水帆布,还在平台边缘安装了安全护栏。乐乐虽然力气小,却主动帮着递钉子和绳索,部落里的小女孩莉娜还教她用雨林的藤蔓编织安全带:“这样潜水的人就不会掉进暗河里啦,灵脉电鳗看到也会觉得安全。”
五天后,两条污染支流的废水基本清理完毕,苏瑶带着志愿者完成了净化液的喷洒。林羽和阿哲穿上潜水服,带着探照灯和灵脉激活晶石,沿着临时搭建的潜水平台,缓缓潜入暗河主河道。
水下的景象让两人心头一沉——原本应该布满灵脉水榕和暗河苔藓的岩壁,此刻只剩下黑乎乎的污染物,偶尔能看到几条小鱼在浑浊的水里游动,显得格外孤单。阿哲用探照灯照向河道深处,突然喊道:“那里有灵脉晶石的反光!”
林羽顺着灯光看去,河道中央的一块巨石上,果然嵌着几块泛着蓝光的天然灵脉晶石,只是晶石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淤泥,光芒变得十分微弱。“这就是暗河的灵脉核心节点,”林羽说着,拿出随身携带的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晶石表面的淤泥,“只要把我们带来的激活晶石嵌在旁边,就能唤醒它的能量。”
当最后一块激活晶石嵌入巨石时,暗河主河道突然泛起一阵蓝色的涟漪——灵脉核心节点的光芒瞬间变强,像一颗蓝色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河道。岩壁上的污染物开始慢慢分解,原本枯萎的灵脉水榕重新长出嫩绿的新芽,几条隐藏在石缝里的灵脉电鳗也游了出来,身体上的蓝色纹路与灵脉光芒相互呼应。
“成功了!暗河灵脉醒了!”阿哲激动地对着对讲机大喊,水面上的乐乐和部落族人听到后,都兴奋地欢呼起来,莉娜还把自己编织的藤蔓手环扔进水里,笑着说:“送给灵脉电鳗当礼物,希望它们能一直在这里生活。”
在离开亚马逊雨林前,众人和部落族人一起,在暗河入口旁立了一块用雨林硬木制成的“脉醒碑”,上面刻着“暗河脉动,雨林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西班牙语和当地部落语言写着对暗河灵脉的祝福。乐乐还把莉娜教她编织的藤蔓手环送给了胡安,约定明年雨季再来看看暗河的灵脉生物。
“接下来我们要去非洲的‘奥卡万戈湿地’,”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湿地灵脉因为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出现了‘水域萎缩’的情况,很多依赖湿地生存的灵脉鸟类(如非洲朱鹮)和灵脉兽类(如湿地羚羊)数量锐减,甚至面临灭绝风险。”
经过三天的飞行和陆路运输,他们终于抵达奥卡万戈湿地边缘的保护区。当地灵脉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卡玛早已在保护区门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湿地对比图:“你们看,五年前这片湿地的水域面积有1.5万平方公里,现在只剩下不到1万平方公里,很多原本长满芦苇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干裂的土块,连非洲朱鹮的繁殖地都快没了。”
林羽接过对比图,看着图中大面积的黄色“萎缩区”,心里一沉。他拿出便携式水晶球碎片,在湿地边缘检测——灵气纯度只有38%,能量波动微弱得几乎看不见,像即将熄灭的蜡烛。“湿地的灵脉能量和水域是连在一起的,水域萎缩,灵脉能量就像‘没了水的鱼’,根本活不下去,”林羽说,“我们需要先修建‘灵脉引水渠’,把周边河流的水引入湿地萎缩区,再种植耐干旱的湿地灵脉植物,帮助锁住水分和能量。”
苏瑶蹲下身,抓起一把干裂的湿地土壤,土壤在手中轻轻一捏就碎成了粉末,几乎不含任何水分。“这种土壤的保水能力已经完全丧失了,”她说,“我们需要在引水渠周围铺设‘灵脉保水膜’(一种由湿地灵脉植物纤维制成的环保材料),防止水分快速蒸发,同时还要调配‘土壤改良液’,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第二天一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牧民组成了“湿地守护队”,跟着林羽一行人开始修建“灵脉引水渠”。他们用挖掘机在湿地萎缩区和周边的奥卡万戈河之间挖出一条宽约五米的渠道,再用灵脉保水膜铺设渠道底部和两侧。阿哲则负责安装引水闸门,通过闸门控制水流速度,确保湿地不会因为水量过大而被淹没。
苏瑶带着志愿者,在引水渠周边喷洒“土壤改良液”。这种改良液是用湿地灵脉植物(如灵脉芦苇、灵脉香蒲)的提取物和有机肥混合制成的,能快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你们看,”苏瑶指着喷洒过改良液的土壤,“只要浇一次水,这里的土壤就能保持三天的湿润,足够湿地植物发芽生长了。”
乐乐的任务是“湿地小园丁”,她和当地牧民的孩子们一起,在引水渠两侧种植灵脉芦苇和灵脉香蒲的幼苗。孩子们教乐乐如何分辨幼苗的根系方向,如何将幼苗种在湿润的土壤里:“灵脉芦苇的根要埋深一点,这样才能吸收到地下的水分,长得比我们还高。”
乐乐学得很认真,每种下一株幼苗,都会用小铲子轻轻压实土壤,还会对着幼苗小声说:“快点长大吧,等你们长高了,非洲朱鹮就会来这里筑巢了。”
一周后,“灵脉引水渠”正式通水。当奥卡万戈河的水顺着渠道缓缓流入湿地萎缩区时,原本干裂的土壤慢慢变得湿润,泛起了淡淡的褐色。苏瑶用土壤湿度计检测,发现土壤的含水量已经达到了湿地植物生长的适宜标准。
又过了三天,乐乐和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种下的灵脉芦苇幼苗长出了嫩绿的新叶,灵脉香蒲也冒出了尖尖的芽。更让人兴奋的是,卡玛在湿地边缘发现了几只非洲朱鹮,它们正站在引水渠旁,低头啄食着水里的小鱼,像是在考察新的栖息地。
“非洲朱鹮回来了!”卡玛激动地大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牧民们都围过来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个名叫姆巴的牧民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湿地干了就干了,现在才知道,它不仅是我们的牧场,还是这些鸟儿的家。以后我们再也不会过度放牧了,要和湿地一起好好活下去。”
在离开奥卡万戈湿地前,众人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牧民一起,在引水渠的起点立了一块用湿地红土制成的“共生碑”,上面刻着“湿地长青,生灵共栖”八个大字,旁边用斯瓦希里语和中文写着对湿地灵脉的祝福。乐乐还把自己画的非洲朱鹮图贴在碑上,希望能守护着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湿地。
飞机缓缓升空,林羽看着窗外逐渐铺展开的湿地水域,心里满是感慨。从亚马逊暗河的“灵脉唤醒”到奥卡万戈湿地的“水域恢复”,每一条灵脉都有它与自然共生的法则,每一次修复都需要尊重这份法则,用科学的方法和敬畏的心去守护。
“接下来我们要去北美洲的‘五大湖灵脉区’,”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湖泊灵脉因为工业废水排放和外来物种入侵,出现了‘能量紊乱’的情况,很多本土的灵脉鱼类(如湖鳟)数量大幅减少,甚至面临灭绝风险。”
乐乐靠在窗边,手里拿着莉娜送的藤蔓手环,笑着说:“不管是暗河、湿地,还是湖泊,我都会和大家一起努力,保护每一条灵脉。因为我知道,每一条灵脉都是地球的呼吸,我们要让地球的呼吸永远顺畅。”
阿哲坐在旁边,看着乐乐坚定的样子,笑着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放弃。守护灵脉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付出努力,把这份责任传递下去,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
飞机朝着北美洲的方向飞去,舷窗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湿地和雨林上,像灵脉的光芒在跳跃。林羽知道,灵脉守护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受损的灵脉等着他们去修复,还有很多未知的灵脉等着他们去发现。但他相信,只要有像苏瑶、乐乐、阿哲这样的伙伴,有全世界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人,就一定能让每一条灵脉都重新焕发生机,让地球永远充满绿色与希望。这,是他们不变的使命,也是刻在每一个灵脉守护者心中的永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