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铭的人头落地,其庞大的商业帝国一夜崩塌,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冰水,瞬间压制了江南表面所有的躁动。然而,吴铭深知,这并非终结,而是更深层次对抗的开始。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如同受伤的毒蛇,暂时缩回了洞穴,舔舐伤口,等待着更致命的一击。他们放弃了正面的暴力对抗,转而利用其依然掌控的经济网络和基层影响力,开始了更隐蔽、更持久的消耗战。
吴铭的改革,触动的不仅是土地和特权,更是整个旧有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要想真正立足,仅靠行政命令和暴力清算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能够与之抗衡,甚至取而代之的新经济体系。
钦差行辕,已然变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战时指挥部”。吴铭召集了他带来的工部匠作、户部算学高手、以及部分愿意投诚、熟悉本地情形的江南士子,组成了一个核心智囊团。
“王爷,汪家虽倒,但其留下的漕运、盐引、丝绸、钱庄等空缺,立刻被其他几家联手瓜分,他们试图维持旧有的价格联盟和渠道垄断。我们设立的‘皇农庄’和‘供销社’,在基层推广依旧受到软抵制,胥吏阳奉阴违,民间对我们的信任依然脆弱。”一位负责经济情报的幕僚忧心忡忡地汇报。
“而且,”另一位负责工坊事宜的匠作官补充道,“我们尝试推广的新式织机、水车,虽然效率更高,但本地工匠要么被威胁不敢使用,要么被高价挖走,关键零部件也被几家大工坊联合控制,难以采购。”
蒋瓛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王爷,根据密报,江南几家最大的钱庄,正在暗中收缩银根,提高借贷利率,不仅针对普通农户,也开始针对那些有意与我们合作的中小商人。他们想从资金链上扼杀我们。”
形势依然严峻。对手改变了策略,从“硬对抗”转为“软绞杀”,利用其百年来形成的经济壁垒,对吴铭的新政进行全方位的围堵。
吴铭听着汇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反而露出一丝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冷笑。
“他们以为,靠着垄断渠道、控制工匠、操控银根,就能逼死我们?”吴铭站起身,走到一块新立的巨大木板前,上面用炭笔画着简易的产业链图和经济关系图,“太天真了!他们这套,说穿了就是封建行会经济的壁垒。而本王要带来的,是国家资本主导下的初级工业化和标准化商品流通!这是降维打击!”
他拿起炭笔,在木板上重重地画了几个圈:
“第一,打破技术垄断!他们不是控制工匠和零部件吗?好!蒋瓛,立刻以‘涉嫌通匪’、‘破坏新政’的名义,查封苏州、松江那几家最大的丝绸工坊和铁器工坊!将所有熟练工匠、核心设备,全部‘请’到我们新设立的‘皇家苏州制造局’来!给他们发朝廷俸禄,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研发环境!凡有重大技术改进者,重赏!同时,颁布《专利鼓励令》,任何匠人,若有新技术、新工具发明,经制造局验证有效,可授予‘专利’,享受十年独家经营之权或由朝廷高价收购!”
这叫强制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激励!直接用暴力手段打破技术壁垒,并用利益引导技术创新!
“第二,打破渠道垄断!他们的商会、牙行不是联手抵制吗?我们的‘供销社’不仅要收购祥瑞,更要开始自营商品!制造局生产出来的新式布匹、改良农具、乃至肥皂、香水(利用现有植物资源简易提取)等日用品,直接通过供销社网络,以平价销售!同时,鼓励北方商队南下,与我们的供销社对接,用北方的皮毛、药材,换取南方的布匹、手工品,绕过本地商行的盘剥!”
这叫建立国营商业网络和发展跨区域贸易!
“第三,打破金融垄断!”吴铭的目光最为锐利,“他们不是想玩银根吗?本王就陪他们玩个大的!奏请陛下,准许在江南试点,以抄没的逆产和部分盐税、市舶司(若成立)税收为准备金,成立‘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宝钞’(新版,严格控制发行量,与白银挂钩,可兑付),吸收民间存款,向诚信商户和农户提供低息贷款!直接冲击那些旧式钱庄!”
这是要动他们的命根子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旦皇家银行建立并取得信用,旧式钱庄的高利贷模式将难以为继!
“王爷,此策……牵涉太大!宝钞前朝已有,但信誉……”有幕僚担心道。
“此宝钞非彼宝钞!”吴铭斩钉截铁,“我们以实实在在的白银和物资做准备金,严格控制发行,初期只在我们的体系内流通,用于支付工匠俸禄、收购祥瑞、以及供销社结算,保证随时可兑!只要信用建立起来,就能逐步挤压旧钱庄的空间!”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诸位,我们不是在请求他们接纳,而是在重建秩序!他们会反抗,会破坏,甚至会制造恐慌。但我们手握皇权,掌握暴力,更有超越他们认知的技术和组织能力!这一战,我们必胜!”
* * * * *
吴铭的雷霆反击,迅速展开。
锦衣卫再次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封了数家最大的私营工坊。抵抗是徒劳的,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地方性的护院武力都不堪一击。大量的熟练织工、铁匠、木匠被“请”进了新成立的“皇家苏州制造局”。起初,他们惶恐不安,但很快发现,这里不仅有严密的守卫,更有宽敞明亮的工坊、统一标准的工具、以及……从未想过的“绩效奖金”和“技术评级”制度!
吴铭将现代工厂管理和激励制度稍作修改,引入了这个时代。完成定额有基础工钱,超额有奖金,提出有效技术改进更有重赏!工匠的待遇和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时,制造局开始尝试标准化生产,统一布匹的宽度、长度,统一农具的规格尺寸。虽然初期效率未必比得上最顶尖的老师傅,但胜在稳定、可大规模复制,且成本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皇明供销总社”的牌子在各地挂起。不仅收购土豆、玉米,也开始摆上制造局出产的“官营”布匹、铁锅、农具,价格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低了近两成!质量还有保证!同时,来自北方的商队,带着毛皮、药材,直接与供销社进行以物易物或现银交易,绕开了本地牙行的层层盘剥。
这一下,真正触动了大多数中小商人和普通百姓的利益。以前他们被大商会和牙行压价,现在有了一个公道的官方渠道!虽然仍有顾虑,但利益的驱使是强大的。供销社的门前,渐渐开始人流增多。
旧势力试图反击。他们散布谣言,说官营布匹偷工减料,官营农具容易损坏。甚至派人暗中破坏供销社的门面,骚扰前来交易的客商。
对此,吴铭的回应简单粗暴:锦衣卫巡逻,抓到破坏者,当场格杀! 同时,供销社做出承诺,凡购买官营商品,一个月内出现非人为质量问题,包退包换!
至于金融方面,“大明皇家银行”的筹建章程和准备金方案,随着吴铭的奏章再次飞马送入京城。这无疑是一颗更大的炸弹,在江南和朝堂同时引发了更剧烈的震荡。
* * * * *
对手终于意识到,吴铭不是在胡闹,他是真的要系统性摧毁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恐慌之下,残余的江南核心势力,在极度隐秘的情况下,再次聚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吴铭此獠,是要绝我们的根啊!”
“工坊被夺,渠道被占,现在连钱庄的生意他都要抢!这是要逼我们上绝路!”
“必须联合起来,给他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他知道,江南,不是他一个酷吏能撒野的地方!”
“如何教训?刺杀已经失败,汪兆铭就是前车之鉴!”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不是要搞供销社,要开银行吗?我们就从这方面下手!”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苏州最后一位堪称巨擘的丝绸大亨,沈万三的远房族亲(虚构),沈荣。他家族底蕴深厚,与朝中某些勋贵甚至藩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前一直隐藏在幕后,此刻终于被逼到了台前。
“沈公有何高见?”
“他不是要发宝钞吗?”沈荣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毒光,“我们就帮他‘推广’!等他第一批宝钞发行,我们集中手中所有的白银,去他的银行兑换!看他有多少白银可以支付!只要挤兑成功,他的银行信誉瞬间崩塌,所谓的新政,就是一个笑话!”
“妙啊!”众人眼睛一亮,“同时,我们暗中高价收购市面上所有的生丝、棉花等原料,让他那制造局无米下锅!再鼓动我们控制下的所有商户,拒绝接受他的宝钞,只收铜钱白银!双管齐下,看他还怎么玩!”
这是一个极其恶毒的商战策略,瞄准了吴铭新体系最脆弱的信用和供应链环节。
* * * * *
沈荣等人的密谋,很快通过内线传到了吴铭耳中。
“挤兑?原料封锁?拒收宝钞?”吴铭听完蒋瓛的汇报,不仅没有惊慌,反而哈哈大笑,“果然还是这套!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初级商战手段!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逼死国家资本?”
他立刻做出应对:
应对挤兑: 严格保密皇家银行的金库储备情况(实际上,吴铭通过抄家和初步的漕运、盐政整顿,手中握有的白银远超外界想象)。同时,规定每日兑付上限,并放出风声,银行准备金充足,欢迎长期存款,利息从优,试图分流挤兑压力。最关键的是,他密奏朱元璋,请求从内帑紧急调拨一批金银,作为战略储备,以防万一。
应对原料封锁: 一方面,动用水师和漕运力量,尝试从湖广、江西等地调运生丝、棉花,打破地域封锁。另一方面,鼓励皇农庄和合作农户,利用边角土地种植桑麻、棉花,建立直属的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制造局开始研究利用其他纤维(如葛、麻)进行混纺,减少对单一原料的依赖。
应对拒收宝钞: 强制规定,所有与官府、制造局、供销社、皇农庄发生的交易,包括缴纳部分税费、支付工匠俸禄、收购祥瑞、购买官营产品,必须使用宝钞或按官方比例折算白银!同时,宣布未来漕粮折色、官员俸禄部分,也将尝试使用宝钞支付。这是用行政力量,强行赋予宝钞流通职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残酷无比的战争。双方在金融、商业、供应链各个层面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苏州街头,皇家银行门外,果然出现了排队兑付白银的人群,其中不乏沈荣等家族派出的“托”。但银行严格按照规定,有序兑付,虽然压力巨大,但并未出现崩溃迹象。而供销社内,物美价廉的官营商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开始尝试接受并使用那种带着特殊印记的新版宝钞。
制造局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烟,工匠们在新的管理制度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虽然原料供应紧张,但凭借着技术改进和标准化生产,依然维持着一定的产出。
吴铭坐镇行辕,运筹帷幄。他知道,这是一场耐力与信心的比拼。只要顶住最初的压力,让新体系的优越性逐步显现,让百姓和中小商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旧势力的壁垒必将被一点点侵蚀、瓦解。
“沈荣?‘运河龙王’倒了,你这‘丝绸巨鳄’还想兴风作浪?”吴铭看着窗外苏州城的方向,眼神冰冷,“本王的工坊和商战之局,才刚刚布下。看是你的银子多,还是本王的政策硬!看是你的封锁狠,还是本王开辟新路的本事强!”
“传令下去,制造局研发的新式‘飞梭织布机’和‘水力大纺车’,加快测试进度!一旦成功,生产效率将提升数倍!届时,我看你们还怎么封锁!”
技术,永远是打破垄断的终极利器!吴铭的底牌,远未出尽。江南的这场经济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相持阶段,而胜利的天平,正在悄然向着拥有未来视野和国家力量支持的吴铭,一点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