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在底层,越要懂 “做人”:光做事不懂人,早晚栽跟头
村里的王大伯,种了一辈子地,庄稼种得顶好,可日子总过得紧巴巴。年轻时他总说 “只要把活干好,还怕没饭吃”,可事实是,他种的蔬菜长得再水灵,镇上的收购商也总压他的价;村里分灌溉的水,他也总被排在最后。
后来他才明白,不是自己的活没干好,是不懂怎么跟人打交道。收购商来收菜,别人都笑着递烟、拉家常,他却只会站在地里等着称重;分灌溉水时,别人会跟村干部说句顺耳的话,他却总觉得 “该我的就该给我”,结果处处吃亏。
王大伯常跟村里的后生说:“越往底层,越容易觉得‘做事就行’,可实际上,底层的人际关系更要用心处。你往上走就知道,这世界的核心是人,把人哄顺了,事情自然顺;你光盯着事,忽略了人,再能干也没用。”
村里的人都懂:你种的玉米再好,要是跟邻居处不好,他可能在你地里偷偷放虫子;你打工再卖力,要是跟老板处不好,升职加薪也轮不到你。光做事不懂人,就像种庄稼只浇水不施肥,长得再好也结不出饱满的穗子。
2、想翻脸,先摸透对方的底牌:别做先掀桌子的人
村里的李四,以前性子急,跟人闹矛盾就想立刻翻脸。有次他跟邻村的张老板合作卖菜,张老板偷偷压了他的货款,李四气不过,当场就掀了桌子,说 “再也不跟你合作了”。可他不知道张老板手里握着好几个销售渠道,翻脸后,他的菜卖不出去,亏了不少钱。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真要跟人翻脸,先得摸透他的底牌,知道他有啥能耐、有啥路子,不然你先掀桌子,吃亏的准是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圆滑,是保护自己。”
李四听了,后来再跟人合作,先悄悄摸清对方的底细,再也不轻易翻脸。有次另一个老板想坑他,他知道对方的货源全靠镇上的批发市场,就提前跟批发市场打好了招呼,最后老板不仅没坑成他,还主动把货款结了。
3、悄悄过日子:没人知道你在做啥,日子才顺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刚种大棚时,就到处跟人说 “我要赚大钱了”;赚了点钱,又跟人说 “我要在镇上买房子了”。结果,有人嫉妒他,偷偷在他的大棚里放了老鼠药,菜苗死了大半;还有人到处散播他 “赚黑心钱” 的谣言,让他的生意受了不少影响。
后来赵叔学乖了,再也不跟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他悄悄扩大大棚规模,悄悄联系新的销售渠道,等村里人知道时,他已经在镇上买了房、开了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赵叔说:“过日子就像种庄稼,悄悄发芽、悄悄结果才好。你过得好,别人嫉妒;你过得不好,别人笑话。除了爹娘和媳妇,别跟任何人分享你的生活,省得给自己找不痛快。”
村里的人都懂:闷声发大财不是空话,太高调只会引来麻烦。你悄悄做事,没人打扰,也没人使绊子,日子才能过得顺畅。
4、别人指责你,多是因为你没满足他的利益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因为别人的指责焦虑。有人说他 “犟”,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固执;有人说他 “不圆滑”,他就想是不是自己做人有问题。后来他发现,说他 “犟” 的人,是因为说不过他;说他 “不圆滑” 的人,是因为他没帮对方办不符合规矩的事。
王大伯跟他说:“别人指责你,不是你错了,是你没满足他的利益。他想让你顺着他,你不顺着,他就说你‘犟’;他想让你帮他占便宜,你不帮,他就说你‘不圆滑’。别为这事儿焦虑,你只要在自己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别人的利益就行,没必要委屈自己。”
小周听了,再也不因为别人的指责纠结。有人再指责他,他就想想 “是不是触及了对方的利益”,要是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他就直接拒绝,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5、懂分寸: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越界
村里的张大爷,最懂分寸。邻居家的孩子来他家玩,他会热情招待,但绝不会留孩子住超过三天;别人找他帮忙,他会尽力,但绝不会大包大揽;跟人聊天,他会说心里话,但绝不会打听别人的隐私。
有人问他:“你咋这么会做人?” 张大爷说:“做人就像种庄稼,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得有分寸。鱼放三天发臭,客住三天讨嫌,任何事都过犹不及。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在自己面前,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这样才能处好关系。”
村里的人都懂:懂分寸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你不越界,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太热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你太冷淡,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好相处。拿捏好分寸,才能做好绝大多数事。
6、大起大落才懂:人生终究是冷暖自知
村里的李老板,以前是镇上的有钱人,身边围着一群 “朋友”,天天请他吃饭、喝酒,说尽了好听的话。可后来他的工厂倒闭了,欠了不少钱,那些 “朋友” 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人联系他。
李老板落魄时,只有王大伯还愿意帮他,给他送吃的、劝他别放弃。李老板说:“以前总觉得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才知道,站在顶峰时,多少人仰望你;跌落谷底时,多少人贬低你。人生起起伏伏是常态,别对别人抱有幻想,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后来李老板东山再起,再也不刻意结交所谓的 “朋友”。他说:“真正学会独立,不对别人产生期待,别人反而会尊重你,人际关系也会更简单、更好。”
7、别人的成功,学不来也复制不了
村里的后生小周,以前总爱模仿别人的成功经验。见邻村的赵叔种大棚赚了钱,他就照搬赵叔的种植方法,结果因为他的地是沙壤土,赵叔的方法不适用,亏了不少钱;见镇上的李老板开超市赚了钱,他就也开了家超市,结果因为他不懂进货渠道和经营管理,没多久就倒闭了。
王大伯跟他说:“别人的成功,你只能参考,不能复制。你没看到赵叔种大棚前,跟农技专家学了好几年;你也没看到李老板开超市前,在别人的超市打工学了不少经验。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别人的成功经验,换个人就可能是失败的教训。”
小周听了,不再盲目模仿别人。他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了适合沙壤土的种植技术,还学了电商知识,把自己种的蔬菜通过网络卖出去,最后赚了不少钱。
8、想打破规则,就自己扛责任
村里的李四,以前想做件事总爱问 “能不能做”。有次他想进镇上的宾馆跟客户谈生意,又怕宾馆不让进,就先去问服务员,结果服务员说 “非住店客人不能进”,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想打破规则,就别问,直接去做,也别让别人替你承担责任。你想进宾馆谈生意,直接进去就行,没人会拦你;你想做件不合规矩的事,自己扛下后果,别连累别人。只要不损伤别人的利益,一般没人会为难你。”
李四听了,后来再遇到这种事,就直接去做。有次他想进一家商场推销自己的蔬菜,没问保安,直接进去了,结果顺利找到了商场的采购经理,谈成了合作。
9、别丢了自我:自信的人,才有人尊重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迁就别人。跟朋友相处,朋友说啥就是啥;跟同事相处,同事让她帮忙,她从不拒绝,哪怕自己不愿意。结果,朋友觉得她好欺负,总让她做这做那;同事觉得她没脾气,总把麻烦的活推给她。
后来小芳听了表姐的话,不再迁就别人。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她会直接拒绝;同事推给她额外的活,她会说 “这不是我的活,我没时间”。她发现,自己越不迁就,别人越尊重她;自己越自信,别人越不敢欺负她。
小芳说:“丢了自我,做任何事都没意义。你唯唯诺诺,别人不会觉得你善良,只会觉得你没价值。任何时候,自信至上,别轻易低头。”
10、你越客气,别人越不客气:不卑不亢,才有人尊重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很客气。买东西时,商家多收了钱,她不好意思说;别人借了她的东西不还,她不好意思要;邻居占了她的地,她不好意思争。结果,商家总多收她的钱,别人总借她的东西不还,邻居也得寸进尺,占了她更多的地。
后来张婶学乖了,不再客气。商家多收了钱,她会直接说 “你算错了,该找我多少钱”;别人借了她的东西不还,她会主动去要;邻居占了她的地,她会据理力争。结果,商家再也不敢多收她的钱,别人借了她的东西会按时还,邻居也把占的地还了回来。
张婶说:“这世界就是这样,你越客气,别人越不客气。你懂礼貌、脸皮薄,别人就欺负你;你不卑不亢,提出自己的要求,别人反而会尊重你。别人对你的样子,都是你教出来的,别怪别人对你不好,那都是你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