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啸的虚拟影像站在临时指挥中心中央,冰冷的目光如同手术刀,首先落在主屏幕上那道尚未褪去的、代表“棱镜”协议的金色数据流上,然后缓缓转向林微光。他没有立刻开口,但那无声的压迫感让房间内的空气几乎凝固。
“解释。”他终于吐出两个字,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平静。
林微光迎着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没有回避,也没有试图粉饰。她深吸一口气,用同样冷静、清晰的语调回答:“在联调过程中,网络遭遇到协同式‘相位风暴’攻击。对方动用至少三个高功率‘幽灵节点’,模拟‘回声’握手信号,进行协议欺骗与注入。常规抗干扰手段失效,网络协同度跌破阈值,濒临崩溃。”
她略微停顿,指向屏幕上正在恢复的各项参数:“启用‘棱镜’协议,是当时情境下,阻止网络彻底瓦解、保全核心节点与数据的唯一可行手段。这是基于现场指挥官判断的战术决策,责任由我承担。”
她没有提陆时砚的授权,没有推卸责任,只是陈述事实与决策理由。
沈啸沉默地听着,目光再次扫过屏幕,那里显示着“相位风暴”攻击时的数据记录,以及“棱镜”介入后网络的快速稳定过程。数据不会说谎。
“你很清楚‘基石’网络的核心设计原则。”沈啸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去中心化,自组织,高韧性。‘棱镜’协议,是与之相悖的中心化强控制工具。使用它,等同于承认‘回声’协议在极端对抗环境下存在结构性缺陷。”
这话如同一根尖刺,精准地扎在技术团队,尤其是伊莎贝尔的心上。她脸色发白,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我承认,‘回声’协议在应对有组织的、高仿真的内部渗透攻击时,存在局限性。”林微光坦然承认,但话锋随即一转,“但任何技术理念的落地,都无法脱离现实的对抗环境。当网络生存受到致命威胁时,优先保障其存在,是任何理性决策者的首要选择。理念的纯粹性,不能以实战的失败为代价。”
她看着沈啸,眼神毫不退缩:“而且,我认为这暴露出的不是‘回声’理念的错误,而是我们在实现这一理念时,对‘恶意智能体’的入侵防范不足。这恰恰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优化的方向。”
沈啸静静地看了她几秒钟,那眼神仿佛在衡量她话语中的每一个逻辑链条。指挥中心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终于,沈啸再次开口,语气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不再那么纯粹是问罪:“你的战术决策,保全了测试资产。结果层面,可以理解。”
他话锋一转,指向了问题的核心:“但‘基石’评估,不仅看结果,更看路径。依赖中心化强控制度过危机,在评估记录中,是不可回避的减分项。这会直接影响你们最终的评级,以及‘场协同’技术在‘基石’网络中的定位权重。”
这是一个明确的警告。他们虽然度过了眼前危机,但却在更长远的目标上付出了代价。
“我明白。”林微光点头,“我们会承担这个后果。”
“后果需要被弥补,而非仅仅承担。”沈啸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技术讨论的意味,“‘棱镜’协议不可能作为‘基石’网络的常备方案。你们必须在正式测试开始前,找到一种方法,既能抵御类似‘相位风暴’的攻击,又必须严格遵循去中心化原则。”
他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修改甚至重构协议,以应对刚刚遭遇过的最强攻击!
伊莎贝尔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苦涩:“沈先生,这……时间太紧了!‘回声’协议的基础逻辑……”
“时间,是你们需要管理的资源。”沈啸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基石’计划,不接受‘不可能’。”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微光身上,“证明你们的价值,不仅仅是应对危机,更在于从危机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说完,他的虚拟影像没有丝毫拖沓,直接消失在空气中。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轰然压在每个团队成员的心头。刚刚击退强敌的短暂轻松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焦虑和几乎令人绝望的时间压力。
“这怎么办?重新设计协议根本来不及!”一位工程师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
林微光却站在原地,眉头紧锁,反复咀嚼着沈啸最后那句话——“从危机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还有他之前指出的“结构性缺陷”……
一个大胆的、融合性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思绪。
“我们不一定需要重新设计……”林微光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沈啸说得对,我们暴露的是对‘恶意智能体’入侵的防范不足。‘回声’协议的去中心化自组织是骨架,但在面对有组织的欺骗时,缺乏一个能够快速识别并隔离‘叛徒’的‘免疫系统’。”
她走到白板前,快速画了起来:“‘棱镜’协议强大的地方在于其绝对唯一的信令和强制力。但我们不能让它常驻,那会扼杀‘回声’的活力。我们能不能……让‘棱镜’变成一种‘自适应应急机制’?”
“自适应应急机制?”伊莎贝尔困惑地重复。
“对!”林微光的眼神越来越亮,“我们修改‘棱镜’的触发逻辑。它不是由我们手动启动,而是由‘回声’网络自身来决策!我们为‘回声’协议增加一个‘网络健康度监测模块’,实时评估节点间信任链路的完整性和信号的真实性。当监测到超过阈值的、协调一致的欺骗攻击,判断网络处于‘危急状态’时,自动、短暂地激活‘棱镜’协议!”
她越说越快,思路如泉涌:“‘棱镜’被激活后,不做长期控制,只执行两个核心任务:第一,用其绝对信令,快速清除所有已识别的欺骗信号,重置网络信任基础;第二,强制所有节点进行一次基于硬件的安全认证,踢出任何无法通过认证的‘幽灵节点’。任务完成后,‘棱镜’立即退出,将控制权交还给‘回声’协议,让网络恢复自组织运行!”
“这……这是将中心化控制工具,变成了去中心化网络的一个‘自主免疫器官’!”伊莎贝尔瞬间明白了这个构思的精妙之处,眼中重新燃起火焰,“它只在身体(网络)遭遇致命病毒(协同欺骗)时才会被激活,快速清毒后立刻休眠,不干预正常的生理活动(自组织)!我们叫它……‘自适应棱镜’!”
这个融合了“回声”与“棱镜”两者优点的新思路,瞬间点燃了团队的希望!它既满足了沈啸对去中心化的严格要求,又解决了应对高强度欺骗攻击的实战需求!
“立刻动手!”林微光斩钉截铁,“伊莎,你负责设计‘网络健康度监测模块’和‘自适应棱镜’的触发、执行、退出逻辑!其他人,配合修改底层代码和测试!我们必须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完成这个‘免疫系统’的搭建和初步验证!”
希望重新燃起,伴随着的是更加疯狂的冲刺。团队忘记了疲惫,再次扑到了工作台前。
窗外,赫尔辛基的夜色深沉。
屋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自适应棱镜”,这将是他们回应沈啸质询、并迎接最终测试的,全新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