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分号稳定运营后,青娘打算趁热打铁筹备杭州分店,可在确定主营色彩时犯了难——江南地域虽近,各地偏好却未必相同。她当即决定开展一次色彩偏好调研,“对症下药”规划杭州分店的产品结构。
调研伊始,青娘将任务分成三部分:苏文负责苏州本地客户的复盘统计,整理分号开业以来的订单数据,按颜色分类记录销量;沈行舟借助茶庄遍布江南的分号网络,让各掌柜协助调查当地富户、商户的常用色彩;青娘则亲自带着一名学徒,前往杭州街头巷尾、绸缎庄和成衣铺实地走访。
三日后,众人在苏州分号汇总调研结果。苏文先拿出账本:“苏州这边,艾草绿、栀子黄的销量最高,占了总订单的四成,尤其是成衣铺和百姓家,偏爱这类清新明快的颜色;绯红、靛蓝次之,多是富户定制婚宴、寿宴用布。”他还补充,苏州园林多,百姓偏爱与自然相融的浅色调。
沈行舟则带来了更广泛的数据:“嘉兴、湖州一带,深色布料更受欢迎,玄色、深青的订单占比高,听说那边商人外出经商,深色布耐脏实用;绍兴百姓则偏爱酱红色,说是当地酿酒业兴盛,这种颜色吉利讨喜。”
而青娘在杭州的调研,有了更细致的发现。她拿出画着各色布料的草图:“杭州城里,绸缎庄的伙计说,富户小姐出嫁时,偏爱藕荷色、月白色的锦缎,觉得雅致脱俗;码头附近的商户,更倾向于藏青色的粗布,耐磨且显得稳重;城西的文人雅士,则喜欢用竹青色的布料做长衫,说是契合文人风骨。”她还特意记下,杭州近来流行一种“湖蓝”色,取自西湖水色,不少成衣铺都在找这类染布。
温景然看着汇总的调研表,从染料角度提出建议:“藕荷色需要用红蓝花和紫草调配,杭州本地紫草不多,得提前从云溪县调运;湖蓝则要用蓝靛和少量槐花汁中和,我可以提前把配方整理出来,让杭州分店的工匠提前练习。”
沈行舟也补充道:“我杭州茶庄的掌柜说,当地有位官员刚致仕还乡,要宴请亲友,急需一批湖蓝色的绸缎。若是咱们能精准供应,定能打开杭州市场。”
青娘整合所有信息,画出一张江南色彩偏好分布图:“苏州主打艾草绿、栀子黄;杭州侧重藕荷色、湖蓝、月白,兼顾藏青;嘉兴、湖州则多备玄色、深青。这样一来,各分店的产品既能贴合本地需求,又能形成差异化,避免资源浪费。”
她还决定,在杭州分店开业前,让王师傅带着工匠按调研出的偏好颜色提前染制一批样品,摆放在展示区重点推荐;同时针对杭州文人雅士的需求,开发几款竹青、黛色的高端面料,打造专属产品线。
调研结束后,青娘提笔给总号写信,让李伯按调研结果调配原料,优先供应杭州分店所需的紫草、蓝靛等染料。沈行舟则安排漕船,将苏州分号的工匠和提前染制的样品运往杭州,为分店筹备铺路。
看着手中的偏好分布图,青娘笑道:“做生意不能凭经验想当然,摸清客户的喜好,才能把布料卖到他们心坎里。这次调研,算是为杭州分店开了个好头。”
沈行舟和温景然纷纷点头,三人都明白,精准把握地域偏好,是扩张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这张看似简单的分布图,藏着打开杭州市场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