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在苏州开设首家分店后,选址成了首要任务。青娘、沈行舟与刚被举荐的苏文,带着伙计一连三日在苏州城内奔波,最终锁定了两个备选地点:一处是观前街东段的临街铺面,另一处是运河码头附近的闲置宅院。
两日后,三人在锦绣阁后院碰头,逐一分析两处选址的利弊。沈行舟率先拿出绘制的简易地形图:“观前街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锦绣阁、瑞锦祥都在这条街上,日均客流量大,且都是精准的布料采购客群。临街铺面三间相通,门面宽敞,用来做零售和样品展示再合适不过。”
但他话锋一转,补充道:“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租金昂贵,每月要白银五十两,且铺面后身空间狭小,只能做简单的原料存放,染色工坊得另找地方,来回运输费时费力。另外,街上商户密集,竞争也更激烈。”
青娘接过话头,说起另一处选址:“运河码头的宅院占地广,前后两进,前院可做接待和展示,后院能直接改造成染色工坊,原料通过漕运到港后,抬脚就能运进院里,省去不少运输成本。租金每月只要三十两,比观前街便宜近一半。”
可她也面露顾虑:“码头区多是搬运工和往来客商,常住的富户和高端布商少,零售客源怕是不足。而且周边环境相对杂乱,对‘匠心染韵’的高端口碑可能有影响。”
苏文虽刚加入,却也做了不少功课,躬身道:“掌柜的,沈老板,我打听了,码头近期要扩建货运栈,以后往来的外地布商会越来越多,批量采购的潜力大。观前街虽客流多,但高端定制客户更看重环境雅致,咱们若把码头宅院好好修整,未必吸引不了他们。只是零售确实要费些心思引流。”
温景然则从工艺角度提出看法:“染色需要充足的水源和通风条件,码头宅院靠近运河,取水方便,后院开阔,通风也好,能避免染料受潮变质,还能减少染色时的气味影响邻里,比观前街的狭小空间更适合工坊运作。工艺稳定,才能保证品质,这是咱们的根本。”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达成共识:优先选择运河码头的宅院,兼顾工坊生产与成本控制;同时在观前街锦绣阁旁租一个小铺面,作为样品展示点和零售窗口,借助锦绣阁的客流引流。
决定后,沈行舟立刻动用人脉联系码头宅院的房东——一位常年旅居外地的老商人。青娘则带着苏文去码头实地丈量宅院尺寸,规划前院展示区、后院工坊和原料仓库的布局,特意要求在工坊加装通风窗和防潮地面,确保染色条件达标。
温景然则根据宅院的水源和光照情况,提前绘制了染缸、晾晒架的摆放图,标注出原料储存的干燥区域:“这里靠近运河,湿度大,原料仓库一定要垫高地面,铺好生石灰和桐油布,染料缸要远离墙角,避免受潮开裂。”
三日后,沈行舟与房东敲定了租赁事宜,以每月三十两白银的价格租下宅院三年,且房东同意给予一个月的免租期,供他们修整改造。观前街的小铺面也通过赵老板的关系租妥,每月租金二十两,主要用于陈列高端样品和接待零售客户。
站在码头宅院的空地上,青娘望着远处往来的漕船,心中充满干劲:“有了这两处据点,生产和销售就能兼顾了。接下来,咱们就抓紧时间改造宅院,早日让苏州分店落地!”
沈行舟笑着点头:“物流和客源交给我,保证工坊一开工,订单就能接进来。”温景然则拿起图纸,开始细致规划工坊的改造细节。阳光洒在三人身上,苏州分店的轮廓,在选址的尘埃落定中愈发清晰。