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视台音乐厅,灯火辉煌。
“国风杯”全球华人音乐大赛决赛现场,座无虚席。直播信号同步传向全球,网络直播间热度早已突破千万。
星耀唱片的造势能力不容小觑,“百年难遇国风才女”云堇作为最年轻的决赛评委,身着华丽的定制汉服,妆容精致,坐在评委席上,姿态优雅,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她的每一次点评,都引发现场粉丝团的热烈欢呼,仿佛她才是今晚真正的主角。
“这位选手的创作,意境很美,但在古音律的运用上,似乎还可以更考究一些哦。”云堇对着一位刚表演完的独立音乐人说道,语气温和,内容却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指点意味。那位音乐人脸色微白,躬身感谢,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服。
台下,混在观众席里的楚风,忍不住低声啐了一口:“装模作样!她懂个屁的古音律!”
舞台另一侧,专属的“特邀荣誉主席评委”席位上,凌墨安静地坐着。他穿着简单的深色中山装,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与云堇那边的珠光宝气形成鲜明对比。他从开场到现在,话不多,只在必要时就选手的技术层面或情感表达给出精准而简洁的评价,从不涉及那些虚无缥缈的“意境”和“感觉”。
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块定海神针。即便沉默,也无人敢忽视。镜头扫过他时,总能引发弹幕的疯狂刷屏。
【凌大神这气场!稳如泰山!】
【感觉其他评委在凌墨面前都像小学生。】
【云堇能不能别尬吹了,听着都替她尴尬。】
【凌墨才是真懂行的,句句点评在点子上!】
比赛进程过半,轮到一位来自海外的华人选手演唱自己创作的《归雁》,词曲颇有古意,演唱也情感真挚。然而,云堇在点评时,再次祭出了她那套万金油式的评价:“歌词很有画面感,旋律也很优美,但我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属于我们华夏灵魂深处的共鸣。”
选手一脸茫然,显然没听懂这玄之又玄的批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凌墨,拿起了话筒。
“云堇评委提到了‘共鸣’。”凌墨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全场,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么,我想请问,你认为什么是‘华夏灵魂深处的共鸣’?”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镜头,齐刷刷对准了凌墨和云堇。
云堇脸上的笑容一僵,她没想到凌墨会直接点名提问。她努力维持着镇定,斟酌着词汇:“就是……那种,能够触动我们血脉深处,源自千年文化的……悸动。”
“过于抽象。”凌墨毫不客气地打断,“国风音乐,根植于传统文化。其共鸣,首先应建立在准确的文化基因和真挚的情感内核之上。而非堆砌辞藻,故弄玄虚。”
他目光转向那位海外选手,语气缓和了些许:“你的《归雁》,化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思乡之情是真挚的。但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转调处理上,有一处略显生硬,影响了情绪的流畅表达。我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古琴曲《秋鸿》的散板部分,或许会有启发。”
那位选手眼睛猛地一亮,如同醍醐灌顶,连连鞠躬:“啊对哦!我这就回去看一下听一下。谢谢凌老师!谢谢凌老师指点!”
高下立判!
一个空谈“共鸣”、“灵魂”,一个直接指出具体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谁才是真正的行家,观众心中自有杆秤。
【卧槽!直接教学局!】
【凌墨这是把评委席当成大师课现场了?】
【笑死,云堇脸都绿了。】
【这才叫专业点评!凌大神牛逼!】
云堇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强忍着没有失态。她背后的星耀唱片团队在后台急得跳脚,却无法干预台上的交锋。
就在这时,按照流程,主持人宣布进入“评委示范表演环节”。这是“国风杯”的传统,旨在展示评委的实力与风采。
首先登场的就是云堇。她演唱了一首星耀重金聘请词曲人为她打造的《霓裳惊鸿》。编曲极尽华丽,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效和传统乐器混搭,云堇的演唱技巧也堪称娴熟,高音婉转,舞美绚烂。
表演结束,她的粉丝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不少不明所以的观众也觉得热闹好听。
云堇微微喘息,脸上恢复了自信的笑容,目光若有若无地瞟向凌墨的方向,带着一丝挑衅。她相信,在这种舞台效果和流行化改编面前,凌墨那种“老古董”式的风格,必定相形见绌。
轮到凌墨了。
全场目光聚焦。网络直播间的弹幕也瞬间密集了好几倍。
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庞大的伴舞团。凌墨只是缓缓走到舞台中央,那里不知何时,摆放了一把古朴的七弦琴——正是他在《典藏里的华夏》中弹奏过的那张仿唐琴。
他坐下,修长的手指轻抚琴弦,并未立刻弹奏,而是抬眼望向镜头,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如水:
“国风,非浮华之外衣,乃风骨之所在。非辞藻之堆砌,乃神魂之凝聚。刚才云堇评委表演的,或许是很好的流行音乐,但,那不是国风。”
此话一出,满场皆惊!这是直接开战了!
云堇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
凌墨不再多言,指尖落下。
“嗡——”
一声低沉的泛音,如同巨石投入古井,荡开一圈圈岁月的涟漪。紧接着,琴音流淌而出,不再是《广陵散》的杀伐激烈,也不是《流水》的奔腾不息,而是一首在场无人听过的曲子。
曲调苍凉、古朴、悠远,带着一种直击灵魂的孤寂与悲怆。每一个音符,都仿佛从历史长河的深处打捞而起,沾染着斑驳的铜锈与风霜。
凌墨的演唱随之而起,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用的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吟唱方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他没有做任何现代化的改编,只是用最本真的旋律,吟唱着这流传了数千年的诗句。琴声与歌声完美交融,勾勒出一幅秋日水边、芦苇摇曳、求而不得的惆怅画卷。
没有高音炫技,没有复杂编曲,只有最纯粹的声音和情感。
现场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古朴悠远的旋律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意境之中。那是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召唤,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记忆被悄然唤醒。
当凌墨吟唱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时,琴音陡然变得急促而艰难,仿佛逆流而上的执着与无奈。所有人的心,也随之揪紧。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在音乐厅内回荡,久久不散。
沉默了足足五秒钟。
然后,如同山洪暴发般的掌声,轰然响彻整个场馆!经久不息!
许多年纪稍长的评委和观众,甚至眼角湿润。他们说不清为什么感动,只是觉得,这歌声,这琴音,触碰到了心中最柔软、最神圣的某个角落。
【我哭了……真的听哭了!】
【这才是我们中国的音乐!我们的根!】
【降维打击!这完全是降维打击!】
【云堇那首跟凌墨的一比,简直就是塑料花和千年雪莲的区别!】
【凌墨重新定义了国风!不服来辩!】
直播间的弹幕彻底疯狂。
评委席上,云堇面如死灰,她看着台下那些为她尖叫的粉丝,此刻也沉浸在凌墨的表演中,神情痴迷。她知道自己完了,所有的营销,所有的包装,在凌墨这绝对的实力和文化碾压面前,不堪一击。
凌墨缓缓起身,对着台下微微鞠躬,神情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今夜起,华语乐坛,“国风”二字的定义权,已然易主。
“国风杯”的结局毫无悬念。在凌墨无可争议的权威影响下,那位被云堇刁难的海外选手凭借修改后的《归雁》获得了极高评价,最终冠军也由一位真正深耕传统音乐多年的音乐人夺得。云堇和她背后的星耀唱片,沦为了整个行业和全网的笑柄。
而凌墨用一场表演,一次点评,干净利落地解决了这场风波,再次巩固了他“文化大神”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