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之心》节目组才是最懂节目效果的,导演组深谙如何将悬念和冲突维持到最后一刻。
就在所有人,包括陈景深,都以为下一轮将是导师亲自下场“厮杀”时,节目组却在第三轮团队赛录制前,公布了出人意料的赛制。
“第三轮,【经典镜像对决】!”何炯站在舞台中央,声音洪亮地宣布规则,“本轮,三位导师不直接参与表演。”
这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导师席上,陈景深眉头紧锁,宋薇面露讶异,而凌墨则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样子,似乎对任何赛制变化都不感到意外。
何炯继续解释:“本轮,我们将提供三个经典的、拥有鲜明对立角色的戏剧片段。每个队伍需派出两名队员,分别饰演片段中的对立角色,同台竞技。例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奥赛罗与伊阿古,《雷雨》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等。”
“表演结束后,将由三位导师和现场三百名大众评审共同投票。投票并非投给队伍,而是直接投给你认为在本次对决中表现更出色的一方!每张导师票计50分,每张大众评审票计1分。最终,每个片段中得票高的一方获胜,为其所在队伍积1分。三轮对决后,积分最高的队伍获胜,失败队伍需淘汰两名队员!”
赛制公布,全场震惊。
这赛制太残酷,也太精妙了!它考验的不仅仅是队员的个体能力,更是导师的选角眼光、排兵布阵的能力以及针对性指导的功力!导师的战场,从台上转移到了台下,从未如此清晰地凸显其“教练”的角色!
陈景深在最初的错愕后,迅速冷静下来,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不能亲自上场虽然遗憾,但这种“田忌赛马”式的策略博弈,他自认也不输于人。他立刻开始在脑中盘算自己队伍里哪些队员适合扮演强势方,哪些适合扮演挑战者。
凌墨则微微颔首,这个赛制正合他意。他一直致力于激发队员自身的潜力,而非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复制品。
节目组公布了三个对决片段:
1.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vs 克劳狄斯 (复仇王子与弑兄篡位的国王)
2. 《日出》—— 陈白露 vs 潘月亭 (挣扎的交际花与冷酷的银行家)
3. 《窝头会馆》—— 苑国钟 vs 周玉浦 (执着的父亲与精明的商人)
三个片段,风格迥异,从西方古典悲剧到中国现代都市,再到京味儿话剧,对演员的理解力和可塑性要求极高。
抽签决定,凌墨队伍抽到的是《窝头会馆》的片段,陈景深队伍抽到《哈姆雷特》,宋薇队伍抽到《日出》。
排练室内,凌墨看着手中的签,以及面前既紧张又期待的队员们,开始了快速的思考和布局。
《窝头会馆》这段戏,讲的是主角苑国钟为了给儿子治病,千方百计想盘下“窝头会馆”这个店面,与精于算计的周玉浦之间发生的激烈争执。这两个角色,一个执拗、质朴、带着底层人民的生存智慧和小狡猾;一个精明、市侩、唯利是图。
“这场戏的关键,不在于谁压过谁,而在于对抗中的平衡与张力。”凌墨一针见血地指出,“苑国钟的‘轴’和‘倔’,是因为背后有沉甸甸的父爱和生存压力;周玉浦的‘奸’和‘滑’,是那个时代小市民在夹缝中求存的生存哲学。你们要演的,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而是两个都在为自己的‘理’而争的活生生的人。”
他的目光在队员们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两位队员身上。
“阿哲,你来演苑国钟。”
“李默,你演周玉浦。”
被点名的两人都是一愣。阿哲之前多演一些偏文艺或内向的角色,李默则性格相对沉稳。让他们挑战这种极具市井气息和爆发力的角色,跨度不小。
“凌老师,我……我能行吗?”阿哲有些犹豫。
“你身上有股韧劲儿,只是还没完全释放出来。苑国钟需要的就是这种看似普通,但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凌墨肯定道,随即又看向李默,“而你,李默,你的眼神里有东西,能沉得住气,适合演周玉浦这种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的角色。”
他没有给他们犹豫的时间,立刻开始说戏,细致地分析两个角色的心理动机、行为逻辑,甚至为他们设计了一些带有特定人物色彩的小动作和语气习惯。
凌墨的指导,再次展现了他恐怖的理解力和针对性。他仿佛能穿透剧本,直接抓住角色的灵魂,并用最有效的方式,引导队员去靠近它。
与此同时,陈景深队伍的排练室,气氛则更为凝重。陈景深直接将《哈姆雷特》片段中,台词更多、情绪更外放的“哈姆雷特”角色,分配给了队伍里演技最出色的A级队员,而将相对内敛、但极难把握的“克劳狄斯”给了另一位实力稍逊的队员。他的策略很明确——保强弃弱,用“哈姆雷特”的华丽表演吸引票数。
宋薇老师则依旧采用稳健的方法,为队员细致抠戏,力求在《日出》的片段中,将陈白露的复杂性和潘月亭的冷酷精准呈现。
三方导师,三种不同的指导策略,都为了在即将到来的“镜像对决”中,为自己的队伍夺取至关重要的积分。台下的战争,无声,却同样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