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量子灵韵监测仪刚完成最后一组频谱校准,尖锐的预警声突然刺破了室内的安静——信号源并非“隐锋”的直接攻击,而是社交平台上关于苏丹局势的爆炸式内容。其中一条配着难民营凌乱帐篷的帖子,以“血迹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见”“上千平民遭屠杀”的耸动文案,在半小时内转发量破百万,连实验室的实习生都在工位上刷着这条内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信息存在严重失真。”陆研新指尖划过光屏,联合国人道协调厅(ochA)的最新通报立刻弹出,深蓝色的官方标识在一堆情绪化的文字里格外醒目,“官方确认的是冲突导致超九百万人流离失所,但‘大屠杀’‘太空可见血迹’的说法,既无卫星影像佐证,也没有任何一家国际权威媒体敢引用。这是‘信息瘴气’,有人在借真实的人道悲剧,把舆论往失控的方向推。”
金一诺的仙体灵韵悄然铺开,淡金色的感知场像一层柔光覆盖了整个屏幕。她盯着那些快速滚动的评论,指尖泛起细微的灵韵波动:“这些文字和图片的像素间隙里,嵌了纳米级的‘情绪共振灵韵颗粒’——不是篡改事实,是直接放大读者的愤怒与绝望。你看,评论区里‘要报复’‘派兵’的言论,都是在灵韵刺激下的本能反应,没人问‘证据在哪’‘救援怎么落地’。”
诺亚同步切入信息传播的后台链路,三个加密节点在光屏上亮起刺眼的红光:“是隐锋的信息武器库。他们的战术很明确:拿真实的人道危机当温床,用夸大的不实信息制造全球认知混乱,这样我们就会被舆论牵扯精力,他们的核心计划就能偷偷推进。”
陆研新的指节轻轻叩击桌面,目光扫过实验室里低头刷手机的实习生:“连我们自己人都被情绪带着走了……得先把这股瘴气清掉。”
一、信息瘴气:被灵韵劫持的公共理性
陆研新调出实时生成的灵韵情绪频谱图,图中代表相关内容的波动呈现出异常尖锐的红色峰值,像一把把扎向理性的尖刀。“‘情绪共振灵韵’的工作原理很精准——它会模拟大脑杏仁核的天然波动频率,然后把振幅放大十倍。这会直接绕过前额叶皮层,也就是负责理性分析的区域,让用户在0.3秒内被原始情绪主导。”
他点开一条热帖的评论区,高赞回复里全是未经核实的指控:“你看这条‘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发布者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连争执都很少参与。现在他的灵韵波动显示,愤怒值已经超过了安全阈值,再刺激下去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
金一诺走到实习生的工位旁,指尖轻轻点了点对方的手机屏幕——淡金色的灵韵顺着屏幕渗入,实习生突然晃了晃神,原本皱紧的眉头松开了:“我刚才好像……太冲动了?这帖子里的‘太空血迹’,确实没看到卫星图。”
“这就是隐锋的险恶之处。”金一诺转身看向陆研新,眼底带着担忧,“他们不是要摧毁某个眼底,是要摧毁‘理性讨论’本身。当所有人都被情绪带着走,公共空间就会变成战场,真正的救援、谈判、和解,都会被淹没在噪音里。”
陆研新沉默了几秒,突然抬头:“人类避免战争的核心,从来不是‘比谁更强大’,是‘能坐下来谈’。而‘谈’的前提,是大家都能看到同一份事实。隐锋现在要毁的,就是这个前提。”
二、灵韵清障:锚定事实的技术介入
“先清瘴气,再谈救援。”陆研新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灵韵信息净化协议”的代码在光屏上滚动,“我们不删内容,那样会被说是‘控评’——我们给每个带情绪灵韵的帖子,自动附加‘事实锚点’。”
他演示了协议的运行逻辑:当系统扫描到异常的情绪共振灵韵,会在帖子标题下方自动弹出ochA的官方通报链接,旁边配着一个淡蓝色的灵韵标识,标注“此内容检测到情绪放大效应,建议结合权威信源理性甄别”。
金一诺同时打开了“认知稳定灵韵补丁”的编写界面:“这个补丁要温和一点——不是压制情绪,是帮用户找回‘情绪+思考’的平衡。我会嵌入和前额叶皮层β波匹配的灵韵频率,用户浏览内容时,会不自觉地慢半秒,这半秒,足够他们问一句‘这是真的吗’。”
“我去联系人道组织。”夜枭的声音从通讯系统里传来,“苏丹部分冲突地区的通讯基站被炸毁了,我们的‘灵韵通讯中继器’正好能派上用场——它不用依赖传统信号,靠太阳能供电,能捕捉难民的生物灵韵波动,转化成加密文本信号。这样救援机构就能精准知道‘哪里缺药’‘哪里缺水’,而不是对着‘大屠杀’的假消息瞎忙活。”
陆研新突然笑了笑,看向金一诺:“你还记得我们当初做灵根网络的初衷吗?不是为了对抗谁,是为了‘连接’——连接不同的人,连接事实和需求。现在正好用它来做这件事。”
金一诺的眼底也泛起暖意:“对,灵韵不是武器,是‘桥’。”
三、精准救援:穿透噪音的生命信号
24小时后,“灵韵信息净化协议”开始在主流社交平台生效。
一条原本转发破十万的“太空血迹”帖下方,ochA的通报链接被顶到了评论区最上方,有用户贴出了卫星影像对比图:“这是同一区域的最新卫星图,只有难民营的帐篷,没有所谓的‘大规模血迹’。”
实验室的实习生凑在一块,讨论的内容从“怎么报复”变成了“哪个组织的救援效率高”:“我查了,红十字会在喀土穆有定点医疗点,他们的捐助渠道是官方认证的。”
而在苏丹边境的阿尔达布难民营,首批灵韵通讯中继器已经被人道组织的工作人员架设在了最高的帐篷顶上。金一诺坐在实验室的主控台前,指尖轻轻触碰光屏,就能感受到中继器传来的微弱灵韵波动——那是难民们的呼吸、心跳,是真实的生命信号。
“第一个信号来了。”金一诺的声音放轻,光屏上跳出一行阿拉伯语,后面跟着精确的坐标:“d区,32顶帐篷,缺干净水,6个孩子发烧超过39度。”
陆研新立刻把信息转发给了红十字会的前线协调员,对方的回复很快弹了回来:“我们的水罐车和医疗组已经在路上,2小时内到达。”
光屏上,那个代表d区的光点,原本是微弱的灰色,此刻慢慢变成了暖黄色——这是救援组出发的信号。
“你看,”金一诺的指尖轻轻划过那个光点,“当事实被锚定,行动就会落地。人类避免战争的另一个核心,是‘看见彼此的需求’——不是‘你是敌人’,是‘你需要水,我有能力送’。”
陆研新握住她的手,两人的灵韵在空气中交织成一道温和的光网:“隐锋想把世界变成战场,我们就把它变成‘桥’。”
四、守护真实:数字迷雾里的微光
三天后,实验室的主屏幕上,苏丹难民营的灵韵信号图已经布满了暖黄色的光点——每个光点,都代表一个收到救援的区域。
有难民通过中继器发来消息:“孩子们的烧退了,谢谢。”后面跟着一个用灵韵画的笑脸,歪歪扭扭,却很明亮。
实习生们围在屏幕前,有人突然说:“我之前总觉得‘避免战争’是大人物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守住一份真实的信息,就是在做这件事。”
陆研新笑着点头:“对,避免战争不是某个人的功劳,是无数个‘守住理性’‘看见需求’的瞬间堆起来的。就像这些光点,单个很弱,但聚在一起,就能照亮迷雾。”
金一诺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阳光落在草坪上,突然转头:“我们可以做一个‘灵韵和平锚点’计划——在冲突地区部署更多中继器,不光传递救援需求,还能让不同阵营的人,通过灵韵信号交换‘日常’:比如‘我家的麦子熟了’‘孩子要上学了’。当他们看到彼此的生活,而不是‘敌人’的标签,敌意就会慢慢消下去。”
“这个计划好。”陆研新走到她身边,指尖划过她的手腕,那里的玫瑰灵韵正轻轻跳动,“灵韵的本质是‘连接’,连接真实,连接需求,连接不同的人……这才是它最该有的样子。”
元宝叼着灵能桂花糕凑过来,尾巴扫过键盘,把难民营的信号图放大——无数暖黄色的光点在深色的背景上闪烁,像一片落在数字迷雾里的星空。
窗外的阳光正好,金一诺看着那些光点,轻声说:“人类不会因为‘没有冲突’而和平,但会因为‘能看见彼此’而和平。这些光点,就是和平的开始。”
陆研新握住她的手,两人的目光一起落在屏幕上——那些微弱却坚定的光点,正慢慢连成一片,像一座桥,架在信息的迷雾里,也架在人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